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解密冲刺金卷1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高考语文解密冲刺金卷1 WORD版含答案 2014 高考 语文 解密 冲刺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4高考语文解密冲刺金卷11下列各句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病逝后,剧作家沙叶新先生接受网站采访时称,羡林先生无论是在学问上还是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的”。B事实告诉我们:许多看似复杂的事情,可以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解决,哪怕看似不太可能的事,也不妨试一试这种“直线思维”。C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我们一家人去狼牙山旅游,结果家里被小偷登堂入室,损失惨重。警察同志提醒大家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D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他表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到基层,要精细,不能大而化之,要把精力花在推进工作落实、提高效率上。解析A出类拔萃:多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B.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
2、爽快、干脆。C.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地。D.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面对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长虹电器集团积极更新技术并提升售后服务质量。B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说:“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C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同时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无数的骁勇斗士。D大学毕业后,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最后任职于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解析A“市场
3、”与“滞销”搭配不当,应去掉“市场”或改“滞销”为“疲软”。B.主客体颠倒,应为“我们基层干部对农民的话很有感触”或“农民的话让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D.句式杂糅,将“任职于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与“担任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两种句式杂糅。答案C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仿建复古商业街,不仅会造成城市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也会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关键是需要更多的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的真心热爱。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城市化进程中对文物的“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如果把文化底蕴深厚的旧城仅当作消灭的对象,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
4、现。“拆旧”与“仿古”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但同时也应该承认,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重建、仿建未必是坏事。A BC D解析该语段的中心是谈城市发展中对古文物“拆”与“建”的问题,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提出两大现象,承接现象讲专家的担忧提醒,分别是专家对于“拆旧”和“仿古”的具体看法。此为第一个层次。第二层次承认重建的合理性,所以接,是解决问题,谈如何进行重建。答案B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_,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
5、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_,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象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_(诗句) ”的奇效。 答案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柳暗花明又一村5下面是“服装品牌状况示意图”,请根据图表情况,完成相关内容。服装品牌状况示意图从“流行效力”看,精品品牌是一条_(不超过8个字),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流行效力持久;仿冒品牌效力直线_(不超过15个字);流行品牌是圆滑的弧线,_(不超过25个字)。答案稳健持久的直线;上升达到高峰(或超过精品品牌),然后陡然下降;逐渐达到高峰直至与精品品牌相当,然后
6、逐渐下降(或趋于衰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6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揣测诗人的情感,另外要通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达到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全面理解。答案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7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把关键词放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