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系列三)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 系列三 2021 2022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第三 单元 10 课游褒禅山记 系列
- 资源描述:
-
1、第10课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新课导入学习目标知人论世知识链接课前达标结构梳理一、小组研讨1阅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每段的内容。提示:第一段,介绍褒禅山的概况,说明褒禅山命名的由来,以及辨释“花”乃“华”之误读。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一个“悔”字既概括了作者的心情,又引出了下文的议论。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集中抒发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体会。第四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第五段,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和作记时间,以及作者的籍贯、署名。问题探究2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蕴含在记游的过程中的?提示: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
2、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的考释,不是一般的写景文字,而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深越奇;再写游者越进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正如古文观止的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
3、,头头是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二、师生探究1第一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参考答案: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而慎取”的依据。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比较前洞和后洞的?这样比较的目的是什么?3.本文是如何阐述“志”“力”“物”这三者的关系的?参考答案:作者认为,做事首先要有“志”,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志向。其次,要有“力”,也就是力量、能力。仅有远大的志向,能力不足也不行。另外,还要有“物”,也就是外界条件的帮助。尽管志向坚定,力量充足,到了关键时刻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74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毕节地区)同步作业课件:8 论教养(共26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