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3课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品读释疑课件 新人教版 (2).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3课 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品读释疑课件 新人教版 2 2022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古诗 第三 课时 释疑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品 读 释 疑初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了解诗歌大意。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古诗表达的情感。读十五夜望月时,抓住“地白”“冷露”等词语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最后,背诵这首古诗。方法导学王建(767-830):唐代诗人,字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走近作者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六,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
2、传至今,经久不息。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读古诗 有韵味朗读视频【十五夜】【中庭】【地白】【冷露】【尽】【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即庭中,庭院中。秋天的露水。都。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作者看到的听到的作者感受到的“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衬托夜的宁静。译文: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是“鸦栖树”的倒装用作动词,体现了桂花的莹润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
3、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将感情寄托于,表达了作者之情。月亮思念故乡都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译文: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秋思在谁家。不知秋思到谁家。对比读一读,体会“落”字用法的精妙之处。说一说:“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诗的前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树栖鸦”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12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