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走进信息世界_人教新课标.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08365
  • 上传时间:2025-11-03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64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走进 信息 世界 新课
    资源描述:

    1、走进信息世界“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

    2、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

    3、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

    4、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变化。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3.初

    5、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2.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课前准备学生阅读课本阅读资料,掌握19个生字;搜集资料,与老师共同制定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家庭成员信息调查。教学过程一、 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与自己的亲朋好友联系都用什么方式?(生答预设:打电话、QQ聊天、微信)老师在上小学时,与自己的亲戚朋友联系主要是通过书信,有要紧的事就发电报,每次写完信寄出后就开始盘算,对方大约什么时候能收到信,如果对方回信及

    6、时,我大约什么时间能收到回信,相较于现在的电话、微信来说,真是太慢太慢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信息世界,看看信息传递的改进是如何一步步改变我们的生活的。(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本117124页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1从远古到当代人类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古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时间信息传递的方式特点古代近代现代当代2.通过表格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探究的结果。)三、信息交流小组交流对于一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的调查结果,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

    7、家庭信息调查表: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信息来源爸爸妈妈我2通过调查,你有哪些发现?四、拓展延伸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人获得信息的渠道是手机网络,之前我们也对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老师将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1.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使用智能手机。2.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喜欢用手机来看电影、看小说、玩游戏;仅有不足百分之十五的人用来看新闻、查资料。3.有百分之四十五以上的人平均每天看手机的时间超过两小时。4.看手机时间越长,所戴眼镜的度数越高。5.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认为,看手机玩电脑对视力有很大的影响。由此结果,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五、总结升华智能手机的使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如若

    8、不合理的使用也会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网络更好的为人类服务,请你拟一则标语。六、板书设计走进信息世界信息传递 改变 生活古 今不及时 快捷不准确 准确 便捷合理利用文明上网附:调查问卷请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可以多选:性别 年龄 1. 你平时与亲朋好友联系的方式是:( )A 写信 B 电子邮件 C QQ D打电话 E 微信2.学习或工作上遇到问题,你的解决方式是:( )A 查阅书本文献资料 B 请教他人 C 上网查阅资料3.你平时获取信息的方式是:( )A 报纸杂志 B 电视广播 C 电脑网络 D智能手机无线网络4.你使用的手机是智能手机吗?( )A是 B 否5.你平时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大约是:( )A 1小时以下 B 12小时 C 23小时 D 3小时以上6.你平时使用电脑和手机都做些什么?( )A 看新闻 B 看视频、看小说、玩游戏 C 查资料 D 其他7.你戴眼镜吗?( )A 是 B 否8.你的眼镜度数是:( )A 200度以下 B 200400度 C 400600度 D 600度以上9.你觉得眼睛近视与现在毫无节制的玩电脑、玩手机有关吗?( )A 是 B 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走进信息世界_人教新课标.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8365.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垃圾桶”还是“垃圾筒”.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垃圾桶”还是“垃圾筒”.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拿来主义 》(共21张PPT)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拿来主义 》(共21张PPT) .ppt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国事”与“国是”.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国事”与“国是”.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
  • 山东省淄博市五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淄博市五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刹那”与“霎时”.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刹那”与“霎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凸现”、“凸显”和“突显”的区别.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凸现”、“凸显”和“突显”的区别.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八达岭”的由来.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八达岭”的由来.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尽人意”还是“不尽如人意”.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尽人意”还是“不尽如人意”.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可叵测”不通.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可叵测”不通.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劝学2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劝学2 .ppt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万事具备”还是“万事俱备”.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万事具备”还是“万事俱备”.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100多”这样的写法可以吗.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100多”这样的写法可以吗.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这里应使用什么标点.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这里应使用什么标点.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表.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40问.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40问.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巧改标点自传.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巧改标点自传.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关于省略号的用法.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关于省略号的用法.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想”字后标点怎样使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想”字后标点怎样使用.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颐.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颐.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表“年”之字.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表“年”之字.doc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间架结构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间架结构表.doc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秋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秋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