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 《江城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江城子 年级 语文教案 城子
- 资源描述:
-
1、八年级语文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实录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幅画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屏幕展示出猎图)生1:是一个出猎的场面。师:对,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是在哪里出猎?谁在出猎?生2:苏轼和他的同僚在密州出猎。师:出猎的装束是怎样的?生3:上千人。师:是装束,装束是指什么呢?是指穿着,同学们,老师今天的装束怎样?生4:锦帽貂裘。师:对,我的装束有点像“锦帽貂裘”。那么,这篇课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是一篇散文,还是一首诗,还是一首词?生5:是一首词。师:对,那么,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生6:表达了作者希望能杀敌卫国
2、的雄心壮志。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今天一起来研读江城子·密州出猎。请同学们读一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屏幕显示学习目标)(学生读)师:如此看来,我们这节课的学习重点突出在一个字上,是什么字?生7:是“感”字。师:“感”是在怎样的基础上而感知呢?生8:是“读”字。师:对,突出一个“读”,读什么?首先读题。生:江城子·密州出猎师:题目是“江城子”吗?生9:不对,“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才是题目。师: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生:对。师:对,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是的,“江城子”是什么?生:是词牌名。师:“密州出猎”是什么?生:是题目。师:“密州出猎”这个题
3、目告诉我们什么?生10:出猎的地点。师:在哪里?生:密州。师:对,它告诉我们出猎和出猎的地点。好,下面我们来读作者,作者是谁?生:苏轼。师:你了解苏轼吗?你了解多少?好,你了解多少就说多少。生11:我了解的苏轼,他的字是子瞻,号是东坡,是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师:还有谁要补充的吗?生12:苏轼是古代的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的诗词都代表了他的成就。师:还有补充的吗?生13:他是我国古代有着多种艺术才能和革新创造精神的作家,对后代影响很大,同时,在政治、思想、创作等方面的影响都相当不凡。师:对,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那么,有谁知道苏轼的词有什么特点吗?生14:他的每首词都是挥洒
4、自如,风格豪放的。师:掌声鼓励。苏轼,号东坡居士,他的词创立了豪放一派。他生性豁达、乐观。本词是作者迁到密州做太守出猎时有感而作。好,下面最重要的是读什么?生:读课文。师:对,下面我们来读课文。我想先请同学们推荐一个同学来朗诵好不好?(一女同学举手)好!这位同学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太好了,我最喜欢这样的学生了。先掌声鼓励。(一女生朗诵)师:读得好不好?生:好!师:掌声。好,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读音准确,声音洪亮,断句准确。我希望学习这一课后,会有更大的提高。有没有信心?生:有!师:谢谢!下面分成四人一小组,先自己默读一遍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或者其他不懂的知识作记号,先在小组提出讨论解决
5、,不能解决的,在班上提出,我们共同探讨解决。好,现在开始。(讨论)师:好!同学们,刚才讨论的时候,我巡视了一下,同学们有很多问题是吗?生:是!师:好!请把话筒传下去,谁要提问就传给谁。生15:题目的“密州出猎”为什么要用“出”,而不用“打”呢?师:谁来说说?没关系的,说错了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探讨嘛,是吗?生16:因为他当时还没有想到“打”,只是想到“出”。这首词只是凭感觉而写下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生17:因为当时作者是同同僚一同出去打猎的,所以“出”好。生18:因为,题目是密州,不是打出来的,而是“出”出来的。生19:因为,这是描写一次打猎的壮观的场面。师:好,我想补充一下。词特别讲究练字,
6、这与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有点出入。“打”是口头语,而“出”是书面语。还有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因为打猎要走出城,所以用“出”,我觉得这也有道理。下面我们转入另一问题的讨论。生20:这里写的是出猎的场面,场面有“点”和“面”。这里的“点”和“面”分别是什么?生21: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点;“千骑卷平岗”是面。师:我想请刚才提问的那位同学解释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点”和“面”的呢?生20:面包括了点,点就是面不是,点是在面之中。师:好,我解释一下,“点”就是集中在一个具体的东西上,“面”是指整个场面。那么,在第一段中,哪一些是点,哪一些是面呢?生21:作者出猎时的服装就
7、是点,作者和他的同僚出猎时的浩大的场面是面。师:对不对?生:对!师:掌声鼓励。好,请转入第三个问题,生22:“少年狂”的“狂”字表现了什么?生2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生24:表现了苏轼生性豪放,不受拘束的姿态。师:哪位同学说的更准确?生:第二个。师:对,这个“狂”字表现了什么?生:潇洒、豪放。师:那么“狂”又表现在哪里?他怎么狂呢?生25:作者想得到重用,让他报效祖国。师:这是不是豪放?报国大志,难道不“豪”吗?这是想的狂。做的狂不狂?生26:作者已经“鬓微霜”了,还想驰骋疆场,一马平川,报效祖国。师:狂不狂?生:狂!师:还有没有?生27:千骑卷平岗。师:这是什么狂?生27:这是
8、场面狂。师:对,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还是“狂”的感觉。好,还有哪些问题?生28:“遣冯唐”和“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生29:表达了为国效力的决心和爱国的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被重用的愿望。师:说得非常好,但是,我还是要你解释为什么这两句话就能让你体会到这种思想感情呢?生29: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师:谁帮忙?生30:我来帮忙。师:我提示一下,“遣冯唐”和“射天狼”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射天狼?生30:射天狼就是赶走外来侵犯的敌人,这里的“天狼”就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师:对,这是一个典故,天狼是指来自西北的敌人,敌人来了就把他们射走,这就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生:对了,爱国感情就这样表现出来了。
9、那么“遣冯唐”呢?生31:冯唐就是生32:“遣冯唐”就是作者希望冯唐一样的人来赦免他的罪,使他能够象魏项一样为国立功。师:大家说呢?生:对!师:在这我要问清楚,到底是赦免谁的罪?是作者当时有罪吗?生:不是。师:对,是作者希望象魏项那样,因为当时他因为打仗时多报了杀敌的数字而获罪,后来冯唐持节云中赦免他的罪,重新重用他。作者当时做太守,希望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到更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的,更重要的地方去。好再问下一个问题。生33:为什么作者要聊发少年狂?生34:因为作者当时才38岁,并没有老,这样写是对他的豪情的衬托,另一方面是写出了他壮志未酬的感叹。师:对不对?生:对!师:是的,还是那句话,就是希望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8《慕田峪观云海》|北京版(共13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