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一语文精编学案:4.1.1《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新人教版必修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 资源描述:
-
1、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本篇新闻中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有机结合的独特风格。 2、联系新闻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感悟作者强烈的使命感。 3、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瞬间美,培养关注社会、反思历史、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 联系新闻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感悟作者强烈的使命感。 三.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 四. 学习课时: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知识积累: 一. 给下列生字注音 噩梦 嬉笑 沼泽 撰写 步履 废墟 惊惧 窒息 祷告 毛骨悚然 不寒而栗 绿树成阴 踉跄 祈祷 呆滞 嬉戏 二.作家作品 罗森塔尔,美国
2、记者,本篇新闻获当年普立策新闻奖。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 背景链接: 奥斯维辛集中营简介: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1940年修建的,一开始时,集中营只关押波兰政治犯,后来纳粹将整个德国在欧洲占领区的“犯人”集中在此,首当其冲的是来自各国的犹太人、俄国战俘以及吉普赛人,此外还关押有来自捷克、南斯拉夫、法国、奥地利、德国的犯人和他们的家属。整个二战期间,至少有110万犹太人在此被屠杀,其中波兰人30万,匈牙利犹太人至少40万。大部分犹太人被送到集中营后,他们不像其他囚犯一样要编号和被当成奴隶一样送去劳动,而是直接送往毒气室,然后焚烧 解题
3、奥斯维辛曾经发生过人间惨剧,但这个严重事态已经过去,所以记者访问这里的目的自不在于报道事态,而在于激起人们对死难者的悼念,对暴行者的憎恨,以表达世界和平的主题。 三.整体感知: 理解这些话的含义: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2.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地狱。 3.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4.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
4、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四问题探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里有很多否定句,应该怎么理解?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消息与我们常见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阅读: 1.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和平宣言: “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一百多年了,我们在寻找家乡;一百多年了,我们试图平静地生活,种下一棵树、铺好一条路我们一边梦想一边作战。一百年的战争和恐怖使我们伤痕累累,但不曾毁掉我们的梦想我们百年来对和平的梦想”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
5、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2.“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报。-普利策 五、作业布置: 1、作业本文有不同的译本,另一译本的题目为“布热金卡:阳光明媚,花香鸟语”。你更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2、上网查询有关其他南京屠杀的新闻,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新闻的价值。 附答案: 2、解释下列生词 。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陈迹:过去的事情。 瞩目:注目。 十:答:历史性的时刻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重要性: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6、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远离故土一个半世纪的游子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中华民族血洗百年耻辱的喜庆时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十一:整体感知课文: 1、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用倒装句式突出了别了的内涵;其次,运用借代修辞格,用不列颠尼亚舰指代英国,形象、生动。 .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l离开香港,这是描述现实场景。 .深层含义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名族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032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