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8

类型第02讲把握主流考法(客观题)(讲)-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pt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47545
  • 上传时间:2025-11-08
  • 格式:PPTX
  • 页数:48
  • 大小:187.0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02讲 把握主流考法客观题讲-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02 把握 主流 客观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讲练测 新教材 新高
    资源描述:

    1、试题专题01 现代文阅读(信息性阅读)非连续)非连续性论述文本阅读试题第02讲 把握主流考法(客观题)第2讲 把握主流考法(1)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客观题)信息性阅读中,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项内容主要体现在对材料呈现信息的深入理解和具体分析等。题干常以“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的表述形式呈现,常设于现代文阅读第1题的位置。一、明确选项的九种设误类型设误方式(一)曲解文意设误手段词语、句子等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是固定的,其表达的范围、频率、程度等也都是恒定的,但设误项往往会通过错误理解词语的意思来背离文本意思,歪曲文本观点。判定技巧可以比对原文

    2、,通过原文和选项对应的词语表达的意思来判断,看选项是否在转换时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针对训练1选项(2020全国卷T3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原文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

    3、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比对选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可知,作者并没有认为“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且艺术品本来的环境、组合等是无法还原的,美术馆的布展方式也有其转化的意义,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即另一种有生命价值的东西。设误方式(二)说法绝对设误手段设误项不尊重原文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从而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效等,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判定技巧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字逐句比对,重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

    4、都”“一定”“就”“可以”等词语。针对训练2选项(2019全国卷T3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原文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

    5、题。比对选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说法绝对。原文说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但并非“没有价值”。设误方式(三)关系不当设误手段(1)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混乱: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才”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表示。两者语意不同,如果混用,就会出现错误。(2)因果关系混乱:一是强加因果,设误项涉及的两个方面从逻辑上分析没有因果关系,但命题者故意把两个并列关系或其他关系的语句写成因果关系;二是因果倒置,即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当选项的表述出现因果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

    6、。设误手段(3)条件结果混乱:一是条件结果不对应,即本来是甲条件造成甲结果,乙条件造成乙结果,却错误地说成甲条件造成乙结果或乙条件造成甲结果;二是条件结果颠倒,当选项的表述出现条件和结果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关系不当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并列不当、递进不当等类型。判定技巧分析各选项分句构成和分句间的关系,比对每一个选项分句之间的关系,能否在原文找到对应的依据,是否符合逻辑关系。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副词以及一些修饰性词语。续表针对训练3选项(2021新高考全国卷T1A)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原文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

    7、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比对选项整合了两处信息,同时也犯了两处错误。一是强加因果,根据原文“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可知,“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不是“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的原因。二是张冠李戴,“来规范和管理网络”错,原文是“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可见应当规范

    8、的是青年的网络行为。设误方式(四)混淆时态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故意将“未然”(还未实现)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将“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判定技巧(1)如果文章或选项中有“目前”“打算”“预计”“已经”“将来”“了”之类表示时态的词语,要注意是否出现未然已然混淆的错误。(2)如果文章或选项中有“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定”“必定”“必然”等表推测判断的词语,要认真辨析是否出现或然必然混淆的错误。针对训练4选项(2018北京高考T5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原文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

    9、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比对选项变“或然”为“必然”。由原文“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可知,人工智能的“奇点”不一定会到来。设误方式(五)以偏概全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来干扰考生,主要有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以次要代主要(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判定技巧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时,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

    10、;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针对训练5选项(2020全国卷T1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原文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比对选项以偏概全。“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根据原文“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知,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设误方式(六)混

    11、淆是非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时,要特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更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针对训练6选项(2018全国卷T1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原文“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比对选项混淆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原

    12、文明确表明“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设误方式(七)偷换概念设误手段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或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并不是一回事。判定技巧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时,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对象,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要看选项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针对训练7选项(2021新高考全国卷T1D)“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

    13、始终保持一致。原文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比对选项偷换概念。“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错。原文是“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是对线上线下的道德规范要求一致,并非线上线下的行为一致。设误方式(八)张冠李戴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意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是另一时间、地点。判定技巧要判断“张冠李戴”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时,需要圈

    14、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的句子时,应注意原文中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针对训练8选项(2020全国卷T1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原文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比对选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文章正宗

    15、古文部分分三类,并不烦琐。同时,文章正宗选文的时代范围并不窄。比对选项张冠李戴。由原文“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可知,“实现”“数据融合”的是“应用支撑层”,而非“数据层”。设误方式(九)无中生有(于文无据)设误手段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判定技巧要判断“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针对训练10选项(2021新

    16、高考全国卷T1B)网络上充塞的垃圾信息消耗了人们的认知盈余,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原文不浪费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比对选项无中生有。“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错。原文是“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可见没有对线上线下工作效率的比较。二、通晓选项的三步解题技法步骤1:切分信息,把握选项关键信息在大致浏览文本后,需要认真

    17、阅读选项内容,最好是把选项按照一定的标准(语句关系、逻辑顺序、重难点等)切分为信息段。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两个:一是能够准确把握选项信息包含的内容,二是能够梳理选项信息的重难点等。比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第1题C项:“青年在进入网络空间时首先应遵从五不底线,明确在网络中不能做什么。”可以切分为三个信息段:青年在进入网络空间时,遵从“五不”底线,明确在网络中不能做什么。步骤2:据题读文,确定选项对应区间根据切分的具体信息段,找到选项对应的区间。比如2021年新高考全国卷第1题C项,对应的内容: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

    18、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不浪费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

    19、认知盈余。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造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步骤3:一一比对,确定选项文本异同比对选项的信息段与对应文本之间表达意思的异同。还以上面题目C项为例,信息段是文章主要表述的内容,没有表述具体的观点,符合文意;信息段是对原文对应内容的高度概括,符合文意;信息段是对“五不”列举内容的概括,符合文意。由此判断,该项符合文意。针对训练1选项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原文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需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比对“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进而”表递进关系,由原文“不论还是”可知,“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与“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为并列关系,而不是递进关系。2选项民众面对新媒体营造的舆论环境,逐渐失去感知与思考的理性,最终沦为媒介公司的赚钱工具。原文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它们善于利

    21、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媒介通过制造“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观。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让其充当我们的大脑,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比对这一说法夸大了原文的意思。原文为“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让其充当我们的大脑”,强调的是特殊现象,而非普遍情况。3选项(2020新高考全国卷T1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

    22、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原文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比对选项存在两个错误,一是以偏概全,“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

    23、除了选项表述的治学方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二是“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混淆是非,原文是“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第02讲 把握主流考法(2)文本观点的理解与推断(客观题)文本观点的理解与推断选择题的选项内容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并且暗含逻辑关系,属于在原文信息概括、理解、分析基础上的逻辑推断性信息,选项在原文中往往不能找到直接对应语句,只能找到部分相关信息,而且原文中的信息往往较分散,跨段落或跨材料。题干表述常为“根据材料(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常设于现代文阅读第2题的位置。一、明确推断类选项“两类型”推断类选择题的选项往往是基于原

    24、文内容的进一步加工,一般有两种情形:1对原文相关内容作进一步的延伸推理,或原因,或条件,或结果,等等。如:(1)(2021新高考全国卷 T2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结果推理)(2)(2020新高考全国卷 T2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原因推理)(3)(2020新高考全国卷 T2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条件推理)2依据原文某一观点推理得出相应结论。如:(2021新高考全国卷 T2A)“

    25、五不”是从否定性角度对网络行为作出的规范(文中观点),如违反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推论)。二、掌握推断类选择题解答“四技巧”无论哪种情形,都需要符合逻辑,合乎事理。考生往往因为辨不清逻辑关系或推断能力不强,而导致失误。解答推断类选择题,可运用以下“四技巧”:(一)看推断前提是否有据分析推断前提是否有据,就是分析前提是否合乎文本内容,也就是作为推断的依据与原文内容是否一致。看选项的前提时应思考:前提是否混淆范围,如原文内容是涉及局部的或整体的,而选项则相反。前提是否混淆语气,注意前提中表示或然语气的限制语,如“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推断可能成立;前提中表示必然语气的限制语,如“

    26、一定”“必定”“肯定”推断不能成立;有时则是相反的。这就需要考生仔细比对选项中的前提与原文的信息是否一致。前提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针对训练1比对下面选项与原文,看看选项错在何处。选项区块链技术是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必然将推动时代革新、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全新而丰富的世界。原文历史已经向人类充分证明,科技是时代革新、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毋庸置疑,区块链技术将同样如此。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分布式存储的记账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安全可靠等特点。区块链技术是“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随着它的创新发展,我们必然将迎

    27、来一个全新而丰富的世界。比对“区块链技术是核心技术”这个前提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区块链技术”“最有潜力触发”“浪潮”,而非“浪潮”中的核心技术。(二)看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推断过程就是由前提到结论的过程,分析推断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就是分析假设推断、条件推断、因果推断、目的推断等逻辑关系是否合理。选项一般以假设、条件、因果、目的等复句形式呈现。推断形式意义解说及关注特征判断关注点假设形式注意假设的前提及这个前提下产生的结果,注意关键词“假设”“如果”“若”等。一看假设的前提是否正确,二看假设的结果是否从中推出。因果形式推理形式是由因到果还是由果到因,关注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

    28、位置,以及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是因为”等。看有无因果颠倒;看是否把多因一果推断为一因一果,故意漏掉其他原因;看有无强加因果。条件形式充分条件:A可以推导出B,A就是B的充分条件。看是否搞混了条件关系,如把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等。必要条件:B可以推导出A,但是A不能推导出B,A就是B的必要条件。充要条件:A可以推导出B,B也可以推导出A,A就是B的充要条件。注意原文到底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充要条件。注意关键词“只要就”“只有才”等。续表针对训练2比对下面选项与原文,看看选项错在何处。(1)选项(2020新高考全国卷 T2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

    29、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原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比对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的原因有“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

    30、重文献考证的传统扩大研究领域”,并没有说哪个原因是主要的。(2)选项中国乡土小说创作流派的形成,使乡土文学成为“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域。原文乡土文学是“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域。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鲁迅、沈从文,到四十年代的赵树理、孙犁,再到六七十年代的柳青,以至八十年代的汪曾祺、莫言众多乡土小说家为文学史贡献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乡土小说创作流派。比对强加因果。“中国乡土小说创作流派的形成”只是乡土文学成为“五四”新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收获最丰的领域的一种表现,而不是其原因。(三)看推断结论是否合理推断结论是根据文中已有

    31、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以此推彼、以已知推未知、以现在推未来、以整体推局部以及因果互推等。推断的结论在选项中一般放在“由此可见”“说明”“总之”“启示”“将会”“应该”等词的后面,看这些词语表述的结论是否能依据原文相关信息推断出来,也须“三看”:一看选项结论是否过于绝对,特别注意选项中表述过于绝对的词语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与之匹配的信息。二看选项结论与原文是否相悖,注意选项表述结论的语句和原文表述结论的信息是否相符。三看“启示”“将会”“应该”等词的后面有关文本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否合理,判断这类选项要注重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格外关注文本内容是否能够推断出选项预测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否合乎社

    32、会常理,即一般的规律,人们的认识规律。续表针对训练3比对下面选项与原文,看看选项错在何处。选项传统乡规民约诉诸道德教化,具有人民性、乡土性,一定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扬光大。原文当下,中国乡村变迁巨大,已迥异于百年前。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不可能“复活”。但是,乡规民约蕴含的传统乡治文化机理,却有着超越时空的贯通性,特别是传统乡规民约的人民性、乡土性,以及民间自治道德与法文化氛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比对根据原文“传统乡规民约的人民性、乡土性”“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可知,“一定”说法过于绝对。(四)看推断内容是否有悖常识或过于绝对1看选项内容是否有与常识或主流思想不符的内容。“常识”指普通的知

    33、识,“主流思想”指当前社会肯定、推崇的思想、价值观等。如果选项有不符合常识或主流思想的内容,就可以认定选项不符合文意。2看选项内容是否有随意拔高或过度解读的内容。如果选项中有说法过于肯定或否定的字词,对文本内容、观点随意拔高或过度解读,往往是错误选项。如:(2021新高考全国卷 T2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选项对应的文本内容: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这段话表述了两层意思:一是唐代有个传说,王维根据按乐图推断弹奏者弹奏的是霓裳第三叠第一拍,朋友弹奏,果然是这样;二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批驳了这个传说,原因是他认为绘画奏乐的内容,只能画出一个音节(声)。这里批驳的是故事本身,是对绘画能画一个节拍的否定,但对王维没有任何的否定倾向,更没有否定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选项随意解读文本内容,且否定后人对王维诗的共识,不符合主流认识,由此可直接判定为错误选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02讲把握主流考法(客观题)(讲)-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7545.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