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3 民为贵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3 民为贵 2020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先秦 诸子 选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三、民 为 贵【基础自测】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字形或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依坛造景,即在保留原社稷坛及古柏树的总格局下,通过在外坛空地营建新的景观建筑来开辟公园。B.座谈会上,总书记对知识分子、劳模、青年人语重心长、谆谆(zhn)教诲,这种胸怀和情怀让在场的每个人无不深受触动。C.所有穆斯林,无论男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jn)一次。D.书法绘画艺术家以浓墨重彩、饱蘸豪气的笔端,记录呕歌了改革开放40周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出较高的创作水准。【解析】选D。呕讴。二、名句默写1.民为贵,_,君为轻。2.民之归仁也,_、兽之走圹也。3.天视自我民视,_。答案:1.
2、社稷次之 2.犹水之就下 3.天听自我民听【文言梳理】一、一词多义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活用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名词作动词)_2.形容词活用其何能淑(形容词作名词)_成就王业善三、古今异义1.牺牲既成古义:_今义: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2.以陷于死亡古义:_ 今义:失去生命被诛杀或逃亡3.夫然后之中国古义:_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古义:_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这样以后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这里指国都四、翻译文中重要句子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文:_庶民最重要,土神和谷神居第二位,国君不重要。2.贼仁者谓之贼,贼义
3、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译文:_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做独夫。3.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译文:_国君如果平时不施行仁政,来博取民心,而总是临时抱佛脚,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得到民心,终身有丧失天下人民的隐忧,以致陷于被诛杀或者逃亡的境地。4.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译文:_从前,尧向天举荐舜而天接受了他,把他显露给百姓而百姓接受了他。5.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译文:_好的政治(比如实施好的法度禁令等)百姓怕他,好的教化(比如用仁义礼智信教化百姓等)百姓爱他。好的政治赢得了百姓的财,好的教化赢得了百姓的心。【文本研
4、读】一、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3题。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桀和纣失天下的原因就是失去了百姓的拥护。B.孟子认为
5、对百姓要供其所需,因势利导,不能违背百姓的意愿,以免失去民心。C.孟子认为百姓就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喜欢仁政,能施行仁政才是统治者的最高追求。D.孟子认为所有的统治者都犹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一样地不施行仁政而想称霸天下,这是不可能的。【明确】选D。文中并没说是“所有的统治者”。2.用一句话概括孟子在这篇文章中阐述的思想。答:_【明确】得民心者得天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_(2)_【明确】(1)现在天下诸侯暴虐无道,如果有一位国君喜欢施行仁政的话,那么百姓就会在这些暴君的“驱使”下归附他。即使他不想成就王业,也是做不到的。(2)诗经上说:“这样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只会相继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