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5

类型2021届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 古代诗文阅读题型突破 第4讲 .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47289
  • 上传时间:2025-11-08
  • 格式:PPT
  • 页数:85
  • 大小:2.72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届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 古代诗文阅读题型突破 第4讲 2021 通用版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件 专题 古代 诗文 阅读 题型 突破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一部分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疏通文意阅读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注重积累2方法,准确解题3步骤题型突破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以下几类

    2、: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古代音乐等。下面将近6年的高考考查的文化常识分类列出,以便复习时心中有数。栏目导航一、古代文化常识高考考查内容 二、古代文化常识两种记忆方法三、古代文化常识题解题三步骤跟踪训练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一)明确考查内容20142019年全国卷文化常识考查内容汇总一、古代文化常识高考考查内容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姓名称谓(1)(2017全国卷)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2)(2017全国卷)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3、3)(2016全国卷)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4)(2016全国卷)“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姓名称谓(5)(2016全国卷)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6)(2015全国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7)(2015全国卷)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8)(2015全国卷)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

    4、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9)(2015全国卷)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官职官制(1)(2019全国卷)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2)(2018全国卷)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是官的通称,如令尹、府尹、京兆尹等。而不是知府的简称。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3)(2018全国卷)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职位不高,但对帝王的影响很大。(4)(2018全国卷)

    5、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5)(2017全国卷)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6)(2017全国卷)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7)(2016全国卷)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官职官制(8)(2016全国卷)“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9)(2016全国卷)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

    6、同。(10)(2016全国卷)“有司”,古代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11)(2016全国卷)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12)(2016全国卷)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13)(2016全国卷)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14)(2015全国卷)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历史地理(1)(2019全国卷)诸子百

    7、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2)(2019全国卷)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3)(2019全国卷)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4)(2019全国卷)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5)(2019全国卷)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6)(2019全国卷)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

    8、容高考考查历史地理(7)(2019全国卷)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8)(2018全国卷)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9)(2017全国卷)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0)(2016全国卷)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11)(2016全国卷)“两京”(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

    9、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宗法礼俗(1)(2019全国卷)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2)(2019全国卷)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3)(2018全国卷)践阼,践:踩,践踏。阼: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践阼”指古代帝王即位。古代庙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4)(2018全国卷)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5)(2018全国卷)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6)(2018全国卷)顿首,即以

    10、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7)(2018全国卷)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宗法礼俗(8)(2018全国卷)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9)(2017全国卷)“姻亲”指由婚姻而结成的亲戚,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以及配偶的血亲的配偶。也有直系与旁系、尊亲属与卑亲属之分,均以配偶为标准。“血亲”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所以,“姻亲”与“血亲”不同。(10)(2017全国卷)

    11、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11)(2016全国卷)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12)(2015全国卷)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3)(2014全国大纲卷)“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天文历法(2017全国卷)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文学典籍(1)(2019全国卷)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

    12、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2)(2018全国卷)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3)(2014全国大纲卷)“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4)(2014全国大纲卷)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二)明确考查原则1题干表述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的是“不正确”的一项。选项的解说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精

    13、准掌握、细心辨析。2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关键词,而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义)的解说,也可能跳出文本,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都在解说的范围之内。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3各选项解说的“相关内容”,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会找到对应语句,也可能无法找到对应语句,因此不能仅凭文本内容就去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还要靠平时积累理解文本之外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来判断解说的正误。如2017年全国卷第11题B项中的“姻亲”与“血亲”的区别。4所考查的古代文化知识,绝大

    14、多数是在史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也就是考试大纲所强调的“常见”。综合分析考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人的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文化;饮食器用;典故典籍。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训练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长称字。如称

    15、屈平为屈原,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B“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期的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C“号”,又叫别号,一般自己取定,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D“令”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A 解析“古人幼时取字”错,应该是“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

    16、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训练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B“迁客”,指被贬谪在外的官吏,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C孝廉,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代设立的察举制度的科目。D“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个词

    17、中的“事”均指政事。A 解析“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训练3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仲叔季”是兄弟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不同的场合,用不同

    18、的拜礼。C“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仪,由九名傧者(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依次接引宾客上殿。D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南面北,再次是坐北面南。D 解析 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训练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指农历每月的十

    19、五日,而农历的每月十六日则称为“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B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斗宿,位于人马星座,包含六颗星,也就是著名的“南斗六星”。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D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属于干支纪年法。C 解析“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

    20、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训练5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越”,又作“百粤”。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B“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C“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秦故地。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D“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B 解析“山东”可指崤山、华山、泰山等山以东的地区。在该句中指崤山以东地区。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

    2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训练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B“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如孔雀东南飞中“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就是这个意思。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D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初九为上九,十九为中九,二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D 解析 在古代,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返回导航第

    22、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B 解析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幸”是指皇帝对妻妾的宠幸。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

    23、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训练8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连衡”即“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称连衡,与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相对。C“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人。D 解析“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儿女等在内的内外亲属,而不是“外

    24、亲”。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二、古代文化常识两种记忆方法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分类串记法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住宅布局及名称)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

    25、理解第1轮 语文1科举记忆法明清时期的考试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生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假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2文体记忆法中学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去优选文章的:著作体例史学著作语录体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512章;编年体春秋左传资治通鉴是按年代顺序编写

    26、的史书;国别体国语战国策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纪传体二十四史,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历史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都是“断代史”。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3.基数记忆法称谓具体内容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书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五经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音宫、商、角、徵、羽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

    27、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4.时辰记忆法古人根据一天的天色变化,把24小时按2小时为一个时辰,分为12个时间段,分别是:干支计时别称时段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此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干支计时别称时段巳时

    28、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未时日眣,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 15时申时晡时,又名日晡、夕食等。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5.称谓记忆法实际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

    29、称”等书面语,具体如下:称呼举例尊称 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他家房居称“尊府、贵宅”,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谦称 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雅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婉称 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称“丧偶”,夫死未嫁称“遗孀、孀居”,妻死未娶称“鳏夫、鳏居”。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30、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训练9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公卿、列侯、刺史及郡国守相等推举人才,由朝廷考核后任以官职。征辟一般对被征辟者的资历不限制,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C“秋试”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中者称为进士。D殿试录取中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状元、榜眼、探花,就像一个鼎的三只足,所以又称三鼎甲;状元居三鼎甲之首,因

    31、而状元又被称为鼎元。C 解析 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殿试的一、二、三甲统称进士。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高考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旨在引起考生乃至全社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并以此检验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与理解,从而拓展考生的视野。高考命题时所设的4个选项多与文本联系不紧密,可凭积累直接判断,只有个别有时需要借助语境才能推断,可以说古文化常识题主考积累识记能力,兼考推断理解能力。常见的设误方式:1扩大范围。如解说“太子”,扩大范围说“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2跳脱背景。如解说“嗣位”,说成“最年长的儿子”

    32、继位,忽略嫡庶。3张冠李戴。如将对“庙号”的解说弄成对“谥号”的解说。4以今释古。如将“中国”的今义说成“中国”的古义。三、古代文化常识题解题三步骤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解题方略古代文化常识题解题“三步骤”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A 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解题指导第一步:审题干,明角度(1)“不正确的一项”,明确选择方向与选择数量;(2)“诸子百家”“诏令”“礼乐”“就国”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第二步:多联想,巧推断多联想巧推断A项联系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概述。“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

    33、称”,“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据百度的解释是“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另据先秦诸子选读可知,应是“儒、道、墨”三家影响深远。A项表述错误。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多联想巧推断B项联系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中“诏”指君主的命令、文告。诏令是以皇帝(君主)名义发布的公文的统称。民间则一般称为“圣旨”。大体上可分两大类:一是发布重大制度、典礼、封赏的文书;二是日常政务活动的文书。概括起来有制、诏、诰、敕、旨、册、谕、令、檄等。B项表述正确。C项联系论语侍坐“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礼乐是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

    34、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更引申为一个国家一段时间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与国民精神。C项表述正确。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多联想巧推断D项“就”是“靠近、赴任”的意思。再联系前后文语境,“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可以推断出。就国是中国古代当一个人受到君主的分封册封而获得领土领地后,这个人就必须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这个前往领地久住(更正确的说是从此在该处定居)并执行管理的动作便称为“就国”。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跟踪

    35、训练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大理寺共为“三法司制”。B县伯,爵位名。春秋时爵位有王、侯、伯、子、男,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元有县子、县男。C三公是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D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官员自请退职也可称之为乞骸骨。B 解析“王、侯、伯、子、男”错误,应为“公、侯、伯、子、男”。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治,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

    36、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B谥,指历史上地位较高的人死后,给他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称呼皇帝可用谥号,如隋炀帝、汉武帝;也可用年号,如唐高祖、乾隆等。C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在他人面前说自己一般说名,以示谦虚与礼貌;称呼他人一般称字,以示尊重和祝愿。D外弟,古代可指同父异母弟、表弟(即姑舅兄弟)或妻弟,现在多用内弟指妻弟,而外弟已不常用。B 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解析 B项,“称呼皇帝可用谥号,如隋炀帝、汉武帝;也可用年号,如唐高祖、乾隆等”说法错误,其中唐高祖是庙号,而非年号。称呼皇帝谥号、庙号、年号均可。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37、第1轮 语文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B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C歃盟又称歃血为盟。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泛指发誓订盟。D内艰,是指遭遇母亲去世,有时也说成是“丁内忧”,而遭外艰是指遇父亲去世。B 解析 应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有冀州、兖州、青州、徐州等九大行政区,后用作中国的代称。B“里巷”有

    38、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一,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C雍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雍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辽宁省、陕西省全境及内蒙古地区。D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C 解析 应该是冀州,不是雍州。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是古代官职调动的一种叫法,一般指升职。表达“降职”意思的时候,古代常常用“左迁”一词。B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如“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C“谥号”“庙号”,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改”“徙”“调”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D 解析“拜”“除”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只是指授予官职。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专项提升练(6)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届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 古代诗文阅读题型突破 第4讲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7289.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