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资源描述:
-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倾听:感受磅礴的意境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放马爱的中原爱的北国和江南面对冰刀雪剑风雨多情的陪伴珍惜苍天赐给我的金色的华年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豪情不变年复一年做人有苦有甜善恶分开两边都为梦中的明天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古诗鉴赏方法1、从题目入手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分析表现手法一、解 题念奴娇,词牌名,相传是因唐代时期著名的歌女念奴而得名,双调一百字压仄韵,也有押平生韵的。赤壁怀古,是词要咏怀的内 容地字号评成就四川眉山子瞻东坡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北宋成就最高的文
2、学家,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写作背景作者生平 2.三苏: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3.苏黄:与黄庭坚并称(诗歌创作)4.苏辛:与辛弃疾并称(豪放词创作)5.宋四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词开豪放一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儒家和佛老思想。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在黄州的四年里,他创作了66首词、200多首诗、3篇赋、170多篇(含小品),写了280多封书信,其中有豪放派的
3、代表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有脍炙人口的前后赤壁赋。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历史有时如此让人费解。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反对新法,请求外调出京,后屡遭贬官。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
4、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垒赋马上就要产生了。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朗读法v1、诵读v2、再读。理清思路。v3、赏读。解析诗词意蕴,把握诗人情感。豪放、有气势、雄壮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注解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
5、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大江赤壁,起兴点题状写江山,思慕古人缅怀周郎,建功立业感伤身世,祭奠江月上片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景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既
6、形象又传神,抓住了历史的发展规律,高度凝练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千古风流人物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像被长江浪花不断 淘洗,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它已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淘尽”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到一起。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了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788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17课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