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二语文课件:《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 资源描述:
-
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释题:本文标题诙奇,出人意料,颇有悬念。王参元是坊节度使王枉曜的小儿子,作者柳宗元的朋友,朋友家里“失火”,生活失去着落,作者不去劝解、安慰,反而要“祝贺”,实在是“奇特尤甚”。江 雪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海滨山势陡峭好似把把利剑,秋来处处割愁肠。秋日里,每看一山我都肝肠寸断。若为化作身千亿,要是这一个身子能化作千亿个,散向峰头望故乡。就可分散在每一个峰顶遥望故里。赏析:此
2、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当时柳宗元被贬柳州。政治上,有抱负不得施展;生活上,远离了亲朋故旧,生性敏感的诗人在此愁绪满腹、痛苦抑郁,这是当时诗人的生活状况。而此诗的写作背景,则是好友浩初上人从临贺到柳州看望作者。秋高气爽的时节,诗人与友人登山观景,或许本意是想借山光水色消解愁怀,不想却反而触动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渔 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
3、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首句就题从“夜”写起,“渔翁夜傍西岩宿”,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
4、趣,也就是所谓“合道”。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这是首抒情诗。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公元八五年,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
5、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柳宗元介绍朗读、疏通文字第一节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
6、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得到杨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灾,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了.我开始听到很吃惊,接着感到怀疑,最后才非常高兴,本来我准备慰问您,现在却改变了,要向您道喜.由于相隔很远,信里的话又很简单,我不能彻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冲过一样,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获悉王参元失火消息后,作者的心理活动是什么?骇疑喜足下勤奉养,宁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您殷勤地奉养父母,终日安乐,只希望恬静安闲不出事情。如今竟然遇到意外的大火灾,使您震动惊惧,甚至连普通饭食的供
7、给,也许都已经很困难了。因此,我刚听说时吃了一惊。朗读、疏通第二节文字 作者惊骇的原因是什么?突然而至,滫瀡不给。骇是听到不幸消息的自然反应。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大凡人们的话都是这样说的:盛衰祸福都是互相依存、来去不定的。有的人将要大有作为之前,最初反而处于困苦动荡不安的境地,遭到水火的灾祸,受到众小人的怨恨毁谤。历经了忧劳、辛苦、变乱、动荡,然后才能取得显赫的成就,古代的人都是这样的。然而,这些道理玄远迂阔而又荒诞,即使是圣人也不能认为它是
8、完全正确的东西,所以我随即又产生了怀疑。朗读、疏通文字第三节 “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这几句话体现出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文章在思想上与之对应?有没有寓言或名言说明这个哲理?有没有实例证明这个观点?孟子二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1、“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必然要为你开启别一扇门”。2、塞翁失马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4
9、、太史公自序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 昔西伯拘羡里,演周易;孔子扼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也。-太史公自序 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疑?“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有了怀疑,才有下文的立意之奇,可见杰出的文学家首先必须是思想者。柳宗元命运多舛,对这类凡人相信的说法有一定的认识与思考,因此他表示不解,表示怀疑。这也
10、是一切思想者共同的命运,诗江雪,藏头诗,千万孤独。但是时间总能证明思想者的价值。我们后人总能隔着时间的河流与先贤对话,他们永远活在历史、现在与未来。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凭着您能读古书,能作文章,又精通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如此多才多艺,但作官却不能超出众人之上,从而获得显赫的功名。这里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京城的人都说您家里积有很多钱财,那些喜好廉洁名声的士大夫,都顾忌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94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