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类型2010年第九届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大赛阅读70篇(四).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36501
  • 上传时间:2025-11-07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37.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0 第九 初中语文 古诗文 阅读 大赛 70
    资源描述:

    1、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四】31炳烛而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2)欲:想要。(3)暮:晚。(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点燃。乎:呢。(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7)好:喜欢,喜好。(

    2、8)阳:阳光。(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2)善哉:好啊。(13) 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啊!”【阅读训练】1.解释:

    3、暮:晚,为时已晚 何:为什么 少:年轻时 阳:阳光2.翻译(翻译句即原文划线句,翻译见“参考译文”,下同)3.上文中晋平公和师旷谈论的主题是 ,文中“何不炳烛”所蕴涵的比喻意义是 。 答:学习的重要性 暮年学习如炳烛之明,要胜过在黑暗中摸索前行32赵广拒画【原文】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时观音,多广笔也。 (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选自老学庵笔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4、南宋大诗人。本李伯时家小史:本来是李伯时家的小书童。李伯时,北宋名画家。每使侍左右: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侍侯。每,常。遂:就,于是。之:凑音节不译。善:善于,擅长。尤:尤其,特别。工:善于,擅长。几能乱真:差不多能和李伯时的真迹相混。几,几乎,差不多。乱真,模仿得很像,使人不辨真假。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陷贼:落入敌人之手。贼,这里指金兵。闻:听说。使图所掳妇人:让他画抢来的妇女。使:命令。 图,画。掳,抢走。辞:推辞,拒绝。胁:威胁。白刃:快刀。遣:打发。去离开实:其实,本来 乱定:局势平定 又数年:又过了几年 乃:于是,就 士大夫:有地位的知识分子。【参考译文】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

    5、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阅读训练】1.解释:使:派遣 久之:时间长了 工:善于,擅长几,几乎,差不多 图,画 辞:推辞,拒绝。3.赵广具有怎样的品质?文中哪些文字写出了这种品质? 答:赵广具有威武不能屈的优秀品质。文中具体文字:

    6、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33治国如栽树【原文】(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注释】1、平:平定2、炀帝:即隋炀帝,是隋朝末代皇帝杨广的谥号。3、犹:仍旧。4、征求:这里指搜刮。5、已:指停。6、穷:用尽。7、不堪:不能忍受。8、遂:就 9、目:亲眼 10、夙夜:早晚11、孜孜

    7、:勤恳不息 12、清净:指不想东征西讨,不贪美女珍宝。13、丰稔(rn):庄稼丰收 14、吴兢,唐代史学家。贞观政要通篇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对身边大臣的一段富有哲理的论政话语。【参考译文】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阅读训练】1.解释:

    8、平:平定 犹:还是,依旧 已:停止 穷:竭尽,用尽不堪:不能忍受 遂:于是就 目:亲眼 夙夜:早晚、朝夕,指天天、时时3.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搜表达的观点是: 答:帝王智利国家,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根本。34郭进治第【原文】郭进有才略,累有战功。尝刺荆州,今荆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 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群子之席於西庑。 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注释】见书,略(下同)【参考译文】郭进有才略,多次建立战功。曾经做邢州刺

    9、史。郭进曾经在城北修建宅院,建成之后,聚集族人和宾客庆祝落成,连地位低下的土木工匠都参与,于是在东厢房安置众工匠的席位,在西厢房安排众子女。有人问:“众子女怎么可以与工匠们并列?”郭进指着众工匠的方向说:“这些是造房子的人。”又指着众子女的方向说:“这些是卖房子的人,本来就应该坐在造房子的人的下席。”郭进死了不到一年,果然被他人所占有。 【阅读训练】1.解释:累:多次 完:完整 与:参加 宜:应该3.从上文看,古代房屋正堂两边的庑(廊屋),以 为上,以 为下。答:东 西4.“其”“之”“此”在文言文中常作代词,请指出下面句中的“其”“之”“此”指代的具体内容。其厚六丈。 “其”指代 聚族人及宾

    10、客庆之。 “之”指代 此造宅者也。 “此”指代 此卖宅者也。 “此”指代 答:荆州城城墙 郭进“治地即成”这件事 盖房子的工匠 自己的孩子35一言具狱【原文】有二人约以五更乙会于甲家,乙如期往。甲至鸡鸣,往乙家呼乙妻曰:“既相期五更,今鸡鸣尚未至,何也?”其妻惊曰:“去已久矣。”复回甲家,乙不至。遂至晓,遍寻踪迹,于一竹丛中获一尸,即乙也。随身有轻赍音基物,皆不见。妻号恸谓甲曰:“汝杀吾夫也!”遂以甲诉于官,狱久不成。有一吏问曰:“乙与汝期,乙不至,汝过乙家,只合呼乙,汝舍不呼,乃呼其妻,是汝杀其夫也。”其人遂无语。一言之间,狱遂具。(选自宋施德操北窗炙輠)【注释】1、期:约定时间 2、期:约

    11、定 3、何:为什么4、去:离开 5、寻:寻找6、狱:案子 7、舍:丢下 8、具:了解 9、恸(tng):极其悲痛 10、吏: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汉以后,泛指低级官员或吏卒【参考译文】有两个人相约在五更时去甲家会面,乙按时到了。甲到了鸡叫的时候,前往到乙家去呼叫乙的妻子说:“既然互相约好五更时会面,现在鸡都叫了,乙为什么还没有到?”乙的妻子惊讶的说道:“他已经离开很久了。”(甲)又回到甲家,乙没到。于是到了天亮,遍地寻找乙的踪迹,在一个竹林丛中找到了一具尸体,就是乙。随身有的物品,都不见了。乙的妻子极其悲痛(恸)地对甲说:“你杀了我的丈夫!”于是(乙的妻子)把甲告到了官府,但是这案件久久不能定案。

    12、有一个官吏问甲说:“乙和你约好见面,乙不到,你到乙家,只应该叫喊乙,你丢下乙不叫喊,却叫喊乙的妻子,是你杀了她的丈夫。”于是那人(甲)没有话好说。一句话之间,案件就了结了。【阅读训练】1.解释:期:约定的时间 期:相约 何:为什么 去:离开寻:寻找 狱:案件 舍:丢下 具:了结3.文中乙妻对甲说:“汝杀吾夫也”,一吏也说:“汝杀其夫也”,两个人的依据有什么不同?答:乙妻对甲说:“汝杀吾夫也”,只是自己的猜测,并没有真正的证据;而一吏说:“汝杀其夫也”,是有严密的推理额,因为按照常规,与某人约定见面,而这个人没到,去找的时候,应该叫某人的名字,而只有知道某人不可能在,才有可能脱口叫他的妻子。36

    13、赵奢论税【原文】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则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守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未几,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用事者:管事的人。说:劝说。加兵:兴兵侵犯。轻:轻视。国赋:国家的税收。【文言知识】释“于” “于”是个多义词,解释也极灵活。上文出现

    14、过三个“于”,它们的含义不同。“君于赵为贵公子”中的“于”,相当于“在”,意为你在赵国是贵公子。“岂轻于天下邪”中的“于”,相当于“被”,意为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言之于王”中的“于”,相当于“对”、“向”,意为对国王说了这件事,或向国王说了这件事。【参考译文】赵奢是赵国负责收税的官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治了他们的罪,杀了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家人。平原君恼怒,要杀了赵奢。赵奢劝说道:“你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纵容您的家臣不奉行公事,不奉行公事,法律就会削弱。法律削弱,国家就衰弱,国家衰弱,诸侯就强加战争(进兵侵犯),诸侯强加战争,赵国就不存在了,您怎么能够得

    15、到这样的富贵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奉行公事,遵守法律,全国上下就会公平合理,上下公平合理,国家就强大,国家强大,赵国就稳固,然而您作为赵国重臣贵戚,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赵奢是一个贤能的人,对国王说了这件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的赋税,没有多少时间,赵国百姓富裕而国家府库充实。【阅读训练】1.解释:以:根据 为:是 奉:奉行 安:怎么 以:凭 治:管理3.“于”在古汉语常作介词,但有不同的含义,请说明下列句中的“于”的具体含义。君于赵为贵公子 “于”可作 理解。岂轻于天下邪 “于”可作 理解。言之于王 “于”可作 理解。答:在 被 对、向4.赵奢在“说”平原君时,用 论证和逐层深入的

    16、论证方法,使平原君“以为贤”,充分说明赵奢 的特点和平原君 的性格。 答:对比 善于劝谏 善于听从正确意见37家富性啬【原文】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选自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注释】汉世:汉朝。恶衣蔬食:穿破衣,吃粗饭。侵:近。或人:有人。钱十:十枚铜钱。随步辄减:一路走,一边往下抽减。赡:资助。没官:被收缴归公。辄:就。比:等到。内帑(tng):国

    17、库。【参考译文】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头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 【阅读训练】1.解释:比:等到 寻:不久3.下列句中的“而”作转折意思的是( )A.侵晨而起 B. 而不

    18、敢自用 C.自堂而出 D.复相效而来答:B4.短文中最能表现老人“性俭啬”的句子是: 。 答:闭目以授乞者38夏侯贪鄙【原文】益州新昌令夏侯彪之初下车,问里正曰:“鸡卵一钱几颗?”曰:“三颗。”彪之乃遣取十千钱,令买三万颗,谓里正曰:“未须要,且寄鸡母抱之,遂成三万头鸡,经数月长成,令县吏与我卖,一鸡三十钱,半年之间成三十万。”又问:“竹笋一钱几茎。”曰:“五茎。”又取十千钱付之,买得五万茎。谓里正曰:“吾未须笋,且向林中养之。至秋,竹成,一茎十钱,成五十万。”其贪鄙不道,皆此类。(选自唐张鷟朝野佥载)【参考译文】(唐朝时)益州新昌县令夏侯彪之刚来上任时,下车问一个里正说:“这地方鸡蛋一文钱买

    19、几只?”里正回答说:“能买三只。”夏侯彪之听了后,派人取来一万文钱交给里正,让里正代买三万只鸡蛋。说:“我不马上要这三万只鸡蛋。先将鸡蛋放在你这里,用母鸡孵化成三万只鸡崽,过了几个月长成大鸡后,我让县吏为我卖了它们。一只鸡卖三十文钱,半年期间,我就可以积攒成三十万钱。”夏侯彪之又问竹笋一文钱能买几根?里正回答说:“能买五根。”于是又取钱一万文交给里正,让里正代他购买竹笋五万根。并对里正说:“我并不须用这些竹笋;暂且放在竹林中让它生长,到秋长成成竹,一根卖钱十文,就可以积成五十万文钱。”这位夏侯彪之县太爷,他的贪婪成性、卑鄙无耻,就是这个样子啊! 【阅读训练】1.解释:令:县令 遣:派遣 令:让

    20、,叫 付:交给 类:这一类 3.“之”在古汉语中常作代词,指出下列“之”指代的具体内容。且寄鸡母抱之 “之”指代 又取十千钱付之 “之”指代 且向林中养之 “之”指代 答:三万颗鸡蛋 里正 五万茎竹笋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夏侯彪之的举止: 。 答:贪得无厌39社鼠【原文】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岺,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害;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

    21、鼠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参考译文】所以齐桓公问管仲:“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社鼠啦!”齐桓公说:“为什么担心社鼠呢?”管仲回答说:“您可见过那建筑社坛的情形吗?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里面,挖个洞托身其中。用烟火熏它却恐怕烧坏了木板,用水灌它却恐怕泥土崩塌,这就是社鼠不能抓获的缘故。现在国君左右的人,在朝廷外谋求尊权重势而从人民中搜刮财富,在朝廷内互相勾结而对国君隐瞒他们的罪恶,对内窥探国君的情况而告诉在外的权臣。内外都有控制,造成厚重的权势,靠诸臣百吏的贿赂而变得富有。官吏不诛罚,他们就会破坏法令制度;诛罚他们就会使国君不安。

    22、国君左右的人依靠国君握有重要的权势,这也是国家的社鼠啊!” 【阅读训练】1.解释:奚:什么,疑问代词 何:为什么,疑问代词 夫:那,指示代词则:却,连词 不得:捉不到 间:窥探,侦悉3.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与“树木而涂之”中的“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乃使其从者衣褐 .众妙齐备答:C4.上文将 比为“社鼠”,二者的相似点是: 。 答:国君的左右亲信(人君之左右) 相似点:都做坏事,而且都有所倚仗因此人们“投鼠忌器”,难以惩治他们40晏子之御者【原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

    23、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选自史记管晏列传)【参考译文】晏子做齐国的相国,出门时,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作为相国驾车,撑起大伞般的车盖,挥动鞭子赶着四匹驾车的马,得意洋洋,自己很满意的样子。(车夫)回来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去。车夫问她离开的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的宰相,声名在诸侯中显扬。现在我看他出门时,带着志向远大、思虑深远的神情,常常有把自己放在别人之下的神色。现在你身高八尺,却只做人家车夫,但是你的神态,自己自以为很满足,我因此请求离开。”这以后,车夫变得谦卑恭谨的样子。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把实话告诉了他,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阅读训练】1.解释:御:驾车的车夫,作名词用 策:马鞭子,这里作动词用,指驱策、鞭打去:离开,此指(和丈夫)离婚 相:担任宰相,作动词用 子:你 足:满足3.“御之妻”要求离开“御”的原因是: 。答:“御”为人仆御,却意气扬扬,自以为足。4.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答: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妄自尊大。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0年第九届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大赛阅读70篇(四).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650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