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太原市 2022 2023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 试题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召唤结构是伊瑟尔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伊瑟尔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里面包含着某些否定和空白,只有读者阅读才能填充这些空白和否定。这样,读者就能被文本的结构所召唤,并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出再创造的才能。“召唤结构”是具有丰富潜能性意义的文本形式,是文学文本实现多重审美价值的结构方式。空白是一种动力因素,是“一种寻求缺失的连接的无言邀请”。阅读者在填补种种空白的过程中,实现了同文本作品的交流和沟通。同样,在实际阅读活动中
2、,否定也是一种激发读者建构想象的力量。读者原有的认知习惯、方式往往遭到否定,进而去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召唤结构”对于文学活动主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一方面“召唤结构”强调文本的意义生成在于读者填补文本的空白。那么,首先促使作者为读者阅读的文本提供空白,为召唤读者创造无数“第二文本”提供足够自由空间。其次引导作者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而从事开放性的文本创作,充分考虑读者的审美需要和实际欣赏水平,进而在文本被读者认可和接受中实现文本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要以不同方式实现作品,要穷尽文本审美意义的潜能,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审美教育。否则,缺乏阅读经验和文学修养的读者将无法“填充”空白,文
3、本意义的生成在读者阅读实践过程中也将难以实现。正如马克思所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摘编自刘涛解读伊瑟尔的“召唤结构”)材料二:“音为知者珍,书为识者传。”中国古代诗论一向特别重视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并清醒地认识到作品能否引发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接受主体的功能。刘勰曾经很简括地指出:“书亦国华,玩绎方美。”作家应当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国华”式作品,但要使这种作品的美感由潜在的可能转化为现实,还必须经过读者的“玩绎”,才能真正升华为美感效应。没有读者的品鉴接受,作品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便无从实现。中国古代诗论家常
4、说的“尽而有余,久而更新”“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三分诗,七分读”等等,都是对诗作品审美效应的实现过程中接受主体审美感受和领悟作用的形象描述。中国古代诗论家正是通过这种特有的理论与实践,不但呈现了诗作品的审美价值,而且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读者接受意蕴。空纳万境,白多余韵。道家重“无”,佛家尚“空”,这种哲学共识遂使中国古典艺术浸润着一种强烈的空白意识。书法艺术讲究“稀可走马”,篆刻讲究“残破”,音乐讲究“此时无声胜有声”,绘画讲究“计白当黑”,文学讲究于无处写有,于空处写实。刘勰珍之为文外重旨,钟嵘号为“文已尽而意有余”,司空图标举为韵外之致,严羽喻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空白美是中国古代
5、诗论家对诗作品特性的一种审美认知,是诗歌艺术所追求的一种极境。“召唤结构”虽然占据伊瑟尔思考的中心,但至于用什么生成它却语焉不详。中国古代诗论为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弥补了西方接受美学的这一缺憾。中国古代作家特别重视“曲达隐写”“以小见大”“比兴用事”的含蓄意识。“含蓄”常常被视为“诗文第一妙处”。其秘诀在于繁复情境中精选少数最富于个性和暗示性的节目,把它们融化成完整的文学意象,让读者凭这少数节目做意象的踏脚石,从而低徊玩索,举一反三。另外,中国古代诗论对审美接受过程有着自己独特的形象描述和精要概括。它不是像西方接受美学那样,对审美接受活动有着极为细密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演绎,而是通过一些言简意
6、赅、点到即止的妙语精言,如“知音”“妙悟”“品味”“意会”等,来对审美接受规律作整体直观。(摘编自樊宝英、李洪先论中国诗论的读者意识)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引用马克思说的话是为了说明读者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审美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成文本意义。B. “书亦国华,玩绎方美”“三分诗,七分读”说明作品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读者的积极能动性。C. 中国古典诗歌对空白美这种极境的追求和中国古代诗论家对空白美的审美认知都体现着一定的哲学共识。D. 中国古代作家并不重视完整文学意象的创造,而更重视通过精选少数最富于个性和暗示性的节目让读者去感悟。2.
7、下列对“召唤结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召唤结构”是一种文本形式,它可以激发读者再创造的才能来实现文学文本的多重审美价值。B. “召唤结构”中的空白让每个读者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作品,穷尽文本审美意义的潜能。C. “召唤结构”就是要使读者否定掉原有的认知习惯、方式,接受作者本来的认知。D. “召唤结构”只是针对读者提出了审美鉴赏的要求,并没有针对作者的创作提出要求。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就包含着对我们已有认知习惯的否定。B. “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明读者对文本解读的多样性。C.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
8、惊人死不休”表明了诗人严谨的写作态度。D.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隐者的行踪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4. 中西方在对审美接受的研究方面都重视读者的作用,但也有不同。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这些不同。【答案】1. D 2. A 3. C 4. 西方接受美学思想(或伊瑟尔理论)重视“召唤结构”,但对怎么生成语焉不详,中国古代诗论却在这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特别重视含蓄意识。西方接受美学思想重实证分析和逻辑演绎,中国古代诗论更注重形象描述和精要概括。【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中国古代作家并不重视完整文学意象的创造”错误,中国古代作家并非不重视完
9、整文学意象的创造,只是通过“精选少数最富于个性和暗示性的节目,把它们融化成完整的文学意象”。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让每个读者都能”错,文中是针对读者整体来谈“穷尽文本审美意义的潜能”,而不是说每个读者都可以做到这一点;C.“接受作者本来的认知”错,原文说“进而去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并不是让读者接受作者本来的认知,因为召唤结构是要调动读者创造“第二文本”的;D.“只是针对读者提出了审美鉴赏的要求,并没有针对作者的创作提出要求”错,原文有“首先促使作者为读者阅读的文本提供空白”,针对作者的创作也提出了要求。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
10、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召唤结构”是具有丰富潜能性意义的文本形式,是文学文本实现多重审美价值的结构方式。C.这句只是写诗人认真的写作态度。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召唤结构虽然占据伊瑟尔思考的中心,但至于用什么生成它却语焉不详。中国古代诗论为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弥补了西方接受美学的这一缺憾”“中国古代作家特别重视曲达隐写以小见大比兴用事的含蓄意识”可知,西方接受美学思想(或伊瑟尔理论)重视“召唤结构”,但对怎么生成语焉不详,中国古代诗论却在这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特别重视含蓄意识。结合“中国古代诗论对审美接受过程有着自己独特的形
11、象描述和精要概括。它不是像西方接受美学那样,对审美接受活动有着极为细密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演绎”可知,西方接受美学思想重实证分析和逻辑演绎,中国古代诗论更注重形象描述和精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鸟群(节选)周晓枫鸟是灵异之物,有别于其他,鸟持有某种神秘的身份:它创造,它飞翔,它用歌唱的方式说话,它是唯一能摹仿人类语言的生灵,如果愿意,它的旅迹可以横贯地球的两极鸟是神的拟态。人们想象中的天使,就是根据人与鸟的结合形象设计而出。鸟是天堂撒下的花籽。流浪的鸟,会让任何一棵树享有新娘的光荣。微风过处,它们隐身在很低的草间;瞬间穿越乱密的枝条,确定通畅的航道,并且不影响飞行的速
12、度;树叶茂盛,在这绿色的宫殿中,精灵们在错杂的阶梯间弹跳,孩子一样的天真;夏日的正午,鸟儿疾速飞过,投射下来一小片清凉的暗影,这些细碎的斑点在大地上跳动我听得见那好听的声音。动物的行动大约有爬、走、游、飞几种方式。爬有失身份;平凡的走,反映出世间的庸常倾向和从众心理;游太多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只有飞最自由。据说,两亿年前,昆虫是地球上唯一会飞的动物。这非凡的本领后来被鸟所超越。鸟类的技术显然更娴熟,方式也更为崇高,相比之下,除了蜻蜓和蝴蝶等有限的几种,其他虫类所谓的飞,更像是奇异的跳高或跳远方式。因为飞,鸟的视角比别的动物都要高远。并且,鸟中最普通的野鸭都既会飞,又会走,还可以游它们才称得上见
13、过大世面。我小时幻想的超凡技能唯有飞,甚至有一段时间,每个夜晚我都在黑暗中偷偷练习,幼稚而徒劳地挥动双臂,以为经过不懈的努力,小小的胳膊也可以终有一日飞动起来。我还不明白有些愿望终生无效,有些幻想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映照出现实生活的窘态。直至成年以后的睡眠中,我依然会梦到自己悬浮于空中,算是对早年寂寞理想的呼应。鸟在头顶,注定要我仰视。我对鸟抱有永久的惊奇,它们令我感慨于造物的精巧安排:啄木鸟每天在坚硬的树干上敲呀敲的,却不会得脑震荡;仙鹤穿着细黑的高筒靴子,不怕站在寒冷的雪地上;鹃鹤松弛的下嘴唇,松鸦严谨的八字胡;黑鹭的蝙蝠侠斗篷,企鹅的黑白晚礼服它们的声音怎样打动我的心肠,花腔的情歌,押韵
14、的诗诵,战斗时的号角,将死前的叹息在我看来,甚至靓女故作港台腔“哇”的惊叹之声,也不若乌鸦来得爽直。除了风格迥异的鸣啭方式,它们还有各自独特的飞翔节奏,或高或低,或收或展:海鸥的圆舞,雨燕的华尔兹,大雁的集体舞鸟优美地起伏身体,天空中充满生动的舞蹈。鸟有留鸟和候鸟之分。我们的身边,有些是此地的永久居民,有些只是匆匆过客。候鸟整整歌唱了春夏两个季节,现在它们就要赶上秋天的末班车走了。这些阳光与花朵的忠实信徒,这些充满无限诗情的浪漫主义者,这些不畏艰险的伟大旅行家,一年一度,就要踏上遥遥的征程。作家这样羡慕着鸟的迁徙习性:“野鹅比起我们更加国际化,它们在加拿大用早饭,在俄亥俄州吃中饭,夜间到南方的
15、河湾上去修饰自己的羽毛。”候鸟的一生中充满对未知远方的好奇,和不断更改生活的勇气。候鸟有着准确的潮汐规律,偏心的神把时序的秘密偷偷泄露给它们。冬天里的人们,不要丧失对温暖的信仰,抬头凝望寂旷的天空吧:候鸟终将飞来,这些忠诚的纤夫,将再一次把巨大的春天拉回。当秋天的潮水退去,就像沙滩上留下了贝壳,留鸟驻守在它正在降温的祖国。天灰暗下来,就要下雪了,那些冬天的传单正在抓紧印制。雪是大自然进行的一项残酷的游戏,它以优美的方式藏起了鸟儿们基本的口粮,如同藏起一件随意的玩具然而,找寻失败的鸟儿将输掉性命。辽阔的雪野标明了小动物们广泛的受灾面积,饥寒交迫中,弱小的生命能贮有多少抗争的能量?对于拒绝移民的留
16、鸟,生活提出了艰难得近于苛刻的要求,它们在近于赤贫的土地上,寻找着极为有限的供给我看到枯干尖硬的槐荚,滑过喜鹊焦急的喉咙。不仅只在春日欢宴,鸟儿才会放声歌唱,冬天的寂静中,我们也可以听到鸟鸣,好像是它们在贫苦中的宣言我明白一个人藏在诺言里的力量是如何被坚持着。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造、飞翔、歌唱、旅迹,这些对鸟的身份的概括实际上是总写鸟的特征,下文就是对这些特征的具体描写。B. 儿时的幻想虽然无法实现,但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是作者早年的“寂寞理想”,是现实生活窘状时的情感慰藉。C. 本文描写鸟儿风格多样的鸣啭时与靓女故作港台腔作比较,意在批评靓女的港台腔装腔
17、作势,没有鸟儿的鸣啭动听。D. “我”不仅可以感受到鸟在春日里的欢歌,也可以从冬天宣言般的鸟鸣中感受到为实现诺言而坚持的精神。6.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鸟是天堂撒下的花籽”中的“花籽”,运用了借代手法代指鸟这个美的创造者的身份。B. 写动物的行动方式是为了突出飞翔的自由,写昆虫是为了突出鸟更高超的飞翔本领。C. “鸟在头顶,注定要我仰视”中的“仰视”是双关的用法,有仰慕、向往的意思。D. “冬天的传单正在抓紧印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雪天将要降临时的天气状况。7. 作者写候鸟和留鸟实际上是在讴歌人类追求的精神品质,请概括这些品质。8. 作者在文中几次提及神,如
18、“鸟是神的拟态”“偏心的神”等,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原因。【答案】5. C 6. A 7. 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有不断更改生活勇气;对美好未来充满希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8. 把鸟与神联系起来,照应“鸟是灵异之物”,是为了突出鸟的非同一般的品质。神象征着伟大的自然法则和自然界自身繁衍发展的规律,表达了作者对万物造化的尊崇与敬畏。神对应世俗,将鸟神化也暗示了对一些世俗现象的不屑,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精神品质的追求与向往。【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C.“意在批评靓女的港台腔装腔作势,没有鸟儿的鸣啭动听”错误,偏离了文章的主题,应该是意在表明鸟群鸣啭的自然与爽直。故选C。【6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借代手法代”错误。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鸟”比作“花籽”。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候鸟整整歌唱了春夏两个季节,现在它们就要赶上秋天的末班车走了。这些阳光与花朵的忠实信徒,这些充满无限诗情的浪漫主义者,这些不畏艰险的伟大旅行家,一年一度,就要踏上遥遥的征程”“候鸟的一生中充满对未知远方的好奇,和不断更改生活的勇气”可知,作者用候鸟的迁徙来讴歌人类有不断更改生活的勇气和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由原文“候鸟有着准确的潮汐规律,偏心的神把时序的秘密偷偷泄露给它们。冬天里的人们,不要丧失对温暖
20、的信仰,拾头凝望寂旷的天空吧:候鸟终将飞来,这些忠诚的纤夫,将再一次把巨大的春天拉回”可知,冬天里,不要丧失对温暖的信仰,因为候鸟终将飞来,将春天拉回,讴歌了人类对美好未来充满希望。由原文“对于拒绝移民的留鸟,生活提出了艰难得近于苛刻的要求,它们在近于赤贫的土地上,寻找着极为有限的供给我看到枯干尖硬的槐荚,滑过喜鹊焦急的喉咙”可知,对于那些留鸟,在大雪天寻找着极为有限的供给来讴歌人类在逆境中顽强生存。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把握能力。文章写到“鸟是神的拟态”,将鸟和神联系起来,而开篇写到“鸟是灵异之物,有别于其他,鸟持有某种神秘的身份”,所以把鸟与神联系起来,和文章和开篇相照应
21、,从而突出鸟的非同一般的品质。由原文“动物的行动大约有爬、走、游、飞几种方式。爬有失身份;平凡的走,反映出世间的庸常倾向和从众心理;游太多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只有飞最自由”可知,神象征着伟大的自然法则和自然界自身繁衍发展的规律,表达了作者对万物造化的尊崇与敬畏。文中写到各种鸟,实际上是在讴歌人类追求的精神品质,鸟在头顶,注定要人类仰视,所以将鸟和神联系起来,神对应世俗,将鸟神化也暗示了对一些世俗现象的不屑,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精神品质的追求与向往。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樊逊,字孝谦,河东北骑氏人也。祖琰,父衡,并无官宦。而衡性至孝,丧父,负土成坟,植柏方数十亩
22、,朝夕号慕。逊少学,常为兄仲优饶。既而自责曰:“名为人弟,独受安逸,可不愧于心乎?”欲同勤事业。梁州刺史刘杀鬼以逊兼录事参军,仍举秀才。尚书案旧令,下州三载一举秀才,武定五年已贡开封人郑祖献,计至此年未合。尚书令高隆之曰:“虽逊才学优异,待明年仕非远。”梁州重表举逊为秀才。五年正月制诏问求才审官,逊对曰:“但使帝德休明,自强不息,高悬王爵,唯能是与,管库靡遗,渔盐毕录。则天下宅心,幽明知感。”又问刑罚宽猛,逊对曰:“臣闻惟王建国,刑以助礼,犹寒暑之赞阴阳,山川之通天地。爰自末叶,法令稍滋,秦篆无以穷书,楚竹不能尽载。伏惟陛下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若复峻典深文,臣实未悟
23、。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未从,刑书乃用。宽猛兼设,水火俱陈。”尚书擢第,以逊为当时第一。七年,诏令校定群书,供皇太子。逊等十一人同被尚书召共刊定。时秘府书籍纰缪者多,逊乃议曰:按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言臣向书太史公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即欲刊定,必藉众本。太常卿邢子才、太子少傅魏收等并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八年,诏尚书开东西二省官选,所司策问,逊为当时第一。左仆射杨情辟逊为其府佐。逊辞曰:“门族寒陋,访第必不成,乞补员外司马督。”情曰:“才高不依常例。”特奏用之。九年,有诏起除员外将军。天统初,病卒。(选自北齐书)9.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803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