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5课 古人谈读书教案 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5课 古人谈读书教案 新人教版 2021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八 单元 25 古人 读书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八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为主题,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3篇课文。其中,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忆读书一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的“长生果”一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
2、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2.单元重点:(1)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古人谈读书一
3、文的课后选做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梳理课文中古人积累的读书方法等信息,并受到启发;忆读书一文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梳理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及他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等信息;我的“长生果”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梳理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她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等信息;二是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2)根据表达的需要,分
4、段表述,突出重点。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推荐一本书”,在习作中能比较明确地表达自己所读过的书的名字、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重点介绍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如内容新奇有趣、语言优美生动、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鲜明,思想给人启迪等。通过交际实践,懂得什么是好书,并乐意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清楚明白地把主要内容、看法、体会介绍给他人;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分段表述,突出重点。同时注意内容的连贯性和条理性。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认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书籍、喜爱读书的愿望。【学情分析】随着语文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默读能力却不尽人意。目前有的课堂上虽然经常传
5、出朗朗的读书声,但是基本上看不到学生静悄悄地读书、思考,以至于有的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会默读文章。学生升入五年级后,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默读训练,重视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分段表述,突出重点。【教法建议】1.要重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没有语音刺激,学生容易分心,所以在默读训练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地默读,能充分调动心智机能,提高默读质量和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
6、、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和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现、质疑、创新。在这种师生互动的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善学、乐学、爱学,让课堂大放异彩。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课文25.古人谈读书226.忆读书227.我的“长生果”2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1习作推荐一本书2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3合计122
7、5古人谈读书(精读课文)【教学目标】 1.认识“耻、识”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5.在学文中知道读书的益处,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培养学生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
8、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2.在学文中知道读书的益处,激发读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中培养学生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耻、识”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9、教学过程】 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引导交流:中国有一句俗话,“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西方也有一句名言,说的是“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说话”。多年的生活中,一缕缕书香伴随着我们成长,给我们许多的知识,许多的教义。一句句与读书有关的经典名句激励着我们热爱读书、认真读书、刻苦读书。你最喜欢的与读书有关的一句名言是什么,在这句名言里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古人对读书的看法。(板书:25古人谈读书)学生齐读课题。二、交流资料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
10、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
11、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三、初读感知1.教师导语: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使用过程中,有传承,有变革,有创新,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阅读文言文或阅读文言文名句要注意这些变化。2.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3.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2、。4.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耻辱 默而知之 足矣 岂止(重点指导生字 “耻”为翘舌音。)(2)学习多音字: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di d)sh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ng)。识途老马。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zh 记住:博闻强识。 标志,记号。(3)学习多音字: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得(di d)d获取,接受,如
13、得到、得失、得益、得空、得便、得力、心得;适合,如得劲、得当、得法、得体;满意 ,如得意、洋洋自得;完成,实现,如得逞、得志;可以,许可 ,如不得随地吐痰;di必须,须要,如可得注意;极舒服,极适意,如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读一读:小学生就得(di)多读书,这样才能从书中得(d)到更多的知识。(4)理解词语。(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5.再读课文,理清顺序,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1)再读课文,理清顺序: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2)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小
14、结: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四、学习“会写字”耻 诲 谓 诵 岂 恒 窥 皆 缺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诲、谓、诵、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耻、缺”左右结构,左右基本同宽;“岂、皆、窥”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窥、皆”和左右结构的字“耻、诲”,学生练写。练学生练写,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