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 人之初 名师教学设计.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 人之初 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版 小学语文 一年级 下册 识字 名师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识字8 人之初【课前解析】人之初精选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片段一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片段二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两个片段意思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并熟读成诵,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领悟、印证打下基础。关注内容主旨:三字经是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为代表性的一种,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教材选取的片段对于现代儿童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字断句,句句压韵,读来朗朗上口,教师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律,达到熟读成诵,为日后更好地领悟、印证打下基础。关注识
2、字:本课13个生字中,重点指导翘舌音汉字“之、初、善、专”,前鼻音汉字“专、迁”;字形教学,以整体识记为主,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灵活识记;借助韵文文体,采用定位联想发辅助记忆生字。关注写字:本课会写7个生字,其中4个独体字,“之、义”的书写美观需特别指导,“远”“近”都是走之旁的字,指导书写走之旁的半包围结构汉字的要点。关注词语:文中部分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记忆有难度,教学中可采用联系生活、直接讲解、扩词等方式辅助理解。【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远、近”等7个字,重点写好“之、义”。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
3、,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多种方法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重点写好“之、义”。3.初步了解三字经这本儿童启蒙读本。【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三字经书本图片。出示课件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它是古时候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古时候儿童学习的课本,今天我们读起来也十分有趣呢!
4、三字经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也是我们要学习的第8课的题目。(板书:8 人之初)教师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第二笔横撇略扁,最后一笔平捺,注意运笔的变化。指名学生朗读课题,认识生字“初”。教师小结:“初”字为左右结构,衣字旁加个“刀”字,告诉我们做衣服的第一步是用剪刀裁剪,表示“开始”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学习。出示课件2: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感受韵律,扎实认读。教师过渡:老师听说呀,我们中的同学已经能自己把人之初的这部分读得既正确又流利啦,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课件3: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学生读带拼音的课文。指名学生带领全班同学读去掉拼
5、音的课文,教师从旁辅助。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同学们,几遍读下来,人之初读上去感觉怎么样?预设:很好听,读起来很有节奏感等。老师抽出其中的一部分,你能读得准确、流畅吗?学生试读。2.检查认读,纠正字音。(1)指名学生读随机节选的部分课文。教师引导: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小节。出示课件5:预设:“性相近,习相远”学生在朗读时停顿易出现失误。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跟老师读,“性/相近,习/相远”,在“性”和“习”字后面稍作停顿,请你自己再试着读一读。教师引导: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二小节。出示课件6:预设:学生朗读中,“不”字读音可能有误。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朗读,“不”字涉及变音,此
6、处读二声。教师引导: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三小节。出示课件7: 预设1:学生朗读中,“不”字读音可能有误。预设2:“老何为?”未能读出疑问的语气。教师引导:这一小节中“不”字出现两次,读音均为四声;“老何为?”应读出疑问的语气,请同学们跟我读。教师引导:请你试着读一读第四小节。出示课件8:预设1:学生朗读中,四个“不”字读音可能有误。预设2:学生读“玉不琢”“人不学”时,停顿易出现失误。教师引导:这一小节中“不”字出现四次,读音均为四声;“玉/不琢”“人/不学”在“玉”和“人”字后面稍作停顿。请同学们跟老师读。请你自己再试着读一读。(2)开火车检查认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预设:需要教师强调字音“
7、之、初、善、专”四个字是翘舌音,“专、迁”是前鼻音,“性”是后鼻音。3.多种方法,记忆字形。(1)熟字相加,巧记新字。过渡:请大家观察观察,这几个生字朋友你认识吗?出示课件9:指名学生认读。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呢?学生自主表达。教师小结:“初”,衣字旁加“刀”;“性”,竖心旁加“生”;贵,“中”加横加“贝”;“玉”,“王”加一点。用数字加一加的方法,能帮助我们认识、记住更多的汉字朋友。(2)字理识字,文化渗透。教师过渡:请你观察图片,你能认出这是哪个字的甲骨文吗?出示课件10:教师引导:这就是甲骨文的“教”字,我们看到了好像一位老师拿着教鞭督促孩读书,逐渐发展演变成了我们现在认识的汉字“教
8、”。课件出示“教”字的字理演变过程。出示课件11:引导学生组词,加深记忆,全班齐读词语。教师过渡:下面这两个古字形,你能找出对应的现代汉字吗?出示课件12:学生自主表达,说明理由。出示课件13:教师讲解:最早的“善”字出现在古代西周时期,上面一只“羊”,下面两个“言”。它的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之意。金文的“器”,字形中间是“犬”,四周各有个“口”字,代表一只狗正在破口大叫,本意是狗的叫声,后来本意消失了,用来表示器具。请同学们给这两个字组几个词吧,一起来读一读。(3)定位联想,辅助记忆。出示原文第一句,指名学生认读。出示课件14:隐去文中部分汉字,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出示课件15: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部编版1年级语文下册8 静夜思作业课件.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