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江西乐安一中高一语文培优教案:04杜鹃枝上杜鹃红.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54765
  • 上传时间:2025-10-29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51.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江西 乐安 一中 语文 教案 04 杜鹃
    资源描述:

    1、 杜鹃枝上杜鹃红一、网上课堂1本讲主要内容(1) 词语 楔子东涂西抹哀切虫蠹蛰至诚(2) 小品文的特点(3) 对课文的整体感知(4) 对关键词语的揣摩理解(5) 本文文短意长,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2学习指导(1) 作者介绍周瘦鹃(一八九五 一九六八),现代作家,文字翻译家。江苏人。幼时家贫,六岁丧父,靠母亲的辛苦操持才得以完成中学学业。中学毕业后,即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历任中华书局、申报等单位的编辑和撰稿人。主编著名的申报副刊十余年之久。抗战期间,曾和鲁迅、郭沫若等数十人发表联合宣言,积极呼号,外御国侮。解放以后,他以相当大的精力从事园艺工作。在自己的庭院中栽花种草、种植盆景,开辟了苏

    2、州有名的“周家花园”。周恩来、叶剑英、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慕名前往参观,许多外国朋友也不断登门观赏。周瘦鹃是人们熟知的一位作家和园艺家。他沉浸文艺,涵养自然。他以广蓄古今书画文玩,花木水石盆景名世,更以陶渊明、林和靖自况。在周恩来总理的鼓励下,由抗战时的“投笔毁砚”一改为以清新婉转的妙笔,抒发热爱新中国感想和激情。他结合园林绿化、花木培养的经验,写成文章,诗词散文,随兴而就,积三四百篇之多。为了纪念在十年浩劫是被残酷迫害致死的周瘦鹃,江苏人民出版社把他的遗作搜集起来,选辑编成花木丛中和苏州游踪两集。本文选自花木丛中。(2) 小品文散文的一种。其特点是,篇幅短小,活泼自然,起于一时兴会的文字

    3、。它的题材广泛,举凡家常闲话,宇宙万物均可作为写作题材。现代小品文因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下列种类: 讽刺小品 时事小品 历史小品 科学小品 知识小品 电视小品“小品”的名称,始见于四世纪佛教译本小品般若。“般若”,佛经名。近年来,小品文也可以称为一时之盛。尤以知识小品为最。杜鹃枝上杜鹃红即可称之为知识小品。知识小品,题材来自于社会、生活、自然等方面。其内容侧重于对事物进行知识性的叙述或解说。日月星辰、花鸟虫鱼等均可入文。这种文章一般比较短小、内容单一,文笔轻快,但是一定要富于情趣。有的看似轻灵,实则凝重,语言的深层含义、往往需要仔细揣摩,结合作者的相关身世和文章产生的社会背景才能加以体会。(3)

    4、 本文的重点 怎样理解“东拉西扯”这样一种行文特点。所谓“东拉西扯”,就是一般所说散文的“形散”。“形散”是形式,是现象。本质上是“意不散”。“意不散”,文章是有主题,有内涵、有主旨,有重心。一是文章体裁决定了这样一种行文的方式。一是作者以大量的知识和文化信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面上行文散淡,其实是很深意的。深意何在?这是阅读本文的重心所在。大致可以这样理解:作者对杜鹃含有深情。杜鹃象征着悲愁。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杜鹃是一种文化意蕴的载体。想到杜鹃,人们就会调动起生活和知识中的积累,联想到许多许多。这种丰富的文化意蕴,融进每一个读者的内心就会滋生出诸多的感悟。这就如同有人爱梅,

    5、因梅而想到了人品。有人爱菊,因菊而体会到一种人生追求的把握。有人爱松,因松而激励起同客观条件中的不利因素抗争,在逆境中勇于拼搏的勇气和斗志。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杜鹃声并不悲哀”。这是作者在肯定传统文化,认同一般人们对“杜鹃”这一文化现象的共识的同时,又结合个人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品味得出的与众不同的看法。即“同”又“不同”,这是很正常的。在“同”与“不同”之间,我们更应注意“不同”。“不同”,就是我们是下所说的“创新”。“创新”是需要条件的。首先必须把握传统,知道以往人们对杜鹃的认识。其次要有个人体验,个人见识,个人的分析认识能力。作者写作本文时,已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人们说“曾经沧海”,就是

    6、这么一个意思。其特点是超然,达观,而不是拘泥于固有的认识和一己之成见,能够从一定的时空高度来看问题,这样,往往能看出与众不同的另一个侧面。作者是一个文化人。丰富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加上东西方文化的宏观把握,使作者有了更理性的、客观的认识。在西方看来,杜鹃就不一定具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那些悲愁的意蕴。从而使作者得出一种体会:杜鹃声并不悲哀。正是这样一种体会,使本文在具备认同传统文化的认识这一基础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批判的意味,这,正是本文的神韵所在。(4) 本文文短意长,笔底含情。意在哪里,情在何处? 作者说杜鹃与自己最有缘。早年作者潜心小说写作时,哀情小说的主题与杜鹃象征的悲愁意义也有内在联

    7、系。所以说,作者写作杜鹃枝上杜鹃啼一文,意在表达自己对杜鹃怀有的深情。联想到作者取名“瘦鹃”,作者对杜鹃文化如此熟悉、了解这一点就更加明确无疑了。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是暮年。所以,当作者以超然、坦然的心境面对杜鹃时,认识到古人的所谓心酸、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其实,“杜鹃声并不悲哀”。杜鹃就是杜鹃。人们把它定位于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不过是一种“移情于物”的作用所产生的审美情趣罢了。杜鹃枝上杜鹃啼周瘦鹃中国:啼悲、断肠我:并不悲哀,鸟而已(含蓄)西方:欢愉、喜爱(5) 本文的主旨(图示)3例题精讲对杜鹃,作者即有自己的看法,又对习惯的说法给予理解。下面是原文中的有关语句: 杜鹃惯

    8、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从前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愁种子”,鹃而啼瘦,其悲哀可知。 可是波兰有支民歌小杜鹃,我虽不知道它的词儿,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 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 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其中,对习惯说法给予理解的是 作者自己的看法是 给合上面四句话,作简要分析:解题及分析:作者自己的看法是 对习惯的说法给予理解的语句是 分析:杜鹃枝上杜鹃啼,单看题目,可以约略感受到作者要借一个古老的话题表达一种与众不同的心绪,作者首先是认同传统说法的。和正是这样。但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目的,

    9、不是复述一下对杜鹃的传统看法。其隐含的心绪是,杜鹃并不是悲愁的象征。人们赋予杜鹃这种情绪,“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所以,和正是这种心绪的一种委婉的表达。不是由作者本人“直抒胸臆”,而是借助外国人眼中杜鹃来传递自己的内心情感,这,一方面是作者个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委婉含蓄的行文风格的一种体现吧。二、网上能力训练1能力训练部分 基础性训练题杜鹃有一个神话,据说是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那时荆州有一个死而复生的人,名鳖灵,望帝立以为相。恰逢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给除了水患。隔了几年,望帝因他功高,就让位于他,号开明氏,自己入西山,隐居修道。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

    10、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因此诗词中就有不少以此为题材的,如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康伯可满江红词有云:“镇日叮咛千百遍,人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每逢暮春时节,我的园子里杜鹃花开,常可听得有鸟在叫着“居起,居起”,据说就是杜鹃,“居起”是苏、沪人“归去”的方言,大概四川的杜鹃到了苏州,也变此腔,懒得说普通话了。A简要归纳上面这段文字的大意:B断句,选出正确的一项 a. 道不如归去不如归b. 道不如归去不如归C 文中作者多次运用“据说”、“大概”一类的词语,其作用是: 提高性训练题A找出作者引述的中国

    11、古今人写杜鹃的语句,通过诵读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态度。B除了上面这种态度以外,作者是否还有其他的看法,这种看法在文中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研究性习题作者写外国关于杜鹃的文字,表达了自己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是用什么方式表达的?2能力训练点拨与解答 A、引用古代神话和诗词,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B、b C、是为了使措辞更有分寸感,使语言更严谨。 A、作者引述中国古人写杜鹃的语句有: “天地间愁种子” (古诗人词客) “杜鹃花落杜鹃啼” (白居易) “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 (亡友马孟容) “春暮即啼其声哀切” (李时珍) “夜入翠烟啼犹道不如归” (范仲淹) “镇日叮咛千百遍伤情切” (康伯可

    12、)其态度是: 既不完全肯定,也不完全否定,有些赞赏,但也 不完全肯定。 B、作者除了上面这种态度外,还有其它态度,是通过引入外国写杜鹃的文字对比出来的。如:“可是波兰有支民歌小杜鹃料想它定然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西欧各国还有一种杜鹃钟Cuckoo十分有趣” 鸟,凭借而已,啼悲大概只是心理作用吧,未说到杜鹃一定要悲哀,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乐观、豁达的超脱。运用了隐晦、含蓄的手法。(可是料想定然;似乎爱听所以;跳出来报时正与相同十分有趣;我以为并不多半吧?)作者把丰富的知识顺手拈来,行文轻巧,涉笔成趣。(细读作者引述古今中外关于杜鹃的文字,自然可体会到作者的功力),末尾使用“春秋笔法”借评说他人的悲愁暗示自己的乐观,技法高超自然。(我以为为什么古人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江西乐安一中高一语文培优教案:04杜鹃枝上杜鹃红.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765.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