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遵化市小厂乡松棚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河北省遵化市小厂乡松棚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 河北省 遵化市 小厂乡松棚营 中学 年级 语文 上册 21 十则学案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每一则的大体意思和其中蕴涵的道理。3、深入理解孔子的言论及思想。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5、背诵全文。一、自主学习【走近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鲁国人。【走近作品】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著作。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亦说乎 ( ) 人不知而不愠( ) 默而识之(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诲汝知之乎(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人不知而不愠: (2
2、)思而不学则殆:(3)不亦说乎: (4)是知也:(5)学而不厌: (6)不舍昼夜:【文学常识】3、论语主要是记录 及其 言行的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4、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家。【整体感知】5、从这十则“论语”中,你看到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6、这十则语录,哪些是谈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谈学习态度的?二、合作探究【脉络梳理】(3)依据孔子的观点,在别人不理解自己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3、朗读课文第二则,说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好处?4、课文第三则中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5、朗读课文第八则,“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是为什么?6
3、、朗读课文,说说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有着怎样的主张?7、朗读课文第六则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8、课文第七则教育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优缺点?9、孔子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教育学生要怎样做?10、为什么“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课堂总结】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体的散文著作。在这部儒家经典中,有不少有关学习问题的论述,本课所选十则是集中谈 和 的。孔子的言论立意深刻,富有哲理,有不少已成为格言警句。三、达标检测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知”字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诲汝知之乎( ) 知之为知之( )( )是知也( )2、根据“而”字的两种基本用法归类。敏而好学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表顺接的有:表转接的有:3、理解填空。(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2)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重读课文第五十则,回答问题。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诲人不倦(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翻译句子。(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147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