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第3单元 自主赏析2 李凭箜篌引.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成才之路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第三单元1.1.1 集合的概念自主赏析 李凭箜篌引第三单元高 考 导 航1学 习 目 标2课 前 预 习3课 堂 互 动4随 堂 练 习5高 考 导 航(2015年高考江苏卷)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2)风急天高猿啸哀,_。(杜甫登高)(3)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4)中通外直,_。(周敦颐爱莲说)(5)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6)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7)兴于诗,立于礼,_。(论语泰伯)(8)落红
2、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题出自课内,不算太难。(2)注意“渚”字的写法。(3)、(6)两题出自课内,补写前句,没有难写字,关键是会背。(4)注意“蔓”的写法。(5)注意“衡阳”的写法。(7)出自课外,反映考生平时积累的情况。(8)出自龚自珍的代表作,在初中时就已有所接触。【答案】(1)信誓旦旦(2)渚清沙白鸟飞回(3)惑而不从师(4)不蔓不枝(5)衡阳雁去无留意(6)月出于东山之上(7)成于乐(8)化作春泥更护花【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平时背诵名句名篇时要注意领悟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
3、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学 习 目 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描写音乐的艺术特色。3陶冶音乐情感。课 前 预 习凝结,凝固集中,专注跳舞使跳舞诗歌体裁的一种率领,引导引用举,拿露水芳香饮料露天,在室外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音乐声好似把补天的彩石震破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4走近作者李贺(789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族望陇西,为唐宗室之后,家居昌谷,故后世又称他“李昌谷”。李贺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有“少年心事当拿云”的壮志。不幸的是他生不逢时,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他不能应进士考试,只能做奉礼郎一类的小官。心境凄
4、苦的他任职不到三年便告病还乡,至死都没有摆脱贫困的生活。而且他的生活圈子与人民相距甚远,加之简单的阅历和短暂的生命使他视野狭窄,所以李贺虽憎恨现实却又难以顽强地与现实抗争,更不用说去改变现实了。他的这种悲愤、苦闷、虚无、幻灭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只能寄托于远离现实的幻想世界,因而形成了他怨愤激越、瑰丽凄恻的诗风。从诗歌内容上看,李贺的诗或揭露统治者的荒淫,如秦宫行;或抨击宦官弄权,如吕将军歌;或影射藩镇割据,如猛虎行;或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如老夫采玉歌;或借助历史,抒发兴亡之感、抑郁之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有的还涉及恋情、相思、宫怨等,可以说涉及面十分广。但诗的中心内容仍是对怀才不遇的悲愤及
5、对现实的不满、厌弃之情。在艺术上,李贺将“哀愤孤激之思”以浪漫的手法表现出来,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和李白等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诗风,因此后人称其为“诗鬼”。5了解背景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李凭箜篌引是一篇描写音乐的佳作,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起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这首歌行体的诗作想像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尤为出色。课 堂 互 动(一)自主思悟1试分析“吴丝蜀桐张高秋”一句的作用。
6、_答:诗人从乐师李凭演奏时所用的乐器落笔,写那件箜篌是用吴地的丝弦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强化了乐器本身的精致,也是为了突出表现音乐的高雅。“高秋”一词,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是秋天,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声所表达的一种清澈澄洁的高远境界。2说说演奏的时间和地点。_答:时间:“吴丝蜀桐张高秋”之“秋”。地点:“李凭中国弹箜篌”之“中国”。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各从什么角度写箜篌之声?分别表现了声音的什么特点?句子角度声音的特点“昆山”句以声写声_“芙蓉”句以形写声_表现琴声起伏多变,华丽悦耳表现琴声或悲抑或欢快,感情丰富4.怎样理解“老鱼跳波瘦蛟舞”中的“老”“瘦”?_答:用“老”和“
7、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却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样的形象描写使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二)深入探究1诗歌开头四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制作得精美,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高秋”一词,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的事物,和下面的“江娥”句互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117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