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2.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2017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二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学法提示1.文言文的学习,要重视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形成语感。由于这些文章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较为遥远,很多词汇、语法已经与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有很大的不同,要理解这些文章的含意,反复诵读十分重要。在诵读中注重断句、节奏和语气。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2.要重视积累。学
2、习文言文,重点是积累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积累的过程应该是思考的过程。要注意思考这个词有哪些义项,哪个义项我们现在还用。还要注意比较。通过积累、比较,就能逐渐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为顺畅地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打下基础。3.“提要钩玄”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唐朝韩愈在进学解中告诉学生,阅读文章时,“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也就是说,阅读文章,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把握文章的叙事脉络,化繁为简,概括出文章的大意,提炼出文章的主旨。-5-4烛之武退秦师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
3、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讲述的是秦国、晋国联合围攻郑国时发生的一场纵横捭阖的外交斗争。故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国、楚国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想与晋结成友好同盟。但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重耳)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在城濮之战的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攻打郑国的战争。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
4、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秦国为什么此时也出兵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于是在郑国城郊出现了课文讲述的故事。XINZHIDAOXU
5、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左传:我国最早的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35卷。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编年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最早也是最简便的编写历史书籍的方法。如春秋资治通鉴等都是编年体史书。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注字音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
6、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识通假(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聪明)3.解多义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背景助
7、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活用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5.分古今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6.明句式(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是”是代词)(2)夫晋,何厌之有(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现代汉语中应为“于晋无礼”)(4)若亡郑而有益于
8、君(介词结构后置,现代汉语中应为“于君有益”)(5)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省略句,句首要补充主语“秦穆公”)(6)敢以烦执事(省略句,应在“以”后补充“之”,指代亡郑这件事)(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句,“以为”中间应补充“之”,把它作为)(8)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句,“军”,动词“驻扎”,后应补介词“于”)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7.积名句(1)夫晋,何厌之有?(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
9、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了解内容,把握情节1.文章第一段寥寥25字,却包含了多层意思,作用重大。你认为有哪些作用?参考答案:写出了当时郑国危急的形势(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写出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写出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2.第二段用对话的方式写了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都有怎样的行为?参考答案:佚之狐推荐烛之武。郑伯听从劝谏,说动烛之武。烛之武婉辞拒绝后又承担起说秦重任。文白对译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
10、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文章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结尾为什么要写“晋文公撤军”?这是否恰当?你是怎样理解的?参考答案:文章明写晋文公面对突变,清醒撤军;暗写烛之武达成所想,解除郑围。这都是“退秦师”的结果。4.全文共四段,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明的文字加以概括。晋、秦围郑烛之武临危受命烛之武说退秦师晋师撤离郑国文白对译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分析人物,体会技巧1.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参考答
11、案: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2.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参考答案:郑伯准备派遣烛之武见秦君时,遭到了烛之武的拒绝。郑伯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文白对译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导学号79380008在第三段中,烛之武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的?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阐明利害,动摇秦君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引史为例,挑拨秦、晋推测未来,劝
12、秦谨慎文白对译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4.本文叙事波澜起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使人处处为郑国的存亡提心吊胆。请根据下面的波澜图,填写序号处的相应内容。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晋文公讲大道理,平息了一场虚惊。参考答案:佚之狐推荐烛之武,郑伯看到希望烛之武婉拒,让人心头一紧郑伯自责,烛之武答应出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文白对译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文中是如何交代晋、秦围郑的原因及形势的?这与整个故事
13、的发展有何关系?提示:注意围郑的原因和两军的驻地,考虑烛之武退秦军的可能性。参考答案:文章的第一段用“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交代晋、秦围郑的原因,又用“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攻方的态势,暗示郑国已经危在旦夕。这就点明了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背景,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铺垫。晋、秦围郑的两个原因“无礼于晋”及“贰于楚”都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晋、秦两军,一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北),一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南),两军分驻南北两边,互不接触。这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秘密活动增加了有利条件。文白对译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
14、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有人说,烛之武临危受命,是一志士;有人说,烛之武孤身深入敌营,是一勇士;还有人说,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退晋、秦虎狼之兵,是一辩士。你是怎样看待烛之武这一形象的?提示:烛之武可谓集志士、勇士、辩士于一身,在不同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文白对译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参考答案:文白对译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首页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文白对译XINZHIDAOXUE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毕节)上册课件:专题4 句序 (共15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