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 古代诗文阅读题型突破 第4讲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届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 古代诗文阅读题型突破 第4讲 2021 通用版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课件 专题 古代 诗文 阅读 题型 突破
- 资源描述:
-
1、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一部分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疏通文意阅读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注重积累2方法,准确解题3步骤题型突破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以下几类
2、: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古代音乐等。下面将近6年的高考考查的文化常识分类列出,以便复习时心中有数。栏目导航一、古代文化常识高考考查内容 二、古代文化常识两种记忆方法三、古代文化常识题解题三步骤跟踪训练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一)明确考查内容20142019年全国卷文化常识考查内容汇总一、古代文化常识高考考查内容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姓名称谓(1)(2017全国卷)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2)(2017全国卷)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3、3)(2016全国卷)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4)(2016全国卷)“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姓名称谓(5)(2016全国卷)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6)(2015全国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7)(2015全国卷)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8)(2015全国卷)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
4、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9)(2015全国卷)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官职官制(1)(2019全国卷)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2)(2018全国卷)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是官的通称,如令尹、府尹、京兆尹等。而不是知府的简称。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3)(2018全国卷)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职位不高,但对帝王的影响很大。(4)(2018全国卷)
5、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5)(2017全国卷)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6)(2017全国卷)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7)(2016全国卷)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官职官制(8)(2016全国卷)“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9)(2016全国卷)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
6、同。(10)(2016全国卷)“有司”,古代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11)(2016全国卷)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12)(2016全国卷)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13)(2016全国卷)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14)(2015全国卷)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历史地理(1)(2019全国卷)诸子百
7、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2)(2019全国卷)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3)(2019全国卷)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4)(2019全国卷)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5)(2019全国卷)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6)(2019全国卷)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
8、容高考考查历史地理(7)(2019全国卷)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8)(2018全国卷)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9)(2017全国卷)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0)(2016全国卷)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11)(2016全国卷)“两京”(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
9、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宗法礼俗(1)(2019全国卷)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2)(2019全国卷)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3)(2018全国卷)践阼,践:踩,践踏。阼: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践阼”指古代帝王即位。古代庙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4)(2018全国卷)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5)(2018全国卷)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6)(2018全国卷)顿首,即以
10、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7)(2018全国卷)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宗法礼俗(8)(2018全国卷)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9)(2017全国卷)“姻亲”指由婚姻而结成的亲戚,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以及配偶的血亲的配偶。也有直系与旁系、尊亲属与卑亲属之分,均以配偶为标准。“血亲”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所以,“姻亲”与“血亲”不同。(10)(2017全国卷)
11、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11)(2016全国卷)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12)(2015全国卷)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3)(2014全国大纲卷)“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常考内容高考考查天文历法(2017全国卷)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文学典籍(1)(2019全国卷)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
12、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2)(2018全国卷)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3)(2014全国大纲卷)“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4)(2014全国大纲卷)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二)明确考查原则1题干表述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的是“不正确”的一项。选项的解说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精
13、准掌握、细心辨析。2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关键词,而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义)的解说,也可能跳出文本,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都在解说的范围之内。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3各选项解说的“相关内容”,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会找到对应语句,也可能无法找到对应语句,因此不能仅凭文本内容就去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还要靠平时积累理解文本之外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来判断解说的正误。如2017年全国卷第11题B项中的“姻亲”与“血亲”的区别。4所考查的古代文化知识,绝大
14、多数是在史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也就是考试大纲所强调的“常见”。综合分析考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人的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文化;饮食器用;典故典籍。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训练1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长称字。如称
15、屈平为屈原,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B“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期的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C“号”,又叫别号,一般自己取定,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D“令”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A 解析“古人幼时取字”错,应该是“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
16、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训练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B“迁客”,指被贬谪在外的官吏,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C孝廉,意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是汉代设立的察举制度的科目。D“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个词
17、中的“事”均指政事。A 解析“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训练3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仲叔季”是兄弟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不同的场合,用不同
18、的拜礼。C“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仪,由九名傧者(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依次接引宾客上殿。D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南面北,再次是坐北面南。D 解析 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训练4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指农历每月的十
19、五日,而农历的每月十六日则称为“既望”。如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B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斗宿,位于人马星座,包含六颗星,也就是著名的“南斗六星”。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D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属于干支纪年法。C 解析“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文返回导航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第1轮 语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728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