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眉山市 2021 2022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 资源描述:
-
1、眉山市高中2024届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 文2022.01语文试题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各题。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诞生记10月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同心”揭晓。奖牌是冬奥会景观元素的重要内
2、容,体现着举办国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其发布标志着北京冬奥会在筹办的征程上又迈出重要一步。“双奥之城”,奖牌展现文化传承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双奥”奖牌正面圆环上面浅刻装饰纹样,均来自中国传统纹样。冬奥奖牌背面圆环上刻有24个点及运动弧线,残奥奖牌背面圆环上刻有13个点及运动弧线,取意古代天文图,象征着浩瀚无限的星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冬奥会上运动员群星璀璨,创造精彩。“双奥”奖牌挂带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
3、艺,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契合。表达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五环同心”,设计传递团结理念2020年5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杭海与产品设计专业教师李文龙、首饰专业教师刘骁以及几名学生组建了“双奥”奖牌设计小组。李文龙、刘骁带领部分学生拿出了以玉琮为基本造型的设计方案,尝试在形态优化与新材料的选用等方面有所突破。小组成员林帆受双环玉璧的启发,构思了两环同心奖牌草案。与此同时,小组成员高艺桐受古代铜镜上的同心圆启发,设计了三环同心圆环奖牌样式。杭海认为这是两个极具潜质的想法。之后,林帆阅读了大量同心圆环玉璧的文献,提出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弦玉璧等为视觉来源。经过反复讨论,设计小组确定了“
4、五环同心”的设计,传递了凝聚、团结的理念。设计小组在2020年6月底提交给北京冬奥组委8套奖牌设计方案。“一起向未来”,共享奥林匹克盛会2020年8月起,北京冬奥组委组织召开了奖牌设计评审会,确定“同心”为候选方案。设计小组的成员很快就投入到修改工作中。随后,北京冬奥组委委托上海造币厂进行奖牌打样与测试。设计与制作两个团队围绕着奖牌的打样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研讨。“我们希望奖牌表面有光泽,但要内敛一些,文字与纹样下凹雕刻,但要有镜面光亮。这样与表面柔和的光泽形成对比,易于识别文字信息。”刘骁说,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手工抛光,工艺复杂程度非常高。2021年7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确认了奖牌的最终
5、设计制作。李文龙表示:“奖牌汇聚了所有参与者的心血,展示出精湛的工艺,也饱含着我们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祝福和期待。”(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同心”奖牌构成元素的寓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京2022年双奥奖牌“同心”,是本届冬奥会、冬残奥会景观元素重要内容。B. 奖牌体由圆环加圆心构成,五环同心,体现了“天地合、人心同”的文化内涵。C. 奖牌背面的运动孤线,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冬奥会上运动员群星璀璨。D. 奖牌挂带选用红色,与中国春节文化特色相契合,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节日祝福。2. 下列对本文特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闻标题简明、凝练,
6、表明这则报道的主要内容是“双奥”奖牌的诞生过程。B. 本则新闻的导语与正文形成倒金字塔结构,正文用小标题彰显层次,清晰严谨。C. 从文中对奖牌创意及寓意的语言表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中华文化自豪之情。D. 新闻用大量笔墨介绍奖牌的中华元素,表明设计者立足本国文化取材并努力创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同心”奖牌从图案设计、挂带织造,到奖牌制作工艺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元素。B. 高艺桐受古代铜镜同心圆启发,林帆受双环玉璧启发,设计出“五环同心”样式。C. 要达到奖牌设计者对图案、文字及光泽的要求,需手工抛光,对工艺的要求很高。D. 经过设计与制作团队近一年的努力,“同
7、心”通过了北京冬奥组委会设计评审。【答案】1. A 2. B 3. 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樊锦诗:扎根大漠的国宝守护人初夏的江南进入梅雨季,杭州溽热的天气与大约3000公里外的西北敦煌迥异,但这两座遥隔山水、看似毫不相及的城市却因为一个人被联系在了一起。她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1938年,祖籍杭州的樊锦诗出生在北京,自1963年大学毕业后,她便开始了与莫高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相守。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莫高窟在1987年成为中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并逐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全球典范。经历过承受了战乱和病痛的年少时期,19
8、58年樊锦诗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大学时期,老师宿白的一番话深深印在她的记忆中:一二十年后,谁能沉得下心,谁才能够做出大的学问;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人潜心做学问。樊锦诗与敦煌,初次结缘于1962年的毕业实习。尽管当时因为强烈水土不服而提前结束实习,但她总是说“敦煌是我的宿命”。当年的莫高窟几乎与世隔绝,因为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从莫高窟去一趟敦煌县城要走大半天路。研究人员住土房、喝咸水,还要在洞窟里进行临摹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文献等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如果说我从来没有犹豫过、没有动摇过,那是假话。敦煌和北京、上海相比,确实是两个世界,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感到孤独。”樊锦诗说,“可是第二天
9、只要一走进石窟,我就感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20世纪初,藏有5万余件中古时期写本的敦煌藏经洞被发现,随后大量文物流失海外的历史牵动了学术界乃至全民族的神经,甚至有人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敦煌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经过数十年的耕耘,我国学者在敦煌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考古、艺术、宗教、科技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学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扭转。樊锦诗曾说过:“守护莫高窟是值得奉献一生的高尚的事业,是必然要奉献一生的艰苦的事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奉献的永恒的事业。”她这种“择一事、终一生
10、”的精神不断激励着一代代学者。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研究馆员王东依然清晰记得8年前初入敦煌研究院的情景,“樊院长讲述老一辈敦煌人的研究历程让我热泪盈眶,正是他们坚守初心的指引,让我深深理解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内核。”文/新华社记者魏一骏相关链接1、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十分清楚世界文化遗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正在解决,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正向人们走来。2008年底,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开工。在这一浩大的保护利用工程当中,除崖体加固、风沙治理、安全保卫等基础性工程外,还
11、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完成敦煌莫高窟149个A级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摄、加工处理和数据库建设,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通过数字电影等现代展示手段,给观众提供了解敦煌文化、艺术和价值的全新视角。2017年4月15日,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设立的最大奖项“詹天佑奖”。2、樊锦诗用50多年的执著和坚守,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她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管理等领域的开拓创新,让世界同行为之骄傲。“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樊锦诗和同事的努力下,莫高窟逐渐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中心
12、。B. 樊锦诗牢记老师宿白沉下心来的告诫,用50年的执著坚守,成为了敦煌学专家。C. 虽然樊锦诗当年实习时因水土不服而提前离开敦煌,但她却与敦煌结下了缘分。D. 我国学者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工作,取得重要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敦煌学的发展。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锦诗曾经因为敦煌艰苦的工作条件动摇过,但她一旦投入工作就不怕苦不怕累。B. 二十世纪初敦煌藏经洞中的大量文物流失海外,海外对敦煌的研究超越了中国。C. 守护莫高窟是高尚永恒的事业,樊锦诗及一代代敦煌人为之艰苦奋斗,奉献一生。D. 在樊锦诗的推动下,敦煌莫高窟解决了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保护工程成就显著。
13、6. 结合材料分析,樊锦诗用怎样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莫高精神”?【答案】4. A 5. D 6. 诠释“坚守大漠”精神:樊锦诗坚守大漠50多年,自大学毕业后,她便开始了与莫高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相守。诠释“甘于奉献”精神:樊锦诗说过守护莫高窟是必然要奉献一生的艰苦的事业,她的大半生都在为莫高窟奉献着。诠释“勇于担当”精神:樊锦诗十分清楚世界文化遗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正在解决,保护与利用工程取得显著成就。诠释“开拓进取”精神:她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管理等领域的开拓创新,让世界同行为之骄傲。(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14、题。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萧管笛,无一不通。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过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着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
15、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子、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侯,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
16、到处给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侯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
17、“珠矿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嵋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少年父子成兄弟。”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
18、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祈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我们等着他回来。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
19、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意,我责备他:“怎么事前也不跟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最后他悄悄和一个小学时期女同学好上了,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已近七岁。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高考英语复习:任务型阅读主题突破(江苏适用).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