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一中2012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莱芜一中2012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山东省 莱芜 一中 2012 届高三 10 阶段 测试
- 资源描述:
-
1、莱芜一中50级学段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第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 阙秦(qu) 彳亍(zh)(zh) 挥斥方遒(qi)B.刀俎(z) 敛裾(j) 箜篌(kng)(hu) 殒身不恤(yn)C.摧藏(zng) 彭殇(shng) 葳蕤(wi)(ru) 酾酒临江(sh)D.匏樽(bo) 愀然(qio) 嘲哳(zho)(zh) 跂而望矣(q)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 白露横江 冯虚御风 有碑仆倒B.怠而欲出 旌旗蔽空 如怨如幕 舳舻千里C.
2、逝者如斯 崇山峻岭 流觞曲水 喻之于怀D.游目聘怀 临文嗟掉 情随事迁 放浪形骸3、下列加横线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孔雀东南飞 D.卿当日胜贵4、选出与例句中“假”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B.愿大王少假借之C.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5、选出与例句中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例句:何厌之有A.句读之不知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大王来何操 D.古之人不余欺也二、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及至始
3、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之余烈 奋:奋起、发展 B.履
4、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C.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怨:埋怨 D.委命下吏 委:交付、交给 7.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以弱天下之民 B.奋六世之余烈 C.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8.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段首句采用了排比句式,又精心选用了一系列近义词语,极言始皇之强,形象地表达了始皇威振四海的局面。振、奋、履、吞、执等动词也用得精当。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是说秦始皇对内实行了愚民政策,“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写其弱民政策,这为文末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埋下了伏笔。 C.本段极力形容始皇
5、一朝的强盛,行文如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浩浩荡荡。文段末句刻画出秦始皇洋洋得意、踌躇满志的心理。D.本段先极力渲染秦始皇不可一世,声势显赫的统一事业,又写始皇的愚民、弱民政策和加强防御力量的种种措施。此段为下文写秦国迅速灭亡作了准备。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6、,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 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徯:等待。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系累:束缚,捆绑。重器:指贵重的祭器。旄()倪:旄,通“耄”,八九十岁的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7、 A.东面而征 东面:面向东 B.徯我后,后来其苏 后:后面 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 伐:攻打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倍:动词,扩充一倍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斧斤以时入山林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王好战,请以战喻 A. B. C. D.11.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 “解民倒悬”,下列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项是( ) 东面而征,西夷怨 南面而征,北狄怨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是动天下之兵也 A. B. C. D.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8、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第II卷(共114分)四、(36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3分)(2)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3分)(3)若杀其兄父
9、,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4分)14.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分)(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分)(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分) 1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游 月 陂程 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
10、析。(4分)答: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 1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然秦以区区之地, , ,百有余年矣。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是故无贵无贱, , ,师之所存也。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4)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5)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五、(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1、过去的故事葛兆光 半幅窗帘暂时隔开尘世喧嚣,三架两架插满了线装洋装的旧书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种回归历史的感觉,那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过去的故事。偶然翻开一本书,书名却是三个沉甸甸的字“追问录”,小引写道:“向世界追问她的真面目,这本是生存的最后一项价值,我又怎敢轻易放弃?”其实该追问的是历史,我们生存的第一件事是金蝉脱壳似地换脱历史,而我们生存的最后一件事是叶落归根似地把自己交还给历史,“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把身后一切都凝固成过去的故事,人在时间里生活就摆脱不了历史,它的好像是人在月夜里行走时身后拖着长长的影子,我们没有办法甩掉影子,于是也没有办法不追问历史。 过去的故事写进书里。书并不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语文园地五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