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练习新人教版2018060115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2017 _2018 学年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先生 练习 新人 20180601154
- 资源描述:
-
1、5藤野先生01积累运用1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1)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ji z)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2)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fi hng)的轻云。(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b xn)。(4)末尾是匿名(n mng)。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除下帽来,油光可签,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B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C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D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选择该项的理由是:“签”应改为“鉴”。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
2、项是(B)A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B这部小说情节抑扬顿挫,读来激动人心。C对于邻居的盛情邀约,我好意难却,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吃饭。D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批判了人们深恶痛疾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解析:B项“抑扬顿挫”只能形容歌声、语气和语调等,不能用来形容小说情节。)4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1)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关键。修改意见:删掉“是否”。(2)弘扬和传承国学文化需要凝聚各方力量。修改意见:将“弘扬”和“传承”调换位置。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3、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实在标致极了。(反语)6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情节?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我”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了“我”的忧国之情,这是“我”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职员对自己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铺垫;写
4、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看电影事件是因为这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事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着密切关系。7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呕心沥血,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生英勇顽强,与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鲁迅精神,光耀中华”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鲁迅的材料,请根据这些材料仿照上联拟写下联。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
5、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做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下联:【示例】幽默谦逊贵在自省(2)阅读下列关于鲁迅的两副挽联,写出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示例】赞颂鲁迅的丰功伟绩,对鲁迅的逝世感到无比痛心。02课内精读阅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回答问题。8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看电影事件促使鲁迅弃医从文。9“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
6、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一句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影片中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影片中围观的看客;讲堂中的“我”。10“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前后两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前半句符合中国的实际,但后半句是荒谬的,中国人并非因国家衰弱而低能,鲁迅的成绩就已证明了这一点。作者这么说是为了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强烈的愤慨之情,为下文写自己思想的转变做有力的铺垫。11“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一句中“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了什么?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说明拯救民族迫在眉睫;因为这欢呼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29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