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板块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十二 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二板块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十二 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 新教材 2024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第一 部分 古诗文 阅读 第二
- 资源描述:
-
1、专题十二 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知人论世,披文入情第 一 节第 二 节第 一 节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幽州新岁作张 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B诗人慨叹人事无常,不能自主,但面对新春去而复来,还是感到欣慰。C颈联写新年伊始,普天同庆,不论京都边塞,全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D诗人暗自祝祷,待到重返长安的那一天,必将把酒尽欢,为自己上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
2、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为自己上寿”说法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向西遥望长安,希望回到朝廷,献酒于君王,祝他寿比南山。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通过描写景物、气候的变化,抒发对南北流徙、时光荏苒的感慨,喜中寓悲;抒发了诗人虽身在边关,但仍心系朝廷,渴望能早日回到长安,重新得到皇上信任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全诗围绕“新岁”的景物来写。首联写诗人去年新年在荆州看到梅花遍地开放,如同漫天飘飞的雪花;今年新年在幽州看到雪花漫天飘飞,宛若遍地盛开的梅花。去年今岁,处境不同,暗示了诗人一年来的仕途遭遇。颔联中诗人感叹人事无常,变化不定,只有自然的时序,周
3、而复始。不失常度。最后两联,写诗人由边镇将士庆贺新年的情景联想到京城灯火通明的新年景象,希望能回到长安,为皇上敬酒,祝皇上寿比南山,表达了希望重新得到皇上信任的情感。二、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
4、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答案:C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答案: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
5、,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之忧挂在心头。在这一点上,他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可谓异代同心。第 二 节【考情调研】主要考查方式有:直接考查,要求分析某一联(某句)诗句的情感;对比分析,考查两篇诗歌情感的不同;隐性考查,通过诗歌内容、写作手法等推断、赏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几乎每一套试卷的古代诗歌阅读题都会涉及对思想情感的赏析。易错点 隐没
6、背景,忽略“暗示”失误诊断:急于理解字词含义,而不能充分利用诗歌本身之外的提示性材料,不能凭借提示性材料来揣摩作者的创作缘由和把握情感倾向。示例分析:1.“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如果注意到注释中对“姑苏台”的注解,“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再加上命题者标明了该词写于五代,我们可以想见此地昔日的繁华和作者面对的当时的战乱频仍,把握该词的主旨就容易多了。2.“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金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我们可以很快的发现这是一首边塞诗,但如果不能留意题目征人怨,则很容易联想到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43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3-2024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1天地人.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