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语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3 2004 学年 第一 学期 期中考试 试卷 语文
- 资源描述:
-
1、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 二 语 文命题、校对人:瞿国强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选择30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A朝谇(cui) 修姱(kua) 自缢(yi) 公姥(mu)B侘傺(ji) 伶俜(ping) 赍(ji)钱 机杼(zhu)C擢(zhuo)手 羽檄(xi) 踟蹰(zhi) 咎(jiu)言D否(pi)泰 城隅(ou) 流纨(wan) 飞猱(nao)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昆剧在表演艺术上_高雅,而且优秀艺人为了_观众,常常以通俗语言_剧本。A品味 接进 润色 B品位 接近 润饰C品味 接近 润色 D品位 接进 润
2、饰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院士的一番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人们对应对入世的许多好建议。B美国在为何要退出反导条约问题上,一向含糊其辞,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不满和不安。C新编的这套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学科,真是洋洋大观,应有尽有。D昆剧虽衰落一百余年,但即使在最艰苦的岁月中也还能一线单传,不绝如缕。4、对下列诗句的节拍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D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
3、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共300篇,故称为“诗三百”。B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即以诗经“国风”和屈原离骚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C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D白马篇的作者是曹植,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共称为“三曹”。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6-9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柳 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6、对这两首诗
4、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白诗中“嫩于金色软于丝”句的“金色”、“丝”比喻形象。“金色”写尽了早春新柳艳丽夺目的色彩,“丝”写活了早春新柳鲜嫩柔软的娇态。B李诗中“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旷神怡。C白诗中的“春风千万枝”句和李诗中“东风拂舞筵”句,都生动地描绘了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婀娜多姿。D白诗中“西角荒园里”与李诗中“清秋日”都是诗中描写的相反的另一种景象,都是写柳树所处的凄凉冷落的环境。7、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白诗写的是春日之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柳树的万千枝在春风中飘舞的神态,诗人亦即于此着笔。B李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是从眼前写起
5、,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树上来。C两诗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进行对比,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对比。D两诗都借咏柳以抒怀,白诗表达了自伤迟暮的思想感情,李诗则表达了对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景,意境雄浑阔大,“生”点明题中“望”;二句由景入情,情深意长,“天涯”呼应“怀远”。B三、四句以“怨”字为中心,“情人”与“相思”相对,“遥夜”与“竟夕”呼应,“竟夕”即竟然在这样美好的夜晚。C五、六句
6、细巧地写出了远隔天涯的恋人深夜对月不眠的情景;“滋”字既有润湿,又有滋生不已之意。D七、八句以“不堪赠”的无奈心情和“梦佳期”的美好愿望作结,将悠悠不尽之情推向高潮,令人回味不已。9、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下面所列诗句与这首诗原本情意相同的一项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C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D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10、选出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 如果白昼落进 (智利)聂鲁达每个白昼都要落进黑夜沉沉像有那么一口井锁住了光明必须坐在黑洞洞井口的边沿要很有耐心打捞着掉下去的光明A诗人发挥了奇特的想象,将“黑夜”比喻成“一口井
7、”,是它“锁住了光明”。B接着运用了比拟手法,把“光明”这种无形的事物比拟成“掉落下去”而又可以“打捞”的具体可感的事物。C诗的最后两句形象地告诉人们,要能忍受寂寞,“要很有耐心”地等待光明的到来。D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白昼的消失和黑夜的到来,即时间的匆匆流逝。二、文字题(12分)阅读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又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趣?(4分)_1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揭示了怎样的辩证道理?(3分)_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
8、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5分)_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
9、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拨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杀剧辛。后七年,秦破赵,杀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