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15课 自相矛盾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15课 自相矛盾教案 新人教版 2022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15 自相矛盾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15 自相矛盾 (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 2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3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 能通过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明白课文寓意,懂得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教学重点:住重点词句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 会认本课 2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意思。(重点
2、)3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是名家名言等。寓言通常用虚构的隐喻性的小故事说明一定的哲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很多寓言,如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简单地说 “ 寓言 ” 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 . 引导交流:
3、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握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3.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o4 . 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是古人作战进攻敌人的武器;盾是古人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 自相矛盾 ” 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5 . 作者简介:韩非(约公元前 280 -前 233 ) , 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 “ 韩子 ” 或 “ 韩非子 ” 。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6. 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则选自韩非子 难一的寓言自相
4、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二、初读课文1 .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 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 )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 了解文言文。4 . 检查学习效果,教师相机指导。楚人:楚国人。鬻( yu ):卖。陷:刺破。利:锋利。以:用。应:回答。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三、再读感知1 . 掌握节奏。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5、,誉之曰: “ 吾盾 / 之坚,物 / 莫能陷也。 “ 又誉 / 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 “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 / 不可陷之盾/与 / 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 .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1 )誉之曰: “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预设: “ 誉之曰 ” 的下文是 “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楚人显然是在夸赞自己的盾,因此很容易就猜出 “ 誉 ” 就是 “ 称赞,夸耀 ” 的意思。( 2 )其人弗能应也。预设: “ 其人弗能应也 ” 的上文是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楚人的话自相矛盾,这时他肯定没有
6、办法回答,因此猜测 “ 弗 ” 就是 “ 不 ” 的意思。不可同世而立。预设:联系上文,楚人所说的那样的盾和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因此猜测 “ 不可同世而立 ” 的 “ 立 ” 是 “ 存在 ” 的意思。3. 了解文章大意。文意: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称赞自己的盾说: “ 我的盾十分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 ” (他)又称赞他的矛说: “ 我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什么东西刺不破。 ” 有人说: “ 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 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什么东西都不能刺破的盾和没有什么东西刺不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4. 复述故事。预设: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夸耀他的盾说:
7、“ 我的盾很坚固,任何东西都刺不破它。 ”又夸耀他的矛说: “ 我的矛很锋利,可以刺破任何东西。 ” 有人质问他: “ 拿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 “ 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重点)2 . 能通过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明白课文寓意,懂得说话、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教师口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 “ 刷子李 ” 技艺高超的。(板书刷子李)二、细读课文1.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