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二、王何必曰利 (6)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二、王何必曰利 6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先秦 诸子 选读 教学 课件 第二 单元 何必
- 资源描述:
-
1、王何必曰利孟子的“义利之辨”背景纵览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学习选文第一则 1、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2、说出孟子所用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A、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犯上 B、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孝亲忠君首尾呼应,突出立场义先后利学习选文第二则 宋牼将之楚 1、探讨选文论证方法:“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反面:人与人沦为利益关系,“以市道交”
2、,会破坏社会和谐,丧失对仁义价值的关怀,最终导致国家的覆亡。“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正面:舍弃私利,用仁义来打动人,则能成就王业。结论:何必曰利l正反对比论证讨论:1、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请说说你对孟子的义利观的理解。延伸思考:论语中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人”。根据所学,你认为孟子的“义”与孔子的“义”有何相同与不同点?拓展延伸我看“孟子之义”战国混乱时期,诸子中,商鞅提出“利者,义之本也”,韩非子说政治有强烈的“计算之心”,他们都明确的反对儒家“先义后利”的思想。那么,后世还有坚守“先义后利”的
3、必要吗?从你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出发,谈谈理解。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合乎礼义、以义待利的生活观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纵观孟子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溢着孟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以民为本,以利为本,崇古尚贤,崇义尚道,自承先圣,身任天下。正因为那个变革性、过渡性时代的礼乐崩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孟子以天下苍生黎民为念,高举仁义的思想大旗四处游说,奔走呼号。表达了渴望丰衣足食,渴望安居乐业,渴望和平、统一、稳定的心声。孟子义利观的局限性从理论上说,孟子的学说是很有道理的,也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来看,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既然有军事行动发生,就不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在内,也不可能有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战的战争和纯粹为抽象的仁义道德而罢兵停战的和平出现,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尤其没有这种可能。作业布置1、独立完成“思考与练习”。2、课后选读南怀瑾孟子旁通,并写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52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江西专版)习题课件:12(共25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