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复习一轮课下作业八.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届高三 语文 复习 一轮 作业
- 资源描述:
-
1、课下作业(八)班级_姓名_学号_1.(2011启东中学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自咏示客陆游【注】寻尺:古制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摸床棱:遇事模棱两可。(1)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答:_(2)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反衬手法;用上元(元宵)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表现了诗人悲由心生的感慨。(2)白发稀短,老态颓唐,令人唏嘘;官场黑暗,枉直不分,令人愤慨;走东西,就斗升,屈辱
2、难忍;走投无路,只有退隐山林。这笑,是一种无可奈何,是一种愤世嫉俗,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2(2011湖南省师大附中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根据要求完成赏析。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王实甫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本曲前部分十二月和后部分尧民歌在表达情感的写法上有何区别?试具体赏析。答:_答案十二月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远处的山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等景物,抒发了主人公思亲怀人之情;还通过运用“隐隐”“粼粼”等叠词,强烈地表达了情思之
3、缠绵。尧民歌直抒胸臆,“怕黄昏忽地又黄昏”等句,直接抒发了女子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情;另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前四句中每句重复两三字,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其他特点言之成理亦可)3(2011济宁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答:_(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
4、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可)(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4(2011湖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忆秦娥(南宋)黄机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1)首句“萧索”二字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_(2)“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点明秋天景物的特点
5、;为抒发游子孤寂之情奠定了感情基调。(2)拟人。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将它拟人化,似乎它可以离开人而独立存在。它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表达了游子深重难遣的离别之情。5(2011合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日怀九华旧居杜荀鹤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 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注】五字,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陆沈,比喻沉沦不被人知。(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答:_(2)联系全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答:_答案(1)用烛影、蛩鸣衬托诗人的孤独和酸楚,营造了
6、孤寂、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2)身在异地,对故乡的思念。弃官归隐的思想。为自己的处境深感悲苦。在艰难处境中坚守自己的人生道德标准。6(2011佛山模拟)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壬戌清明作屈大均注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注】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相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_(2)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
7、赏析。答:_答案(1)主要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融情于景(或:比喻、对比)。(2)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任选一联赏析即可)7(2011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花的学校》拓展阅读|人教(部编版) (共9张PPT).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