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类型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素养课件:2-2 《老子》五章 .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35293
  • 上传时间:2025-11-06
  • 格式:PPT
  • 页数:53
  • 大小:83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资源描述:

    1、第2课 老子五章【硬核预习】一、走近先贤道家始祖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史称老聃,春秋末期陈国(后为楚国所灭)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博学多才,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后退隐,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他问礼。晚年著五千言的道德经。自主预习夯实基础老子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座高峰。老子的思想被庄子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

    2、2 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背景透视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过渡的时期。而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阶级矛盾突出尖锐、贵族集团内部争斗激烈、诸侯间攻战不休、社会动荡不已的年代。老子前半生遭遇坎坷,后来又失去了小小的官职,从统治阶级下层人物沦为庶民。这种经历和命运,不仅是老子后半生长期隐居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形成老子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原因。老子提倡以“无为”之道治国,要求统治者无事、无欲、好静,顺乎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为,让百姓复归“朴”“静”,像婴孩一般无知无欲。与此相联系,老子反对战争。他说:“夫兵者,不祥之器。”还反对提倡“仁义”和“礼”,在

    3、他看来,“仁义”并不是人的天性中本来具有的东西,而“礼”则完全是外在的虚文,足以助人作伪。和“无为”思想相适应,在个人立身处世上、老子也强调柔弱、谦下、自足、不争,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全身远害。三、文学常识老子 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也叫道德经。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经典。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不分章。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道经主要为宇宙论、本体论。老子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

    4、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课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思想的内核和精华。【名家评论】1.道家,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张岱年2.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德国尼采【基础积淀】一、字音辨识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夫唯弗居()观其徼()见素抱朴()受国之垢()舟舆()无所乘之()为而不恃()社稷()远徙()fjioxinuychnshjx二、熟语积累1.绝圣弃智:弃绝一切智慧、聪明。2.见素抱朴:表现出来要单纯,内心要淳厚朴素。

    5、3.以柔克刚:用温和的方法、手段制伏强硬的对手。4.小国寡民:指国家小,人民少。5.鸡犬相闻:鸡犬的叫声彼此都能听见。形容住得很近。6.老死不相往来:形容彼此从不联系,从不交往。运用(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正误)1.之所以要绝圣弃智,是因为智慧不一定给人带来好处,或者说,它既可能带来好处,也可能导致灾难,而这种灾难往往是致命的。()2.党的十九大报告见素抱朴,开宗明义,表明了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的人类共产主义运动的价值目标,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点拨】望文生义。“见素抱朴”意思是表现出来的要单纯,内心要淳厚朴素。对象是人。3.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建议应对重大事件,应从“硬扛

    6、风险”变为“以柔克刚”,增强城市韧性。()4.叙利亚战争不断,最痛苦的必定是那些小国寡民们。()【点拨】“小国寡民”指国家小,人民少,不是指小国的老百姓。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鸡犬相闻的美丽家园。()【点拨】语境强调使农村有吸引力,应用“安居乐业”。6.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三、名句默写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_,斯不善已。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_。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_。4.邻国相望,_,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皆知

    7、善之为善功成而弗居莫之能胜鸡犬之声相闻四、文化常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2.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地神和酒神,后来成为国家的代称。(),应为土地神和五谷神【文言归类】一、一词多义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活用名可名()_2.形容词活用(1)欲以观其妙()_(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_(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_(4)小国寡民()_(5)使民重死而不远徙()_ 名词作动词叫出形容词作名词微妙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东西;柔软的东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使美;使安;使乐形容词的使动

    8、用法使变小;使变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三、古今异义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古义:_今义:失传的或极难掌握的学问;高明而独到的学问抛弃学问四、特殊句式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判断句)译文:_2.天下莫柔弱于水。(状语后置)译文:_3.莫之能胜。(宾语前置)译文:_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定语后置)译文:_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被叫出的名称,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什么也不能胜过它。弃绝一切智慧、聪明,人民会有百倍之利。五、翻译文中重要句子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译文:_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译

    9、文:_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是永恒的,所以说“常无”,从它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万物从根子萌发成形,这也是永恒的,所以说“常有”,由此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知道丑了;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就知道恶了。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译文:_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译文:_5.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译文:_弃绝一切智慧、聪明,人民会有百倍之利;废弃仁义,百姓才能回复孝慈;废弃机巧和私利,才会没有盗贼。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坚固的东西,什么也不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

    10、么可以改变它柔弱的本性。使百姓回复到结绳记事的远古时代。使他们满意自己的食物,喜爱自己的服装,安于自己的居处,喜欢自己的习俗。【文本研习】一、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4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1)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十九章)(2)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11、;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研讨交流重点突破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已:通“矣”B.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成:成就C.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去:离开D.安其居,乐其俗 俗:习俗【明确】选C。去,失去。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章阐述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B.老子认为圣智、仁义、巧利这三种东西是造成社会混乱的原因,理想社会应该“绝”“弃”掉这些东西。C.老子认为,人生忧患来自

    12、对仁义道德的学习,只有“绝学”,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D.“小国寡民”“安居乐俗”“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老子面对当时社会的保守得出的认识。【明确】选D。“是老子面对当时社会的保守得出的认识”错。是老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并非针对当时社会的保守提出来的。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1)_(2)_【明确】(1)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为其始原。万物生成而不据为己有,虽起了作育推动作用,却不以为恩泽在己,万物兴旺而不居功。(2)国家小,人民少,拥有各式各样的器具而不使用,使百姓对死亡看得很重而不愿意迁移。4.你是如何看待老子在第八十章中表达的“小国寡民”思想的?【明确】(

    13、1)有积极的方面。老子主张“小国寡民”的出发点在于追求淳朴的民风。他向往一种美好的境界:没有军队和战争,没有贵族和国王,社会有条有理,大家都平等自由。这种思想显然有着积极的因素。(2)有消极的方面。要求社会退回“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要求人们“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显然是荒唐可笑的。这种思想反映了没落贵族阶级知识分子在社会经济发展洪流和新生事物面前消极退缩的心情。二、阅读文中语段,完成5、6题。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5.以

    14、上文字体现了老子的思想。【明确】朴素辩证法6.本段文字的观点对你有何人生启示?【明确】本段文字说柔能克刚,成大器者要能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不怕磨难,敢于面对磨难,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思悟提升】1.老子第二章中的“故有无相生前后相随”几句表述了一个什么观点?【点拨】在这里,老子列举了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中相对立相对照的矛盾范畴,阐述了世间万物都具有相互比较、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表述了对立统一是世界上永恒的、普遍的法则这一观点。2.老子第十九章中提出了怎样的改造社会的主张?你如何看待这一主张?【点拨】(1)老子认为要想使社会风气淳厚清正,人

    15、民得到百倍的好处,必须抛弃聪明智慧、虚仁假义、伪诈贪欲,使人民重新回到单纯朴素、清心寡欲的原始状态,用无为的原则去管理。(2)老子的主张显然是片面的。时代要前进,社会要发展,人类的聪明才智总要提高,这是主流。当然,聪明才智在某些人物身上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从自私自利到智慧犯罪,但这绝不是知识、智慧本身的罪过。老子关心并希望社会稳定,希望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有积极作用,但作为给社会开出的药方,却是错误的。3.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点拨】(1)在老子看来,“小国寡民”社会是经过长期的“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使人类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的社会,是国家已经衰亡了的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

    16、剥削的德治社会。(2)在我们今天看来,老子实际上是主张回到远古的时代去,并停滞在那个阶段不再向前发展。这虽然是对他所在的那个尔虞我诈时代的深恶痛绝,但这种彻底地取消阶级、抛弃技术与知识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备选要点】1.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点拨】(1)人有思虑,有知识,有情欲,有作为,都是自然而然的,“有为”,本就是人类生活的必然趋势。而故意去思虑,去知识,去情欲,去作为,实在违反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去“人为”以返回“自然”,却正是最大的“不自然”。从这一点上看,道家的“无为”是一种悖论。(2)但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扰其心,脱除名

    17、利思想,可以达到一种精神的解脱。道家教人不要过分地伤毁自然,保养自己的精力,不胡乱地消耗,可以拯救社会的弊端。道家在政治上极力反对干涉,反对专制,反对等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请你用通俗的语言来说说老子到底告诉了我们哪些人生智慧,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要求:语言通俗;内容可以是某一章的内容,也可以是某一个你深有感触的词语;表述之前,请在原文中找到依据。【点拨】老子说,“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道”就是“无”,是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具有无限的潜在力量和创造力,天地间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藏力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道”具有不可言说性,不可以概念化,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本源!老子说,“无”并不等于

    18、零,相反,因为“道”具有潜藏的特性,不能为人的感观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字来指称这个“不见其形”的特性。“无”在老子看来,蕴含着无限未显现的生机,“无”蕴含着无限的“有”。老子说:道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动的。美与丑、善与恶、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称谓、概念与价值判断,都是在相对的关系中产生的,同时这种相对关系也不断地变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说明一切事物在相对的关系中,显现相成的作用,互相依赖,相互补充。老子说: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挥创造的动力,但是不能让自己的私欲无限发展。“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

    19、而弗居”:“生”“为”“功成”,正是强调人要去工作,去创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群众的事业。但是对于人类的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擅自据为己有。老子说:让我们摒弃知识、智慧、摒弃仁义等道德规范。因为“智慧”等往往成了人们雕饰言行乃至弄虚作假以博取功名富贵的手段;同时,对百姓“仁”也不必要,因为“仁”必然会干涉百姓的生活,国家就不得安宁了。老子说:让我们提倡“无欲”,治国者无欲,不积聚奇巧器物,百姓见不着,就不会产生“欲”了,盗窃等事情就不会发生了。要防止智巧谋虑,恢复自然本真的状态,见素抱朴。人们只有改变占有的观念,摆脱贪欲的困扰,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恬然安适。老子说:如果

    20、人们顺天任势,自然无为,不谋于占有,无互相攀比的观念,知足知止,不为“认为”的欲望而奔波,没有因贪婪而产生的追求,没有为名利而发生的争夺,这该是多么和谐的社会。【感知思想】国学启迪文化传承【先贤智慧】以柔克刚低头的智慧“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的,但它却能穿山透石,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传承典例】以柔克刚的长孙皇后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长孙皇后知书达礼、贤淑温良、正直善良。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像一个

    21、普通的儿媳那样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长孙皇后凭着自己的端庄品性,无言地影响了整个后宫的气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宫是非的干扰,能专心军国大事。长孙皇后不但气度宽宏,而且还有过人的机智。一次,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气愤地说:“一定要杀掉魏征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长孙皇后柔声问明了缘由,也不说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唐太宗吃惊地问:“什么事这样慎重?”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臣妾听说只有明主才会有直臣,魏征是个典型的直臣,由此可见陛下是

    22、个明君,故臣妾要来恭祝陛下。”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脸阴云随之而消。【古圣今读】什么是“无为而治”?老子“无为而治”思想作为一种治国之术,对后世治国安邦影响很大。如唐初推行“垂拱而治”,出现“贞观之治”;明初力推“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仁宣之治”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都是直接或间接在“无为而治”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01“无为而治”是老子治国之道的核心,他的一整套治国方略都是围绕这一思想展开的。老子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百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可妄

    23、为,不可强为,要顺其自然、“自然无为”。做君王的须知民意、顺民心,让百姓自然发展。“去甚,去奢,去泰”,要求君王为政不要对百姓太苛刻,不把个人意志强加给百姓。“圣人”就是得“道”的君王,他是没有固定意志的,他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百姓意志好的要善待,不好的也要善待,这样就得到了大善;百姓意志可信的要待以诚信,不可信的也要待以诚信,这样就得到大信。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通过“无为”而达到了最积极的“有为”。02“无为而治”是一种高明的治国艺术。老子认为最好的统治者是“太上,下知有之”,不知道有你的存在,是“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好的统治者是悠闲地治理自己的国家,很少向百姓发号

    24、施令,事情成功了,百姓未受任何侵扰,百姓都说自己本来就是这样。这样的帝王便可“无为而无不为”了。03“无为而治”也是古代帝王统治术的总结。老子指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国家是非常神圣的东西,是不能勉强去治理的,谁去人为地治理天下,谁就会把天下搞乱;谁要用心地把持天下,谁就会失去天下,帝王应“以无事取天下”。“无为而治”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呢?老子设想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没有阶级,没有战争,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这样的社会理想为后代中外哲学家所借鉴,影响深远。04“无为而治”是为了达到“无不为”的顶峰。有些人觉得老子这个“无为”跟市场经济是不吻合的,甚至是

    25、背道而驰的。“无为”是消极的,而市场经济讲的是积极有为。这些人是把“无为”理解错了,把“无为”理解为无所作为,理解为什么都不做。实际上,老子这个无为不是不做,而是不要人为地去做,就是不要妄为,不要强为,就是要顺其自然,就是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地去做,当然也指不要违背市场规律去做。我们说在市场经济大潮当中,一个企业家,如果你去妄为,你强行去为,你违背市场的规律,这样做的话,你肯定会失败。所以老子的无为不是消极的,他是最深层次的,就是说不要为了一个外在的利益、一个所谓的经济指标、一个个人的需求而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了市场规律,尤其是违背了整个企业的人心,这样去做,一达不到目标,二就是达到了目标也很快就

    26、会垮掉,这才是老子“无为”的真正意思。老子讲无为的目的是什么?是无不为,最后的目的就是什么都为了,什么都成功了,这是他的核心思想。这就是“为”和“无为”的辩证关系,从“无为”入手,最后要达到一个“无不为”的顶峰。【自读思考】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明确】无为而治是老子提倡的治国方略。“无为”的意思是不可妄为,不可强为,要顺其自然、“自然无为”。做君王的须知民意、顺民心,让百姓自然发展。君王为政不要对百姓太苛刻,不把个人意志强加给百姓,要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通过“无为”而达到最积极的“有为”。【美文赏悟】低头是一种智慧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看见庭院前的向日葵低垂着头,便突发奇想,找来绳子和竹竿

    27、,将其中一棵向日葵固定起来,让它昂首挺立,直视太阳。我幼稚地认为那样就可以让向日葵省去转来转去的麻烦,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将来的颗粒也一定会更加饱满。到了秋天,向日葵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那棵高昂着头的向日葵跟前,满以为它是最好的,可令我沮丧的是,那棵向日葵空空如也,里面没有一粒饱满的籽,还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烂味。我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昂着头的向日葵会颗粒无收呢?”父亲呵呵地笑着说:“傻孩子,向日葵头朝上,里面多余的雨露排不出去,很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它会霉烂掉,你是好心帮了倒忙。其实,向日葵略微低头,一则是为了表达对太阳的虔诚与敬意,二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听了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

    28、头。后来,我通过观察发现,不光是向日葵,许多其他植物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比如,当麦子青涩的时候,它们总是昂首挺胸,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可当它们成熟的时候,却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头,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被折断的危险,而且还让鸟儿找不到着力点,从而保存了自己历经千辛万苦得来的果实。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低头也是一种大胸怀、大境界、大智慧。我有一个朋友,他一直奉行“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处世原则,因此为人十分强硬,结果得罪了不少人,在单位里他长期得不到领导器重,也不受同事欢迎。升职与他无缘,提干与他擦肩而过,混了十多年,还是小职员一个。朋友十分纳闷,他说:“我只是捍卫自己

    29、的权利而已,这有什么不对的呢?”的确,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做人的问题。左宗棠有一句至理名言:“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一个人应该懂得什么时候应该争取,什么时候应该放下,一味地委曲求全,那是一种懦弱;而一味地趾高气扬,那是一种愚昧。一个争强好胜、傲慢无礼、不可一世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也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是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就是遭人排挤,孤立无援,郁郁而不得志。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不能总是昂着头,君子之为人处世,犹如水一样,善于便利万物,又如水般至柔,不与人纷争不休。因为他们明白:能低者,方能高;能曲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阅读体悟】结合文本怎样理解“低头是一种智慧”的内涵?【明确】向日葵等低头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人低头则是一种大胸怀、大境界、大智慧。低头实际是指做人能低能高,能屈能伸,能进能退的境界。做人不可无傲骨,但要能灵活处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素养课件:2-2 《老子》五章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529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