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 2021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古诗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4.古诗三首【教学内容】教科书P1415内容。【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3.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乐于在课外背诵积累。【教学重点】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理解诗人赋秋诗句中抒发出的思想感情。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作者介绍: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杜牧字牧之,他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为后人传诵。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将字音
2、读准,将诗句读通顺。2.同桌互读。3.指名读诗。教师教读“生”“斜”。4.齐读古诗。5.指导写字。(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寒”,集体评议。(2)教师范写“赠”字,学生书写练习。(3)学生描红,同桌交换评、改。(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6.再读古诗,想象山林秋色图。(引导学生想象: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1)学生自读想象。(2)同桌互说。(3)指名说。三、巩固提升1.出示图画(图画内容: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诗人杜牧行走在山上,他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山林中的景物。2.看图理解诗意。(1)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想一想,这条小路是什么样的?(“石
3、径”:石头铺成的小路;“斜”:弯弯曲曲;“远”:长长的。)(2)看图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引导学生理解“生处”的意思。)(3)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4)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5)以上两句是诗人远看的,诗人来到山脚下停下车子近看,又会看到什么呢?(诗人看到枫叶比春天的花儿还红。)(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7)指导朗读第三、四句。3.指导朗读全诗,并学会背诵。四、句段解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解读这句的大意是: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不禁停下车来;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鲜艳。自古以来,秋
4、天在人们的眼里往往是悲凉的,而诗人杜牧通过这两句,向我们展现了枫叶如火、嫣红满目、生机盎然的深秋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五、资料库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可以称得上是名家。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板书设计】山行第2课时一、新课导入1.秋天的景色很美,不仅同学们喜欢,连古人也喜欢,他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一起来看看吧!2.出示课题赠刘景文。3.简介苏轼和刘景文。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3.默读古诗,圈出不理解的词
5、语。4.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解决各自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点拨、指导。5.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6.齐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三、巩固提升教学赠刘景文。1.出示图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再细读古诗,想象画面,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2.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同时出示荷叶枯败的图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1)想一想,这是描绘什么季节的荷叶的?初夏的荷叶又是怎样的?大家学过诗人杨万里写初夏的那首诗吗?上面是怎么描绘初夏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到了盛夏,荷叶又是怎样的呢?你们能用一句诗说说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到了秋天,荷叶就像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