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专题(一).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年高 语文 专项 练习 文言文 专题
- 资源描述:
-
1、专题训练(一)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1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2,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
2、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 ,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3卧游五岳,孙兴公4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虽
3、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注释】1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人,早年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做皇帝后,他改名换姓,隐居不仕。后被刘秀觅得,召到京师洛阳,授以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归隐于富春山。2垂纶:垂钓3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室中以观看,自称“卧游”。4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 第:但是B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迫:急迫C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比较D余窃愧未之逮也
4、,遂为之记 逮:比得上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能强,因致礼焉 因之以饥谨B、日之夕矣,舟泊前渚 句读之不知C、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 皆以美于徐公D、较诸二子,不多乎哉?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趁这次乘船送公文北上的机会到严子陵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B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C刚看到奇特秀丽、环境幽美的钓台,作者就想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直到晚上停船靠岸,
5、用酒慰劳完船夫后,作者才得以登上钓台。D钓台指的就是七里滩边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相传是严子陵钓鱼的地方。东西各一,山岩高傲,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4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2)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8题。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
6、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五年,魏拓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
7、,呼声震天地。(魏将)杨大眼于西岸烧营,英自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马驴骡,不可胜计。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谦逊,高祖以此嘉之。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5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 卒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