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比较文字学.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知识 比较 文字学
- 资源描述:
-
1、比较文字学傅光明: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文学馆听讲座。今天文学馆有史以来第一次请来了一位特别高龄的主讲人,他就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大家欢迎。(掌声)再过十九天,2005年的1月13号,周老将满百岁。他对自己有一个“三不政策”,不写自传,不过生日,不立遗嘱,特别是不过生日。我想文学馆借今天这样一个机会,在这里我们不是给周老过生日,是请周老来演讲,算是周老自己给自己过生日。借此机会我提议,我们在这里先祝周老生日快乐。(掌声)周老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所以在演讲过程中大家能听出来周老还有一点脱不掉的常州乡音。他在1955年五十岁的时候,应邀出席“全国文字改革
2、会议”,会后调到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任研究员、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语言文字应用委员会研究员,直到离休。今天我们就请周老讲他特别擅长、特别拿手的、可能我们听起来甚至有点古奥难懂的一门新学科:比较文字学。大家欢迎。(掌声)谢谢。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我首先要请各位原谅我,我的耳朵是聋的。今天是圣诞节,各位不到娱乐场所去找寻快乐,跑到这个地方来听聋子讲话,我非常感动。(掌声)今天我想谈的一个问题是个很冷僻的问题,就是一门新的学科,叫做“比较文字学”。我是五十年代开始研究这一门学问的,到九十年代我写了一本书,叫做比较文字学初探。就是这一本书。这一个题目我在清华大学讲过一次,现在
3、是第二次。这是一门新的学科,是没有很成熟的一门学问,所以一定有许多错误要请各位指正。我们现在就开始谈一谈。我先谈第一部分,小引。文字学是中国首先创造的。在公元100年的时候,古代有一位学者叫许慎,他写了一部书叫做说文解字。这本书就是全世界文字学当中的第一部书,开创了这一门学问。在古代认为文字学是帮助小孩学文字的,所以叫做“小学”;到了清朝末年,这个名称改了,叫做“文字学”;到了五十年代,这个名称又改了,叫做“汉字学”;到了八十年代,从汉字学里面分出一个分支,叫做“现代汉字学”。后来把汉族的汉字和汉族以外的许多民族汉字形式的文字放在一起研究,叫做“广义汉字学”;那么把全世界的文字放在一起研究,叫
4、做“人类文字学”。从人类文字学再分出的一个分支,就是“比较文字学”,也是我们今天要简单谈一谈的问题。现在我们谈第二部分,两个观点。我们造房子要用一块大的石头放在房角的地方,叫做“奠基石”。建设一门学问也需要奠基石。建设“比较文字学”要两个奠基石,就是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叫做“系统观”,系统观就是说所有人类的文字是一个大的系统。从前人家都以为我们用汉字、别的国家用字母,两者是毫无关系的,或者说我们有我们的系统,他们有他们的系统,相互没有关系的。现在看法改变了,认为我们的系统和他们的系统都属于一个大系统。这好比在生物学里,本来上帝创造的人就是人、上帝创造的狗就是狗,人跟狗是没有关系的,后来生物学进
5、步了,知道人跟狗属于同一个系统,什么系统呢?动物,我们都是动物,所以狗跟人不是没有关系的,有了关系了。第二个观点叫做“发展观”,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可是有时候变化得非常慢,甚至几百年也看不出有多大的变化,但是你从整个历史来看,文字是不断变化的,这个变化不是乱七八糟的,而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变化就是发展。从前,中国有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文字是孔夫子创造的,它是不会变化的,不能动一笔的,一点一划都是天经地义的;还有的宗教也是认为他们的文字是不能改变的,有的宗教说我们的文字改一个字母就会天翻地覆。现在这个观点改变了,文字是不断改变的,也可以用人的力量按照客观规律来加以改造,所以概念都不一
6、样了。这个就叫做“发展观”。这两个观念是两块奠基石,我就简单讲这么几句。下面我们讲第三部分,两项分析。一项分析是按照历史的分期。人类的文字从成熟到现在,大概有5500年以上。这么长的一个历史怎么分期呢?如果把最早没有成熟的文字都算进去有一万年,这一万年怎么分时期呢?这个问题好像很简单,其实并不简单。许多研究的人,中国人、外国人的分期方法到今天还没有一致。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个整个文字的历史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叫做“原始文字时期”,第二个时期叫做“古典文字时期”,第三个时期叫做“字母文字时期”。当然每一个时期还可以分成小的段落,我们在此就不谈了。原始文字时期里面有许多种文字,这些文字的共
7、同特点是没有成熟,什么叫成熟呢?成熟的标准就是能够把语言无遗漏地写下来。假如一种文字不能把语言统统写出来,只能写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写不出来,要用人的来记忆来补充,这样的文字就不是成熟的文字。我们把所有不成熟的文字都归到原始文字里面去。而原始文字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段落。第一个段落叫“刻符”,刻符是什么呢?就是在一样东西上面去画一个符号,中国现在发现的刻符主要是在古代的陶器上面,我们发现六千年前的陶器上面有刻符,可是一个陶器上面只有一个刻符,不是几个符号连接起来的,所以它表示什么意思就很难知道。第二个段落叫“岩画”,古代人住在山洞里面,他们空的时候就在山洞的石头上面刻许多符号、画许多图画,这种就叫“
8、岩画”,这比刻符进了一步了,他们把马就画成一个马,把狗就画成一个狗,这样的图画后来就慢慢变成文字了。第三个段落叫“文字画”,文字画就是一幅图画,可是它有文字的作用。我们在此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一个青年的女子写了一封情书给她的男朋友,那个时候还没有成熟的文字,她就画了一幅图画,这幅图画里面画了几条线代表路,画了几个圈代表湖,还有三角形代表房子,几个十字架代表基督教徒。我把它的意思翻译成中文:“熊妹问狗哥,狗哥几时闲?”为什么是熊妹呢?这个女孩的部落是拿熊做图腾的,也可以说她是姓熊,狗哥是表明那个男孩部落的图腾是狗,也可以说那个男孩是姓狗的,熊妹写信给狗哥,问他什么时候有空。“我家三姐妹,妹屋在西边
9、。”我们三姐妹的房子,我的在西边,你来的时候不要走错了。“推窗见大湖,招手唤孤帆。”里面画一个手,表示招呼他来。“小径可通幽,勿误两相欢。”这是一封用图画写成的情书。我想画这样的情书比今天在电脑网上写情书要好玩的多。比这个文字画再高一步就是图画字,那就越来越接近文字了,文字是从图画分化出来的。原始的图画后来分化成两样东西,一样东西就是真正的图画艺术,另外一样东西就是文字技术,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第二个时期是古典文字时期,这个时期文字就成熟了。比如中国的甲骨文,许多人认为它们看起来好像是不成熟,可是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它是成熟的文字,它能完备地写下人的语言,不仅能够写实词,也能写虚词,所以是成熟的
10、文字。古典文字有好多种,当中最重要的是四种。一种叫做“丁头字”,一种叫做“圣书字”,这两种文字都是在5500年之前就成熟了,丁头字是在两河流域产生的,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圣书字是在非洲东北尼罗河三角洲一代成熟的。这两种文字之后就是汉字了,汉字是属于古典文字之一种。汉字的产生比丁头字、圣书字要晚两千年,所以汉字不是最早的文字,可是汉字在东亚是最早的。再接下来就是马亚字,它是在美洲墨西哥今天的地方产生的,比汉字要晚一千年,到今天大概是两千年左右。这四种古典文字是最有特色、最重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古典文字。这个丁头字特别奇怪,它的笔划跟我们写字的笔划完全不一样,它像一个钉子,有一个丁头,所以叫做丁头字
11、,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因为他们没有纸张,把字写在泥板上面的,这个泥板像一块大的方砖一样,可是是软的,他们用的笔有点像铅笔,一头是圆的,一头且呈三角形,写字的时候不是画的而是压的,一压出来像一个丁头一样,这种丁头字我们可以用幼儿园的橡皮泥来代替泥板,用小铅笔来压,压出来的字就像它一样。我们有文房四宝,纸墨笔砚;他们没有,他们只有文房两宝,一个宝就是一块泥板,另外一个宝就是一支笔。这个泥板是软的,压了字以后就在太阳下面晒干,或者在火里烤,一烤就变成了陶器,放一万年也不会变样子,所以今天从地下发掘出来的丁头字的泥板很多。这个泥板当然是很笨很重,可是有一点方便,到处有泥板,到处可以做泥板用来写字。像
12、这样笨重的书写方法在古代用了三千年,时间非常悠久,它代表了古代一个非常发达的文化。所以每一种古典文字都有其特点,它的“文房四宝”是不一样的。第三个时期是字母文字,这是很容易了解的,不再细讲了。可是我想在此地提出一个观点,许多人认为字母一定是很晚才产生的,可是研究历史的结果说明字母产生的时期跟甲骨文一样,甚至比甲骨文要稍稍早一点,许多人都不相信。怎么在那么早的时候会创造字母呢?研究一下历史就知道并不稀奇,因为字母发明的地方就在丁头字和圣书字两种文字发源地当中的走廊地带,叫做“文化走廊”。在这个地方,他们用丁头字,又用圣书字,用了两千年。丁头字和圣书字当中表音的符号慢慢地简化、慢慢地规范化变成一套
13、字母,这个过程非常慢,经过了两千年才成功的,并不是很快。这个故事要仔细讲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今天就简单地讲这么几句。历史是按照这样三个时期来分的,今天研究的人,中国人外国人多数同意这个分期,可是也有人不同意的。下面就谈文字分类。文字分类更复杂,差不多每一个研究文字的人都提出一种分类的方法,所以今天我们面对众多的分类方法,要想办法把它们归并起来。想要有一种大家都承认的、统一的分类方法是不容易的,还要进一步研究。我提出一种想法。我认为为什么大家的分类方法不一样呢,因为许多分类方法不够客观,有主观的成分掺进去了,假如我们把主观的成分去掉,大家考虑客观的条件,就慢慢可以统一文字分类法。在外国,有的人把文
14、字分类法叫做“文字分类学”。怎么样才可以做到客观呢?我想要认真考虑文字的特征。文字的特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看它符号的图形,图形可以像图画一样,也可以不像图画了。比如说我们要写一个“太阳”,怎么写呢?可以画一个圈,当中点一个点就是太阳了,这是图形的。可是后来太阳的写法改变了,因为画圈点点不方便,就写成一个长方框了,太阳是没有长方的,这样就变成“字符”了。后来这个字符不代表太阳了,只代表一种声音了,比如说地名“日内瓦”,这个“日”不代表太阳了,只代表一个声音了。像这样的字符就慢慢地变成了字母。第二个方面的特征,是文字的符号代表语言的段落有多长,因为一个符号可以代表一长串的讲话,也可以代表一小
15、段,也可以代表更短的一段,例如句子。它所代表的语言段落越短越进步,可以分成长语段和短语段。现在成熟的文字都是短语段,长语段都是不成熟的文字。短语段里面又可以分,最长的就代表一个词,就是英文里面的一个word,再缩短就代表一个音节,一个syllable,再缩短代表一个音素,在语音学上叫“音位”,比如一个a,或者一个b,文字的单位所代表的语言的长度有长有短,而且越来越短。拿汉字来讲,也是这样变化的。比如论语上面有一句话,叫做“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在孔夫子的论语时代,其中的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词,或者叫“语词”;可是今天不一样了,今天“学”还是一个词,“习”就不是词了,我们只能说“学习”、“练习”、
16、“习惯”,单字“习”不能代表一个词了,我们今天的语言里面没有这个词了。“习”这个字在今天来看,是代表了一个音节,已经不是一个词了,这种变化表面看不出来,可是它的功能已经改变了。文字的特征还有第三个方面,就是看它是如何表达的,也就是它表达的方法,这里主要有三种。一种就是刚才讲过的“表形”,太阳是圆的就画一个圆圈;第二种也是刚才讲过的,太阳的“日”字变成长方形了,它不再表形了,需要大家记好,这个长方形就代表太阳。所以今天写的“日”字,从它的来源讲起来,它还是一个象形字,从它的功能来讲,它是“表意”的,不表形了,因为没有长方的太阳的。第三是“表音”,刚才也举了一个例子,“日内瓦”中的“日”字已经什么
17、都不表示了,只表示一个声音,它本身没有自己的意义了。我的初步想法,就是要研究文字的客观特征,把它们总结归纳起来,做成一个表,这里面包括各种的可能性,这种分类法叫做“三相分类法”,相就是一个方面。这种想法不能说已经成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同意这种想法,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的。以上我很简单地讲了历史的分期和文字的分类问题。第四部分我们讲一下“比较举例”,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文字体式的比较”,大家都知道,文字有字体,汉字中有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都是文字的体式,字体在变化,字体是不一样的。可是这许多种的字体在从前没有归类,没有归类就不容易跟其它的文字相比,所以“比较文字学”在
18、把许多种文字的体式归类以后相比,就把文字的体式分成三大类。第一种叫做“图形体”,第二种叫做“笔划体”,第三种叫做“流线体”。汉字里面的甲骨文、大篆、小篆都是图形体,可是它的图形性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像图形,可还是属于图形体。第二类的笔划体,如隶书和楷书是笔划体,这两种都归到笔划体里面。第三类叫流线体,如草书、行书都是流线体。为什么要这样归类呢?因为这样归类就容易跟别的文字作比较。比较以后看到,这个丁头字是在发明了泥板和那种特殊的笔之后才有丁头的,早先也是那种画图的样子,所以这个丁头字的早期也是图形体,后来用了泥板和笔就变成笔划体了。可是丁头字没有流线体,为什么呢?因为在泥板上面写草书是不方便的,
19、所以没有流线体。我们的文字有三类,他们只有两类。圣书字也是很有趣味的,圣书字有碑名体、僧侣体和人民题。碑铭体是用来刻在石碑上的一种体,这种体跟图画一样,许多人叫它“象形文字”,其实讲错了,它的样子像图画,实际上跟图画完全没有关系了,它已经失去了象形的作用了,它是图形体;僧侣体和人民体都是流线体,都像中国的草书和行书,它们的区别是僧侣体比较复杂,人民体是简化字。圣书字也少了一类,它只有图形体和流线体两类,它就没有笔划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写字的纸张是用天然的草来做的,写笔划体容易划破,所以他们也只有两类。在把文字的笔划分成三类以后,拿许多种文字来做比较很有趣味,而且从当中发现了许多问题。这是拿文
20、字的外形来比较,外形的比较不仅是体式的问题,还有其他的问题。下面我们要讲文字结构的比较。文字结构的比较是最重要的,因为文字的外形固然重要,可是它的内部结构更重要。关于文字的结构,中国的传统有“六书”说,各位或许知道,六书在中国许慎的时代就提出来了,许慎的书上讲,在他以前就有六书,所以说中国提出六书的概念是非常早的,到了许慎的时候六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度,六书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叫六书。中国把这个字是如何造的、如何用的分析以后,归纳成为六书。外国则不同,他们只有“三书”,所以中国有“六书说”,而外国只有“三书说”。“三书”是什么呢?他们把符号分成三类,一类叫做“意符”,是
21、表示意思的;第二类叫做“音符”,是表示声音的;第三类叫做“定符”,定符是将外国话翻成中文的,在中国来看,可以说是一种记号,它什么都不是,既不表意也不表音,就是作为一个记号。起初我们以为六书是分析汉字的一个方法,也可以说是一个原则,不能应用到外国文字上面去的,可是比较文字学发现,六书不仅能够用在汉字上,还能用在其他文字上,所以六书有普遍适用性。西洋的三书说也有普遍性,特别是古典文字,所有的古典文字都可以用三书来加以分析,也都可以用六书来加以分析,这是比较文字学的重要发现。我在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看奴婢的“婢”,这是“婢女”的婢,就是“丫头”的意思。这个字在汉字里面写成一个形声字,左边一个“
22、女”旁是部首,代表丫头是女孩,右边一个“卑”字,是代表声音的,一半部首是代表意思,一半声旁是代表声音,这个叫做“形声字”,“女”字这一半是代表样子代表形状的,是“形”,另一半没有意义,只是代表声音。“卑”在古代读的声音跟现在不一样了,所以许多形声字的声旁,现在的表音已经不准确了,因为历史变化了,我们的语音变化了。这个“婢”字再汉字里是形声字,是容易理解的。我们在丁头字里面找“婢”字怎么写,我们找到了,丁头字里面的“婢”字不是形声字,而是一个会意字。怎么会意的呢?很有趣味,他们画一个符号代表女人或女孩,另外一个符号代表山,三个馒头的样子,就是三个山峰,像中国的“山”一样,一个“女”和一个“山”放
23、在一起,表示“婢女”“丫头”是山区来的女孩子,山区就是乡下,乡下来的女孩子做“婢女”,这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表示方法。实际上面中国也是这样的,中国的婢女许多也是从乡下来的,一样的道理。不同的是,他们是用会意字来写“婢”字,我们用形声字来写“婢”字。丁头字里面以前图形体的“女”字很容易理解,“山”字也容易理解,后来笔划改了,改成丁头体了,许多个丁子放在一起,就看不出来了。可是假如熟悉了丁头字,还是能够认识这个字。我们再来看同样一个“婢”字,圣书体是怎么写的?他们用一个符号代表女孩子,代表女性,他们画一个人的样子,怎么区分男人女人呢?男人没有头发,女人跟今天许多女孩一样,挂了一绺头在后面,跟中国的“女
24、”字旁的部首功能一样的。怎么念呢?他们画两个符号,这两个符号只代表声音,是相当于中国形声字的一个声旁。所以一个“婢”字在圣书字里面是形声字,在汉字里面是形声字,在丁头字里面是会意字。虽然有的用会意字的方法来写,有的用形声字的方法来写,假如你认识以后,你会知道外表完全不相同的文字,它们的内在结构是一样的,这是比较文字学所发现的重要规律。虽然外形很不一样,可是内部的结构却是一样的,所以同样都是古典文字。我这里附了一些材料,可是印得太少了,好多位没有拿到,很抱歉。这种古典文字,现在有新的发现,就是发现了彝文,中国少数民族的彝族文字,这种文字也有古典文字,彝族的文字现在研究的人慢慢地多起来了。好多省都
25、有彝族,今天这个彝族的文字都在用,可是它们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在四川彝文的发展大部分都表音了,成为一种音节文字,它的符号几乎不表示意义了,都是表示音节,可是不规则。近年来,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帮助他们把这种文字规范化,发展成为“四川规范彝文”,这是一种新的音节文字。可是云南不接受这种办法,云南的彝文有一部分符号完全是表意不表音,另一部分的符号是表音不表意,所以它的内容比四川复杂得多。既有表音的又有表意的,是一种合起来的意音文字,叫做“云南规范彝文”,也是一种古典文字。所以彝文里面的古典文字可以说是新发现的古典文字的一个新成员。还有一种文字是纳西族的文字,叫做“东巴文”,东巴文的研究现在引起了国内国外
26、的极大兴趣。研究发现东巴文的内容很复杂,它也是一种既表音又表意的文字,可是还没有完全成熟,因为它还不能完全无遗漏地把语言写出来,可是它已经非常接近成熟的文字了,虽然它的外表都是图形的样子。还有一个有趣味的事情,东巴文的内部包含了一种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就是符号变成音节符号,是一种新的音节文字,这种新的音节文字还在刚刚开始。研究东巴文的内容使我们了解古代圣书字、丁头字都经过相同的发展过程,这个新发现是非常有意思的。第四部分比较的举例,我想就讲这么一点。最后我讲几句结束语。这是一门新的科学,是很冷僻的,可是它跟中国有很特别的关系,因为我们研究的汉字在人类文字史上究竟占据一个什么地位呢?这是要经过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