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2018060143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 区邵樊片 2017 _2018 学年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苏教版 20180601431
- 资源描述:
-
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伫(ch)立晕(yn)圈恹(yn)恹潜滋暗长(qin)B、笃(d)信裨(b)益秀颀(q)强(qing)聒不舍C、毋(w)宁迸(bng)溅宽宥(yu)大义凛(lng)然 D、古刹(ch)啁啾(qi)棱(lng)角拈轻怕重(nin)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初三(1)班学习氛围浓厚,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B、父母对小明的关爱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C、一个不读书
2、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D、新开的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济济一堂,琳琅满目,去过的顾客都非常满意。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通过参加“诵读经典”读书活动,使我们的心跟着文字一起跃动。B、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C、只要我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D、“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花香满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是(2分) ( )A、“鲁迅从年轻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鲁迅立下志向”。B、“波涛汹涌”“独立完成”“杨柳青青”“健康发展”四个短语结构相
3、同。C、“幻灭”“莫名”“情愿”“意图”都是动词。D、“只有每一个扬州人都能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才能将扬州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城市,扬州也才能真正彰显它迷人的魅力。”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递进关系。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中石兽这篇说理短文出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清代文学家。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B、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本文从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C、纪念白求恩一文采用了夹叙夹议,以叙为主的表达方式。D、海燕是一首散文诗,选自散文诗集春天的旋律,它以暴风雨渐次逼
4、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 “即将来临” “逼近之时”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书写,4分)风儿吹皱的河面,泛起了层层lin y,折射着殷红的霞光,像s下一河红色的玛瑙,熠熠生辉;远处的小竹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竹叶,风儿吹动树叶那飒飒作响的声音,像唱着一首动听的歌;高空的风z意地追逐着、戏弄着、撕扯着云朵。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1)塞下秋来风景异, 。(2) ,小桥流水人家。(3)千里马常有, 。(4) ,非宁静无以致远。(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6)其为人也,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 ,却上心头。(8)一堆堆乌云, ,在
5、无底的大海上燃烧。8、语文综合实践。(8分)【活动一】走进名著。(5分)“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大耳垂珠,唇口方正。额阔顶平。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志宇轩昂,胸襟秀丽。”这段话描写的是谁?他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分) 梁山有三位女性英雄,请写出两位(绰号及姓名): 、 。(2分)口语交际(3分)临近中考,小明同学却常在课堂上偷看水浒传,作为同桌的你该如何劝说他? 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释】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说明马具的华贵。9、请你借助合理想象描绘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画面。(3分) 请你结合诗的最后两句,谈一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
7、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选自韩非子和氏)楚山:山名。即荆山。刖: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4分)及厉王薨( ) 王以和为诳( ) 此吾所以悲也( ) 遂命曰( ) 11、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泪尽而继之以血A、马之千里者(马说)B、夫君子之行(诫子书)C、两狼之并驱如故(狼)D、沿河求之(河中石兽)12、翻译下列句子。(6分)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13、马说与本文通过“识马”“相玉”,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
8、418题。(18分)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
9、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患”(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扬雄法方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法轮功”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39
10、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
11、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是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本,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15、试阐述第段的论证思路。(3分) 16、第段主要运用了
12、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17、请你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段的论据。(4分)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18、“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6分)听雨季羡林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361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