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类型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练习课件:专题集训 三十八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6021
  • 上传时间:2025-11-09
  • 格式:PPT
  • 页数:44
  • 大小:22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练习课件:专题集训 三十八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 2022 新高 语文 一轮 练习 课件 专题 集训 古代 诗歌 阅读 专项
    资源描述:

    1、三十八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赠边 将韦 庄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手招都护新降虏,身著文皇旧赐衣。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追叙将军往昔向金微山进军征讨远方敌人的场景,下句表现其跨马出关、身轻如鸟的轻捷。B.颔联将戍边之远、时间之长与时运不济、未能建功立业作对比,表达了守边将士壮志未酬、雄心不已的情感。C.“手招都护新降虏”意为“扬手招呼都护府新近降服的敌人”,该句写出边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风采。D.“文皇”本指唐太宗,这里指

    2、当朝皇帝。穿着“文皇”过去赐给他的衣服,表明将军时时不忘皇上之恩。【解析】选C。C项,“扬手招呼都护府新近降服的敌人”错,这句话的意思是“手中有新降服的俘虏”。故选C。(2)请分别从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比较分析本诗尾联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前两句的异同。(6分)答:_【解析】“情感内涵”主要是分析诗歌的主旨情感;“表现手法”可从抒情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分析。本诗尾联“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的意思是“只等待回到京城进宫向皇帝禀报胜利的消息,此时满头白发,年纪很老,一生都在为朝廷效命,征战八方”,运用了直抒

    3、胸臆的手法,表达了渴望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其中“霜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白发比喻成霜雪,写出了其年迈之状。陆游的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尚思为国戍轮台”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

    4、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中,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梦想付诸梦中,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答案:情感内涵:相同点是都表达了渴望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不同点是陆诗前两句还流露出罢官闲居的寂寞、窘迫。表现手法:相同点是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不同点是韦诗尾联还用了比喻手法,以“霜雪”状写其年迈之状。陆诗前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僵卧孤村”的现实处境和“尚思为国”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

    5、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注】茂嘉:辛弃疾堂弟,时因事贬官。鹈:离骚补注说:“鹈、杜鹃实两种。”鹈,指伯劳。燕燕:诗经邶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正面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做了铺垫。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

    6、,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D.结尾点题,从上文中凌空驰骋的眼前景的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解析】选D。D项,手法错误,错在“上文中凌空驰骋的眼前景的描写”。原文“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是诗人“凌空驰骋”的“想象”,不是“眼前景的描写”。结尾句“谁共我,醉明月?”承上面两句转接之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故选D。(2)请从情感内涵方面比较分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与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的同异。(6分)答:

    7、_【解析】此题的考点是比较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同异。情感比较题首先要读懂相关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情感的异同。“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嬴政的故事。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上这些事都和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禁或国破家亡之事有关,都是极悲痛的“别恨”。这些故事,写在与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沉重、悲壮之情。所以这两处在情感基调上是相同的,都是沉重悲壮、慷慨激昂。不同的地方是作者愤慨的原因不同:别茂嘉十二弟中是因为堂弟因事被贬官,并且也有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愤

    8、慨;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愤慨是因为燕太子丹的“迟之”而“辞决”的愤慨、悲壮。另外,本词句还表达了词人自己与堂弟分别时的同情与不舍之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准备离开祖国,前往刺杀秦王,为国献身的一去不复返的决心。回答本题时,要先回答相同点,再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答出不同点。答案:同:情感基调相同,沉重悲壮、慷慨激昂。异:别茂嘉十二弟,借易水送别表达自己与堂弟茂嘉分别时内心的沉痛与不舍,对堂弟因事贬官的同情与悲慨以及借荆轲刺秦的失败表达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慨;荆轲刺秦王,抒发荆轲因燕太子丹的“迟之”便“辞决”的愤慨,准备离开祖国,前往刺杀秦王,为国献身的一去不复返的决心。3.阅读下面这首唐

    9、诗,完成(1)、(2)题。(9分)湖上对酒作(节选)张谓主人有黍百余石【注】,浊醪数斗应不惜。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公家。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注】石:单位名称,十斗为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联可以看成是主人劝酒的话,恳切、动人,表现出当时人们现实而乐观的人生态度。B.第三联写客人在主人家饮酒后又在回去的路上赊酒饮用而醉宿黄公家,生动表现了诗人的尽兴。C.第四联以湖上的景色作结,意思是面对如此美景就要喝醉,否则就会辜负眼前最美好的春光。D.这首诗表现了和平时期和谐的人际交往和美好的生活乐

    10、趣,虽然放歌纵酒,但一点儿也不颓废。【解析】选B。B项,“又在回去的路上赊酒饮用而醉宿黄公家”错误,“赊”的意思是“长、远”,“且”的意思是“暂且”;诗句的意思是客人回家的路太远,不如暂且住在黄公家里。(2)诗歌的第一联与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内容和情感表述上有何相同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回答问题,注重把握题干的要求。张谓的诗句,上句主要写主人家里十分富足,有可以酿酒的黍一百多石;下句写主人家酿的酒很多,他也不吝惜把这些酒让客人喝。陆游的诗句中,上句写主人的客套话,就是请客人不要笑话自家酿的酒质量不高;下句写主人招待客人十分热情。对比分析可

    11、以看出,相同点集中在主人家的富足、待客的热情,由此延伸,体现了诗人对主人的赞美之情。答案:主人家的富足。张诗写主人家粮食多,陆诗写主人家酒菜多。主人热情好客。张诗写主人不吝惜自家的酒,陆诗写主人款待客人酒菜很足。民风古朴。从主人身上可以看出当时古朴的民风,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民风的赞美之情。对闲适生活的喜爱。诗人接受主人的热情劝酒,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恬淡生活的喜爱。(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燕 子 楼【注】张仲素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燕 子 楼白居易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

    12、一人长。【注】工部尚书张愔去世后,其妾关盼盼独居在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的张仲素写了燕子楼,白居易阅后,写了和诗。(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诗巧用“伴”字将楼外之寒冷与楼内之孤寂联系起来,为人物的出场作安排。B.张诗三、四两句直抒胸臆,言一夜相思情的长度绝对不是天涯地角的距离所能比拟的。C.白诗中的两个“满”字,写出了女主人公深感于夜晚月圆而人却永远不能再团圆的痛苦。D.无论是张诗,还是白诗,都塑造了一个能够跃然纸上的在相思中煎熬挣扎的女性形象。【解析】选C。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白诗首句是说月光透过帘隙洒满了床,霜

    13、花结在帘上,满帘皆霜。C项理解错误,两个“满”字并不是夜晚月圆而人无法再团圆之意。(2)请从和诗的角度分析白诗的妙处。(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唱和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唱”是指吟咏歌唱,即一个人先写了一首诗;“和”是指声音相应,第二个人依第一个人作的诗词体裁、题材、原韵,或第一个作者“唱”的思想内容,作诗词酬答。张诗起句中“残灯”“晓霜”,是天亮时燕子楼内外的景物。用一个“伴”字,将楼外之寒冷与楼内之孤寂联系起来,是为人物的出场作安排。次句正面写盼盼,以人和床作极其强烈的对比,一面是残灯、晓霜相伴的不眠人,一面是有深情回忆的合欢床,深刻地发掘了她的内心世界。后两句写

    14、盼盼彻夜失眠,言一夜相思之情的长度,已非地角天涯的距离所能比拟。白诗前两句也是写盼盼晓起的情景,分别将满窗月与满帘霜合写,将被冷与灯残合写,又增添了她拂床的动作。后两句也是写盼盼失眠,但将这位独眠人与住在“张氏旧第”中的其他人进行对比,燕子楼中虽然还有其他人住着,但感到霜月之夜如此漫长的,只有盼盼一人而已。答案:白居易和诗的第一、二、四句与原唱诗的第一、二、四句韵脚相同,达到了“和韵”。原唱诗将楼内残灯与楼外晓霜合写,将独眠人与合欢床对照;和诗则将满窗月与满帘霜合写,将被冷与灯残合写,又增添了拂床的动作,内容上与原唱诗既相衔接又不雷同。原唱诗作为盼盼的自白,感叹地角天涯的距离都不及自己此情之长

    15、;和诗则是感叹这凄凉秋夜竟似为她一人而显得特别漫长,在情感表达上同中见异。(每点2分)5.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秋 日秦 观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湖 上方 岳连天芳草晚萋萋,蹀躞花边马不嘶。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注】邗沟:江苏扬州附近的古运河。蹀躞:小步行走。(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诗前两句通过落霜、清水、寒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上秋夜图。B.秦诗第二句中的“明”字,写无数寒星倒映水中在船边闪烁,意境幽清明净。C.方诗第一句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派凄

    16、清景象。D.两首诗虽然写于不同的季节,但都能抓住景物特点,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解析】选C。C项,“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错误,“萋萋”意为茂盛,草木茂盛的样子。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故选C。(2)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试作比较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属于比较阅读,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两首诗的尾句都写到了人语,其作用有何异同”,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别分析“人语”的作用,然后比较异同。秦诗,此联妙在使用了“疑”“忽”二字。诗人心中正结着一个菰蒲深处有无藏舟之“地”的“疑”团。忽然几声“笑语”,方知岸上还有

    17、“人家”,疑团顿时解开。这种情景很平常,诗人却能通过艺术作品把它捕捉下来。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人语”写动景,“蜂蝶已归弦管静”写环境的静,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的深远意境。答案: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不同: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菩萨蛮 金陵

    18、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注】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C.“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解析】选A。A项,“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错,此句可以理解为

    19、壮志未酬的词人盼望与志同道合的“高人”共商国是。(2)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辛词言愁晦。”请结合词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6分)答:_【解析】作答本题,要联系白诗和辛词的内容对其情感表达的“显”“晦”具体分析。白诗前两句直接抒情,表明自己“为愁多白发垂”,后两句无疑而问,以“白鹭”“无愁”来衬托自己的“愁多”。辛词上片间接抒情,借“青山”“终不来”表达愁情;下片语调诙谐,词人看似“笑沙鸥”“一身都是愁”,其实是以“沙鸥”自喻,写自己愁多头白。答案:白诗直接抒情,一、二两句说虽然自己刚到四十,身体还没有完全衰老,但因为愁多苦闷,已然满头白发了,感叹年华易老;辛词间接抒情,上片用青山作类比,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想得到赏识而不得、想报效国家而不得的愁苦。两首诗词虽然都借物来写愁,但白诗相对直白,辛词更加隐晦。白诗三、四两句无疑而问,说白鹭没有愁苦为何满头垂丝,借此说明自己是因为愁苦而满头白发,比较直接;辛词下片借调侃沙鸥浑身都是愁,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含蓄地写出了自己的愁苦,更加隐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练习课件:专题集训 三十八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602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14 鲁班造伞》教学设计.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木兰诗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木兰诗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木兰诗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木兰诗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土地的誓言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土地的誓言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设计.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土地的誓言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土地的誓言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22.蝴蝶花》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七单元《22.蝴蝶花》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研读.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研读.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老山界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老山界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黄河颂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五单元《猫和老鼠》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五单元《猫和老鼠》教学设计.doc
  • 归州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归州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台阶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台阶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阅读题理解:毽子里的铜钱.doc小学语文阅读题理解:毽子里的铜钱.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老王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老王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doc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doc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doc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doc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doc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doc
  • 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千古词帝李煜”主题单元设计.doc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千古词帝李煜”主题单元设计.doc
  • 小学语文阅读“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的思考与实践.doc小学语文阅读“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的思考与实践.doc
  • 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苑奇葩 李白主题单元设计.doc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苑奇葩 李白主题单元设计.doc
  • 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doc山东省滕州市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 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