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考点精讲课件.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考点 讲课
- 资源描述:
-
1、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王 维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瞑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本诗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五(中华书局1997年版)。作者曾在陕西蓝田的辋(wn)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背景链接背景链接竹里馆王 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hun解读赏析解读赏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诗意: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赏析: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
2、之中,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体现了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幽深的竹林。篁,竹林。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打口哨。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里指“幽篁”。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诗意: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陪伴我。赏析:后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与自己心心相印的知己,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全诗格调幽静闲远,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以及高雅绝俗的境界。主旨归纳主旨归纳王维在竹里馆中,把明月当作知
3、己,认为有明月相伴就不会感到孤独的句子是:_,_。1.理解性默写。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典型考题典型考题2.(黔东南州中考)“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描绘出了诗人在月夜竹林中享受安宁与自在,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琴长啸,无人来扰的清幽闲适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3.(咸宁中考)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赞同。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衬托出静境,即“以声写静”;诗中以动态的情景“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月夜幽林,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4、。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思奇特、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或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城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之情,遂有此诗。背景链接背景链接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sn/解读赏析解读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意:不知从哪儿传
5、来了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赏析:第一句从笛声落笔,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的悠扬笛声打动了深夜不眠之人,这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写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笛子的美称。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故乡,家乡。诗意: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能不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赏析:第三句写春风中传来的笛曲,“折柳”二字一语双关,既指名曲折杨柳,又暗指诗人的客愁乡思。第四句点明主旨,抒发思乡之情,令人回味无穷。这首诗写诗人在客居洛阳城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之情的笛声,引起了思乡之情。主旨归纳主旨归纳(1
6、)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诗句是:_,_。(2)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的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_,_。1.理解性默写。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典型考题典型考题2.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满”的表达效果。“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3.末句不说自己起了思乡之情,却说“何人不起故园情”,为什么?诗人由己及人,认为在这寂静的春夜,听闻远处传来的满含离别之情的笛声,所有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思乡伤别。这样写既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自己也是如此,又大大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