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类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期末考试串讲——记叙文阅读.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09703
  • 上传时间:2025-11-0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7.1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七 年级 下册 2016 部编版 语文期末 考试 串讲 记叙文 阅读
    资源描述:

    1、第一讲 记叙文知识串讲学习目标1. 梳理有关记叙文的知识点,明确记叙文的考查要点。2. 了解记叙文阅读的考点及常见题型。3. 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考试。重点难点1. 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2. 在阅读中如何灵活运用阅读的技巧知识导航一、考试中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二、“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1. 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语2. 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3. 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4.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2、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5. 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6. 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7.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三、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文的特点1. 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2. 分类:A. 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B. 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A. 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B. 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

    3、随情节发展而转换。C. 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 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 E. 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 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 A. 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

    4、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 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 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1. 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

    5、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2. 倒叙: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或先把后发生的事(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叙述,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最后落到结果,使首尾呼应。其注意点: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开始追述时,文章一般要用一两句话表明以下要追述以往的事;追述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3. 插叙: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接要自然、完美。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四)记叙的中心与

    6、材料1. 记叙的中心:就是作者凭借记人写景,给景状物告诉读者,自己对生活的看法。2. 中心的把握:(1)内容:一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二是作者的感受、文章的意义。(2)方法:抓具体材料:写人为主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意义入手;叙事为主的,通过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进行归纳,从把握文章通过叙写的事件所要说明的道理入手;写景状物为主的,要根据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把握文章通过写景状物抒发的感情进行分析归纳。抓文章题目,抓开头结尾,抓议论抒情语句记叙的材料(内容):就是根据需要围绕中心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叙述的生活内容。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抓记叙的要素:如:写人为主的材料

    7、主要有: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记事为主的材料主要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描写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写景状物为主的材料有:景物特征景物与人的关系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景物的态度感情。(五)记叙的详略详写:就是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一般说来,与中心关系密切,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略写:是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主体全貌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楚。略写的材料,一般是与中心关系不太的,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四、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 问文章体

    8、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 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B.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 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4.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

    9、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5. 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6. 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7. 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8. 品味题目可以从内容上、主题上、线索、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示例: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

    10、,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例题精析【例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命之芯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

    11、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

    12、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果

    13、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题干】你如何理解标题“生命之芯”?【答案】用了比喻的手法;(2)果实是植物的灵魂,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崇敬之情.【解析】先回答采用的修辞或写作手法,再回答标题的表层含义:内容概括。深层含义:揭示主旨。【题干】联系上文,体会第段中“偶

    14、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一句中加点字的妙处。【答案】“怔怔地”“怏怏地”拟人化地表现出小鸟看到葡萄叶子全部落充,了无生气时发愣、不高兴、很失望的样子,表现“我”看到叶子全部凋零吋的痛惜之情。【解析】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揣摩词语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解释。【题干】第段中“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结合上下文谈“我”充满怎样的“敬意”。【答案】在我眼里无论是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有自己的梦想、使命和灵魂,都值得崇敬和珍爱。【解析】“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

    15、想和灵魂的。”可看出作者的思想。【题干】你是否赞同文中“妻子”摘尽所有葡萄,让叶子尽快落完的做法,请说明理由。【答案】示例一:赞同,可从妻子素爱清爽、怕麻烦,每天叶子影响院子卫生与情绪的角度谈;示例二:不赞同,可从妻子漠视生命,不尊重葡萄生长规律,欠缺生活情趣方面回答。【解析】先读懂文章的情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中心,选择角度,围绕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实际回答。【例题2】阅读林清玄的生命化妆,回答问题。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16、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

    17、竟化了红唇。”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

    18、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

    19、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题干】联系上下文,揣摩第(1)(9)段中加点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以化妆闻名:生命的化妆:【答案】指用脂粉等使容颜美丽。指通过多阅读一流的文章,多欣赏艺术,多思考,从而改变气质,变得对生活乐观,对生活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解析】化妆是指用一些化妆品等使得容颜美丽。生命的化妆是指“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题干】在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好奇

    20、轻视刮目相看致敬体悟。【答案】感叹惭愧【解析】“我感叹地说”“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可以从这两个句子中总结答案.【题干】第(5)段中说“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的,是自然”,第(8)段中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示例:不矛盾。这两句话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化妆的。前者是从改变表相的角度来谈的;后者是从改变人的体质和气质的角度来说的,改变容颜等外表的化妆,作用不大。【解析】(5)段,是改变表相的角度来谈化妆,(8)是从改变人的体质和气质的角度来说的。【题干】文章最后一句“可惜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中的“这个道理”指什么

    21、?【答案】这个道理是指: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解析】这个道理是指:“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可以引用这句话总结答案。【题干】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 化师认为最底层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B. 第(5)段中“我”“刮目相看”的原因是: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C. 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改变体质。D. 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体悟到,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22、E. 全文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答案】CE【解析】C项“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改变体质。”只能从表相上改变外表。E项中,主题不是人的生命最可贵,而是要人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课堂练习【练习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季夫老师的精神钙片朱成玉季夫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初三时的班主任。他贫穷、瘦弱,像一粒干瘪的种子。父亲说,季夫老师是我们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应该留在大城市的,不该回来。在我的印象中,季夫老师始终是个干干净净、轻轻飘飘的人。他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并通过一个个故事传递给我们

    23、做人的道理。听他的故事,如同泉水滋润心灵,干净、舒适。他讲的课也是干净的。教书的时候,他没有丝毫旁鹜。课堂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在那里忘我地演出,而我们的好成绩便是献给他的掌声。我是作为留级生才有幸来到季夫老师的班级,得以接受一生难以忘怀的教育的。那时,我在骨子里瞧不起留级生,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班级时,季夫老师这样向同学们介绍我:“让我们大家向他祝贺,同一个年级读两次,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得到两倍的同学和朋友。”同学们真诚地为我鼓掌,我真诚地向他们鞠躬。那是我既艰苦又美好的初三生活。中考前的一个月,季夫老师和家长们商量,让学生们吃住在学校,以全力备考。那一个月是我生命中最难熬的日子,常常由

    24、于紧张而失眠。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安然入睡,季夫老师每天临睡前都给我们吃一粒安定片。直到顺利通过中考,没有人怀疑是这一粒小小的安定,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考试成绩下来了,我们班是全校考得最好的,15个人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其中包括我这个留级生。那天,季夫老师很激动,并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他说他每天给我们吃的只不过是一粒钙片而已。季夫老师的钙片,让我们的精神之树无比茁壮。季夫老师,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因为干净而清贫,也因为清贫而干净。其实他本不必如此清贫的,他在城里的一个位高权重的老同学有意帮他走出这个小村子,去更广阔的天地。他很倔强,他不走,他说他是扎根在这村子里的一棵老树,换了地方就会水土不服。他不走

    25、,他把一切都留在了这个村子里。他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逝去。暑假回家的时候,我听到了季夫老师去世的消息,季夫老师是在讲台上晕倒的,他的一辈子都是在这讲台上度过的。我去了季夫老师的讲台,依稀能够感觉到他的呼吸。我看到黑板上依然留着他的笔迹,那是他为孩子们上的最后一课: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没想到,这段诗歌竟成了他的悼词。多么贴切的悼词!其实季夫老师是太过劳累了,师母常年卧病在床,里里外外都需要他一个人来打理,而对学生们,他又是竭尽了全力,他透支了自己的生命。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呕心沥血的含义。季夫老师,这粒干瘪的种子,是我们的精神钙片。选自巢湖日报(2009年9月14日)(有删改)1. 请谈谈对题目

    26、“季夫老师的精神钙片”的理解?2. 文章中画线句“他说他是扎根在这村子里的一棵老树,换了地方就会水土不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 “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班级时,季夫老师这样向同学们介绍我”一句中,“忐忑不安”一词表现“我”当时怎样的心理?4. 最后一段中“干瘪”与“精神钙片”是否矛盾?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5. 读完本文,你一定会被季夫老师这粒“干瘪的种子”所打动,请简要说说从季夫老师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练习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紫藤萝瀑布宗璞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

    27、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每一穗花都是下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边。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

    28、些时一直压在饭庄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的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 找出体现全文主旨的中心句写在下面。2. 揣摩下面句子,说说它的描写好在哪里。(1)从未见

    29、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3. 作者描写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紫藤萝的稀落,对描写眼前紫藤萝的繁盛有什么作用?4. 上文对紫藤萝生动形象的描写,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达标测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十年前妈妈 那是在十年前的一天,当这位老师正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家里睡觉时,突然间,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却传出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啊!”在话筒里还传出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边人的呵斥声。她回头眺望着一边正在看电视的唯一

    30、女儿,心中立即就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位小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编了一个电话号码,才碰巧打到这里。她当然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自己是老师,说不定她就是自己的学生呢?透过电话,她隐约可以设想出,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可怕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对了,就这样做。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之后,就赶了过去。正如她预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立着一位满脸泪迹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的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

    31、售货员说道:“有什么跟我说吧,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几十元罚款,才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并看清楚了那张被泪水与惊恐,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起来,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临走时,她还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里面有好多书呢。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的跑走了,便再也没有出现。时间如流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她早已忘记了这件事,依旧住在这里,过着平静安祥的生活。 有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当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露着满脸的笑容,手中还捧着

    32、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的问道,那女孩激动的说出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个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发现,原来她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十年之后,已经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还特意来看望自己。这个年轻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冒充我妈妈,解救了我,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里,也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的问道:“如果那天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女孩的脸上,立即变得阴沉下来,轻轻摇着头说道:“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是去死。”老师的心中猛然一颤,开始暗暗庆幸。自己当年在一念之间所做出的决定,竟然可以如此影响到

    33、一个人的一生。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一起笑了起来。 1. 当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得知事情完全与自己无关,但她还是作出了施以帮助的决定,她作出这种决定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个原因。 2. “她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请问“这个念头”指什么? 3. 结合加点词,谈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她一下冲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 4. 文章开头为什么不从小女孩偷书写起,而是从这位老师接到电话开始? 5. 找出文章中与标题照应的一句话。拓展提高阅读生日卡片,完成小题。生日卡片席慕容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

    34、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十四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卡片送出去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惹她生气。好多年过去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算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才开始由衷地对母亲恭敬起来。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国外教书,只有放暑假时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妹妹和弟弟读完大

    35、学。那一年,终于,连弟弟也当完兵又出国读书去了,母亲才决定到德国去探望父亲并且停留下来。出国以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黑色的手提箱就一直放在我的阁楼上,从来都没想去碰过,一直到一天,为了找一份旧的户籍资料,我才把它打开。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照片和札记,有祖父母的手迹,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的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画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着一层庄严和湿润的光泽。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大卡片了:用红色的圆珠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得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的图画

    36、纸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我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收在她最珍贵的箱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可是,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像也只画过这样一张卡片。长大了以后,常常只会去选一张现成的印刷好了的甚至带点香味的卡片,在异国的街角,匆匆忙忙地签一个名字,匆匆忙忙地寄出。有时候,在母亲收到的时候,她的生日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所以,这也许是母亲要好好地收起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了她这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

    37、,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十四岁那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而已。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它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在那一刹那里,我不禁流下泪来。【题干】1. 我”为什么制了一张生日卡片给母亲? 2. “文段中“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中的“证据”是指什么?而“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中的“证据”又是指什么呢? 3. 你是如何理解“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这句话的? 4. 你母亲的生日很快到了

    38、,你准备自制一张生日贺卡给她,告诉她你爱她,你将怎样对她说?请把你对母亲说的心底话写出来。参考答案课堂练习参考答案:【练习1】1.一是指季夫老师在中考前一个月每天给学生吃的钙片,让紧张而失眠的学生安然入睡顺利通过中考。二是指季夫老师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意思对即可)2.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季夫老师不愿离开这个小村子的决心。(意思对即可)3.害怕同学们的嘲笑和看不起。(意思对即可)4.不矛盾。“干瘪”指季夫老师的贫穷、瘦弱。“精神钙片”指老师给予我们的自信、力量。5.示例: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等等。(答出两点

    39、即可)【练习2】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2.(1)好在用比喻,将紫藤萝花比作瀑布,从总体形象上赞美开花的繁盛,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暗含生命的绵延长远。(2)运用拟人,写出花的多而密,充满生机,让人感到生命的活力。(意思对即可)3.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的稀落,前后对比,说明眼前的紫藤萝惨遭遇不幸又重获生机,突出它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为下文突出主题作铺垫。4.饱含了作者对紫藤萝花旺盛美好、顽强生命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抒发喜悦这情,实则是对生命美好的赞美。达标测试参考答案:1.处于老师的责任与爱心;可能是自己的学生;小女孩正处在人生最危难的境地。2.冒充女孩的

    40、妈妈去认领她。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这位老师对孩子爱护的急切心理。“冲”说明她救护女孩的急切,“搂”说明她对女孩的爱护。4.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章中心是表现这位老师母亲般的爱心,女孩偷书可省去不写。5.但我总觉得,这十年来,一直都想喊您一声,妈妈。拓展提高参考答案:1.因为“我”十四岁那年到台北师范学习,初次离家的难过让“我”好想家,好想妈妈,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就特意制了一张生日卡片给母亲。2.前一“证据”指能够证明母亲爱“我”的言语和动作。后一“证据”指“我”在十四岁那年,给母亲制了一张甜蜜的生日卡片。3.世间所有的母亲都甘心为子女付出,从没想过索取。子女偶尔的回赠,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甚至只是不经意的随手行为.母亲都认为是孩子专程为她而做.使她觉得很满足。(意思符合即可)4. 成长是在不断经历、不断历练中长大的,可联系自己的成长、学习、生活中的琐事,体会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谈谈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语文期末考试串讲——记叙文阅读.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970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竹竿赶鸭子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竹竿赶鸭子的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竞选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竞选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稻草稻草人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稻草稻草人的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秃子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秃子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秀才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秀才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砌墙的砖头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砌墙的砖头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 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的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的搞笑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的搞笑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小结.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小结.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坐高凳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矮子坐高凳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瞎猫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瞎猫的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小结.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小结.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小结.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百字开头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百字开头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生活常见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生活常见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生活中常用歇后语大全.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生活中常用歇后语大全.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的民间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的民间歇后语.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抓老鼠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抓老鼠歇后语.doc
  • 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doc
  • 小学语文 歇后语 狐狸吵架歇后语.doc小学语文 歇后语 狐狸吵架歇后语.doc
  • 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2021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doc
  • 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河池市示范性高中课改联盟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缺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