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古诗文与日积月累-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统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9 古诗文与日积月累-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统编版 专题 09 古诗文 日积月累 2023 2024 学年 六年级 语文 寒假 专项 提升 统编
- 资源描述:
-
1、专题09 古诗文与日积月累复习概述复习要点概述:六年级上册在复习什么是古诗文?学习古诗文需要注意的问题?本册需要掌握哪些古诗文?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该怎样学习等知识点的基础上,又重点学习了理解、把握古诗文意境,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蕴涵的哲理题。知识结构整合:考试命题焦点:从近年来小考题的命题来看,关于“古诗文与日积月累”的检测,试题类型较为灵活,考查重点侧重于积累、理解、赏析和评价。主要题型有:有关古诗文、名句的作者、作品、年代等文学常识的填空、判断、选择和连线题;默写与补写题;按要求填写名句题;理解诗句、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题;分析古诗文表现手法题;理
2、解古文、名句字词题;翻译古文句子题;体会古诗文、名句等所蕴涵的哲理题。这部分设题范围广泛,题型灵活,试题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针对古诗文赏析、评价和体会思想感情这方面的试题,难度很大。学生在复习时应加强对这方面的训练。真题演练1.根据情境写诗词警句。(2023深圳市 南山区期末 六年级期末专项训练)(1)看着雨中妩媚的丁香花,我不禁吟咏起“_”这句词来。(2)“_,_”写出了千里江南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3)宋代名臣李刚非常爱国,外敌侵略国土,他这样说:“祖国疆土,_,不可以_。”(4)鲁迅的名言“_,_”告诉我们,懂得爱的人更加具备勇气,更加懂得担当,他们是真正的英雄。(5)空有希
3、望与理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和努力才能把它变成现实,正如鲁迅先生所说:“_。”2.连一连。(2023聊城 百草园小学 六年级期末专项训练)千里莺啼绿映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贺知章如今直上银河去 笑问客从何处来 杜牧等闲识得东风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刘禹锡儿童相见不相识 同到牵牛织女家 朱熹3.选择正确的答案。(2023广东省 清远市 六年级期末专项训练)将下面诗词按所表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千里莺啼绿映,水村山郭酒旗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A. B. C. D.4.品读诗词,完成练习。(2023湖南省 长沙市
4、 雨花区 六年级期末)(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句中的“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下列诗句与这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对这句话的解读,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A.锺子期的去世对伯牙打击很大B.锺子期在伯牙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C.锺子期与伯牙两人私交很深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2023浙江省 杭州
5、市下城区 六年级期末专项训练)(1)“野旷天低树”中的“天低”和“野旷”是相互依存的、相互映衬的。( )(2)“黑云翻墨未遮山”写的是雨来之前的景象,而“望湖楼下水如天”写的是雨后的景象。(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的“七八”和“两三”属具体数字。( )(4)“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暖”字写出了当时天气的温暖。 ( )(5)“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6.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2023吉林省 延边自治州 六年级期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题目中的“醉”的意思是_,这首诗是苏
6、轼在望湖楼_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2)这首诗中的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请你参照示例,补充所缺的图画名字。第一句:云翻图 第二句:_ 第三句:风卷图 第四句:_(3)第一句诗人把乌云比作_,形象逼真,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_。第二句中的“跳”和“乱”写出了_。第三句的“_”字用得十分精妙,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4)提到西湖,我不禁会想到诗人苏轼在这里写下的另一首诗中的两句:“_,_。”7.补充古诗,完成练习。(2023山东省 淄博市 六年级期末)回乡偶书_,乡音无改鬓毛衰。_,笑问客从何处来。(1)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时偶然写得的。(2)本诗通过诗人的变“_”和不变“_
7、”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8.在古代许多诗人都善于观察和发现,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请你仿照示例,写出下面的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及情感。(2023北京 朝阳区 六年级期末)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人赞美春雨的及时)(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赞叹_的壮丽)(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感叹_的_)(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诗人怜惜宫女的_)(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诗人感叹_的_)9.阅读文言文,再完成练习。(2023北京 石景山区 六年级期末)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
8、,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本文的作者是宋朝的_,我们还学过他的古诗:_。(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一日曝书画 曝:_。今乃掉尾而斗 乃:_。处士笑而然之 然之:_。(3)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 10.阅读古诗,完成练习。(2023四川 成都 锦江区 六年级期末)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1)本诗的作者是_,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19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贵州专用)习题课件:第一单元(共34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