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同步练习: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篇小说欣赏
- 资源描述:
-
1、语文选修5/短篇小说欣赏(粤教版)柳毅传:传奇的爱情江南曲柳恽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作者: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卒,享年53岁。赏析:
2、这是一首清丽委婉的诗。首联仅凭“采苹”即可想见这是一位秀丽的江南女子,在落日余晖的江南采着白苹。颔联写女子遇到洞庭归客,而他曾在潇湘遇到了“故人”即女子的丈夫。后四句是对答。女子问归客,她的丈夫为何不回家。女子以春花自比,一个“复”字写出了与丈夫久别的怅惘,“应”字写出青春虽然未逝,女子却已先开始忧愁。后两句是归客宽慰女子,也许他早已知道丈夫有了新欢,却故意隐瞒说行路太远,更也许只是女子自己的猜测而已。全诗简洁流畅,写出思妇对丈夫的期盼,更以细微心理的刻画,写出她珍惜生命,爱惜青春不愿虚度而盼望家庭美满的心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
3、溢,立于君左。君谓毅曰:“此钱塘也。”毅起,趋拜之。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不然者,是为泾陵之土矣。飨德怀恩,词不悉心。”毅退辞谢,俯仰唯唯。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谴责,因而获免。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因退而再拜。 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怃然曰:“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辞焉。从此已去,勿复
4、如是。”钱塘复再拜。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俯仰唯唯唯唯:恭敬地连连答应的声音B然而刚肠激发 刚肠:刚烈的性情C不遑辞候 不遑:不能D顽童之为是心 为是心:存这样的心解析:C项,不遑:不暇,来不及。答案:C2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_答案:刚才我辰时从灵虚殿出发,巳时抵达泾阳,午时在那里交战,未时回到这里。 (2)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_答案:这小子存有这样的坏心,的确不能容忍,可你也太草率了。3下列各项中,对上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钱塘君对柳毅恭谦有礼,以诚相待,并讲了一番有情有理的话,
5、先是对柳毅表示感激,后又诚恳自责,表示道歉。这些描写反映了钱塘君亲切、可爱的一面。 B洞庭君与钱塘君的对话,一个问得急促,突出问者的专注、急切;一个答得干脆,显示了答者对其所作所为的毫不在意,一意孤行。 C钱塘君的“草草”行为经兄长指出后,他知错认错,性格开朗。 D洞庭君一见钱塘君回来就急切地询问人命、庄稼的损伤情况,并劝诫钱塘君“从此已去,勿复如是”,这表现了他仁慈和谨慎的性格。解析:B项“毫不在意,一意孤行”错。答案:B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
6、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解析:A项,chng/pn,sh/s,si/s;B项,xi/xi,/y,fu/p;C项,bng/png,d/d,li/li;D项,shn/chn,f/f,xin/xin。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
7、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A连篇累牍 B如鲠在喉C梳理 D受众解析:A项,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多为贬义;B项,如鲠在喉:好像鱼刺卡在喉咙里,形容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用在此处符合语境;C项,梳理:比喻对事物进行归类、分析,使有条理;D项,受众: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等。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C一段时间以来,汉
8、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解析:A项,暗换主语,应改为“常常被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B项,结构混乱,顺序应该是先“达成一致”,然后“定稿”,最后“写入法律”;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他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D)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_ 。_ 。_。_。_ 。_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所以,过去每
9、家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藉著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A BC D解析:中的“处处”对应首句“息息相连”;与构成因果关系,中的“口彩”对应中的“人丁兴旺”;的“过去”和的“今天”按照时
10、间顺序排列,中的“这种习俗”指代前文;是在灯笼中突出“元宵节的花灯”的特殊地位;承接上句的“元宵花灯”加以展开。 二、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先君序略戴名世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
11、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