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4单元 大地的歌吟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版学案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4单元大地的歌吟 201
- 资源描述:
-
1、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文 本探 究一、河床1“河床”有什么特点?诗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河床的特点?【思路精析】“白头的巴颜喀拉”“白头的雪豹”“鹰”“唐古特人”“鼓囊囊的肌块”“巨人般躺倒的河床”“是时间”“是古迹”“腭骨化石”“是始皇帝”这些词句能让我们感受到“河床”雄悍、粗犷、原始、神秘的特点。文 本探 究2诗中用了多种人称,“我”“他们”“他”“她”“你们”,分别指代什么?【思路精析】“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消弭了河床与读者之间的隔膜;“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有过“亲密接触”的人们;“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这里把动物都拟人化了,使之更加形象;“你们”有两种
2、不同的指代,一指黄河象(“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表达诗人对消失了的物种的一种亲切缅怀的情绪;一指人类,把河床和人类并举,有一种不分“你我”的和谐感,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文 本探 究3诗人想通过创造“河床”这个形象目的是什么?【思路精析】“河床”是一种象征,“我是河床”“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在这里,所有的形象特征既是河床的,又是大于河床的,诗人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可被看做人类各种性质大致相同的经验:可说是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诗人通过河床这个象征物,把感情景物与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凝聚在一起
3、。文 本探 究二、金黄的稻束1开篇第一句,写“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用“金黄”修饰“稻束”,可读出什么意味?“站”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思路精析】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金黄的稻束,意味着收获;同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立”只是客观的描述,而“站”有拟人的效果,写出了稻束挺立秋天田野的身姿,是收获的见证和象征。赋予了稻束人的形态,更能触动人的情思。文 本探 究2“满月”除了作为背景,还有何深层含义?【思路精析】“满月”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欣喜,烘托了母亲的无私胸怀。3诗人为什么要将稻束的意象转化为雕像?【思路精析】因为雕像既具有静默无闻
4、的特征,本身又具有可礼赞的价值。金黄的稻束能成为人类可纪念的东西是因为它有着伟大的劳作、伟大的疲倦、伟大的奉献。如同母亲的疲倦、美丽和坚韧已经超出了一切言说。文 本探 究4稻束在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沉思什么呢?【思路精析】历史如河流一样川流不息,生命如稻束一样萌芽生长成熟老去,生生不止,生命在完成之后转化为静默的雕像,回味着“伟大的疲倦”,镌刻在人们的心中。站立的稻束的意义由此升华了,诗人也在这种深思中表达了她的无限的时空观,以及朴素的人文关怀精神。文 本探 究三、地之子1诗中的“大地”如何理解?【思路精析】大地可以理解为诗人赖以成长和生活的故乡家园广袤富饶的土地;也可理解为养育自己的祖国母亲
5、,具有深厚的文明积累的民族土壤;还可以理解为生生不息的饱含了全部意义的人间。文 本探 究2如何理解本诗的结语“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思路精析】诗人借希腊神话故事表现大地母亲给予他的力量,运用反衬跌宕的艺术手法,进一步肯定诗人作为“地之子”对大地的热爱,将感情推到极点,以加强读者感受,深化诗作的内涵。文 本探 究3“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保姆的怀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思路精析】文 本探 究四、半棵树1这首诗中的“半棵树”的形象是怎样的?它为什么变成了“半棵树”?它遭受厄运后又怎样?“半棵树”
6、具有怎样的象征意味?【思路精析】首先从外形上看,“半棵树”是一个让人心惊的残缺的形象。它被雷电劈掉了半边,长在荒凉的山丘上,生存环境恶劣。其次,“半棵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已经被劈得只剩一半,但是“半棵树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文 本探 究“半棵树”的象征意味极其鲜明,象征着那些桀骜不驯的生命,象征着秉守正道、维护尊严的知识分子的不屈的抗争精神与韧性的战斗传统。2在这“半棵树”上,诗人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思路精析】“半棵树”的意象表现出那种被斫去了一半身躯却依然坚忍不拔、生命不息的形象,鲜明地体现了“文革”中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文 本探 究3人们为什么说“雷电还要来劈它”?
7、【思路精析】这一句似乎与前面淋漓纸面的凌厉张扬的刚健之气不甚协调,消退了那种强悍的战斗的雄心;但是,这种不协调真实地反映出一个高压恐怖时代中的抗争者对自己逼仄艰难的处境,对自己的抗争的脆弱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人们”可能一样也遭受着侮辱与损害,但他们传布的信息、制造的舆论,也是一种威胁的力量。文 本探 究4简要分析诗歌中的另一个重要意象雷电。【思路精析】雷电是作为树的对立物而出现在诗歌中的。一共出现三次,一次比一次可怕。雷电象征的是恶对人性、天性的践踏和蹂躏,恍如邪恶之幽灵!5“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在表
8、达技巧上有何特点?【思路精析】诗句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半棵树的形象:被雷电劈掉了半边,遭受了命运重大的打击,但残损的身躯却依然挺立,“春天来到的时候”,依然“长满了青青的枝叶”,依然把日子过得朝气蓬勃,毫不随便,毫不颓废。表现出半棵树坚忍的斗志与顽强的生命力。文 本探 究五、边界望乡1边界望乡是一阕动人情肠的乡愁变奏曲,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思路精析】诗人的感情开始平缓,如瀑布的源头一样宁静,而后经历了一次次的想象与现实的碰撞,这些碰撞突出了“望”而不是“想”,也正是这些碰撞才激起了无数激荡的浪花,最后,冷雾般的现实使诗人的心重重地摔在湖底,回归另一种平静绝望!文 本探 究2诗人特地用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237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4 答司马谏议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