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四首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河南省 濮阳市 范县 城镇 中学 年级 语文 上册 30 课时 导学案 答案 新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诗四首课题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课型预习展示课课时一课时四、 齐读、背诵这两首诗。五、 小组检查默写情况。六、 达标测评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欣赏渡荆门送别诗,选出有错的一项()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式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_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
2、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_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_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诗歌以“”和“”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2分)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C“万里来
3、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 后的憔悴悲愁之绪。七、总结与反思学法指导栏学习目标1、了解诗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诗的思想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学习重点 1、了解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背诵并默写两这首诗。学习难点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进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 检查前两首诗的背诵和默写情况。二、自主学习1、走进作者:渡荆门送别作者 , 代诗人,字 ,号 ,有“ ”之称。登岳阳楼作者 , 代诗人,字 ,号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 2、熟读这两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音、节奏、韵律。3、参阅课下注释或查找工具书,疏通每首诗的大意,解释以下加点字词的意思。仍怜故乡水 帘旌不动夕阳迟 徙倚 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 三、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渡荆门送别1、首联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2、诗中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3、自选角度对颔联进行简要赏析(提示:可从动词入手赏析) 4、从尾联来看,全诗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登岳阳楼1、熟读该诗,疏通文意。2、本诗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读全诗,说说叙了什么事?写了哪些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122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