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课件:2-6 六一居士传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课件:2-6 六一居士传 2019 2020 语文 粤教版 选修 唐宋 散文 课件 六一 居士
- 资源描述:
-
1、第6课六一居士传【助读链接】一、作者名片北宋公认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水(今江西吉安)人。为人刚直,敢于诤谏。早年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因而数遭贬谪。卒后谥号“文忠”。贡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当时文坛的著名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倡效法韩愈,培养了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有欧阳文忠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等。评价: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的先河。他的散文具有说理明白、平易流畅、委曲婉转、情文并茂的独特风格,成就很高。二、背景回放“穷则独善其身”的心灵倾诉这篇文章作于熙宁三年(1070)。当年七月,作
2、者由青州知州改任蔡州知州,九月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自号“六一居士”。作者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意志已十分消沉,在政治上想摆脱忧劳烦扰。又加上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于是他一直接连上表请求退休,至蔡州后,过起了清淡的生活,不久创作了这篇文章。【拓展链接】一、文化常识中国古人的身份名片姓、名、字、号名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姓名文化,它包括“姓、名、字”三部分,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名用来区分彼此。字则表示德行,古人都因名取字,通称名字。古人小时有小名,大了叫大名。名是阶段性的称呼,等有了字,名就应该避讳。而“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号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
3、称,后来也泛指名以外另起的字,例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号称“居士”的古代文人居士,最早出现于儒家礼记玉藻:“居士锦带。”郑玄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印度佛教传入后,又被用于佛经。“居士”这一名词还常用于文人雅士的自称。如:“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六一居士”欧阳修,“东坡居士”苏轼,“淮海居士”秦观,“易安居士”李清照,“石湖居士”范成大,“幽栖居士”朱淑真,“六如居士”唐寅,“柳泉居士”蒲松龄。二、文体知识自传性散文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自传性散文。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即向往读书、鉴赏碑
4、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欲归隐山林的决心,以及无可奈何的苦闷。三、微言大义欧阳修名言警句1.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2.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3.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4.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初读思考】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任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颍水之后。B.作者认为自己“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的原因是:官场事务和忧患思虑。C.作者已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已准许了他的要求。D.本文采用了汉赋常用
5、的主客问答形式,笔调悠闲诙谐,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解析】选C。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由本文开头与本段“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可知,朝廷还未答应欧阳修的请求。根据记载,欧阳修于熙宁四年六月获准还乡,而本文写于熙宁三年。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
6、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1)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2)”客复笑曰:
7、“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作者谪居滁山,改号为“六一居士”的情况,直接点题。B.第二段中客运用“庄子畏影而走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