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2 诗歌情感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2 诗歌情感 WORD版含解析 2016 年高 语文 母题题源 系列 专题 12 诗歌 情感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母题来源】2016年上海卷第15题【母题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答案】答案示例: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
3、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核的是诗歌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实际也就变相的考核情感。【考试方向】近年来诗歌鉴赏题目,重点放在诗歌的内容的概括、情感的探究和手法的赏析上,诗歌的情感必考的题目,一般为结合诗句探究诗歌的情感,情感在诗中都有所体现,所以做起来并不难。【得分要点】首先根据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确定诗歌的主旨、情感。此诗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有直接
4、抒情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和咏史抒怀,有时还借助一些手法抒发情感,如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此题主要是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答题时注意表述方式,首先答出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母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苏 武 令李 纲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 。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 、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注: 南宋初,李纲因力主抗金而遭投降派排挤。本词作于罢相后。消耗,消息。 归黄阁,指任宰相职。 方,指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