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全国通用):专题五-1 连贯.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复习方案
- 资源描述:
-
1、专题五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 考点vs 技法 训练vs 检测第1讲 连贯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 考点vs 技法 训练vs 检测返回目录课标全国卷考试说明对“连贯”考点提出的要求是“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E级。主要考查表达中句与句之间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找到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考纲在线返回目录本考点常常从语段中留出的部分语句的角度设置客观题,是课标全国卷的必考题型,如20112013年课标全国卷、辽宁卷,分值一般是3分。对“连贯”这一考点的考查近几年越来越热,还常常与语句的扩展、压缩、句式的仿写及变换等要求交叉设置主观题,如2012年的课
2、标全国卷,2013年的课标全国卷、,分值一般是6分,所以在这里把连贯单列一个考点进行讲解。考情透析 真题体验 12013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1讲连贯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ABC D“答案”“解析”参见本讲“现场指导”。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
3、1讲连贯22012辽宁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_,_,_,_;_。_。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1讲连贯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ABC DB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通过判断句子排序正确与否的方式考查考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是高考中的常
4、见题型,需要考生有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本段文字谈论的是为什么要出版儿童世界这个读物。从内容上看,先说“我们”(出版者)的认识,后说小学校里的现状,以便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出版儿童世界这个读物,故首句应选,排除C、D两项。“也”字表明在之后,“然而”表明在之后,“而且”表明在之后,由此又可排除A项。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1讲连贯32011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
5、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1讲连贯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ABC D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1讲连贯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这个语境,确定其后可跟或,由“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可以看出,前部分是说生产经营者的事情,后半部分说的是各个环节的问题,所以是一组内容,剩下的语句是一组内容。对于食品管理,自然是先有机制,
6、再有措施,然后是效果,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正确顺序应该是。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1讲连贯42013课标全国卷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_,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_。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_。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1讲连贯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才能被植物吸收 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解析 解答
7、本题必须先读懂所给材料的内容:本段主要讲水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整个文段共五句话,第一句话是说水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大;第二句话中需要填上两个句子,大意为土壤中的养分是通过水被植物吸收到的,第一个空应是统领这句话的,即“水是溶剂”,第二个空根据前面的“先溶于水”得知,应填“才被植物吸收”之类的内容;第三个空是说水在代谢中的作用;第四句话是说水在光合作用等方面的作用。第五句话是总括句,从前面四句可以看出水对植物的重要性,所以第五句话应填“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之类的内容。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1讲连贯52012课标全国卷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
8、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1讲连贯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
9、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1讲连贯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语言表达连贯,属于续写补充型扩展。下面的文字是对上面材料的转换与扩展,填空白时既要根据上面材料的内容,又要结合下面文字横线前后的语境。前两个横线的内容可以放在一起看,根据材料表述,远古时期,黄帝就已经采铜矿铸造铜器了,史料中有记载,5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但迄今没有找到考古发掘的证据。所以根据这些内容即可填出前两个空。最后一空是总结前面的话,前面是说已证实大概在夏晚期就有
10、了不少青铜器,说明至少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铜器了,所以据此可以填出最后一句。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1讲连贯 现场指导现场指导 2013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原题见本讲“真题体验”第1题)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第1讲连贯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教你审题审题要点抽出的6个句子位于这段话的中间,是连续的。语段开头处和结尾处的已知句,对各自相邻的两个空具有提示作用。抽出的6个句子顺序被打乱编成四组,只有一组的排序是正确的。排除错误的三项,选出正确的一项分析思路综观全局,把握中心。题目是一段完整的话,它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要把握题干和这段话的大意。划定
11、区域,界定重点。因为一段文字表述中总有一些是主要信息,一些是次要信息,要能根据前面的一些规则来辨别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从而界定出文段的重点。确认性质,找准思路。这是解答这种题型的重要一步。确认题目的性质,就是要看清命题者的思路,准确探索出答题的思路。理清头绪,准确表达。做好题目之后,可再将选好或修改好的内容代入原文中,重新理清文段的头绪,检查前后文语意是否连贯第1讲连贯返回目录 真题vs 指导教你答题答题有据常见的句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解答本题有两种方法,可选其一:(1)排除法。由中“觉得今天跟
12、昨天没什么不同”和中“其实一切都在改变”可知相连,排除A、B两项;由中“写得真好”可知相连,故选D。(2)瞻前顾后法。因为既是对后面语句的总领,又跟横线前的“没什么感觉”形成对照关系,与后文的意思衔接比较紧密,所以应排在首句,故排除A、B两项。各有一个“改变”,根据句意,分辨出二者的前后关系,应在的前面,并且是关于“改变”话题的首句,是总结性的句子,理所当然应放在最后,遥相呼应,得出C项不正确参考答案D第1讲连贯 考点精讲“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合乎语境。高考“连贯”题备受青睐,考查形式包括排列句序(要求将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
13、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复位填空(要求将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到合适的位置)、填补或续写(要求根据语段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上填入合适的词语或在后面续写恰当的句子)等。目前考查表达连贯,除渗透在各种情境表达题之外,专门考查连贯的有三种题型:(1)排序题(客观题和主观题);(2)段中填句题;(3)段中填词题(主要是指填虚词)。这里对前两种题型进行详细解说,段中填词题(主要是指填虚词)可以参照“正确使用词语”中的第2讲。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题型一 排序题排序题在课标全国卷中每年必考,在全国十几套语文高考试卷中,考查的比例也达70%。常见的答题角度有以下几个方面:1看陈述对象,
14、考虑话题的一致性。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对点训练】12013大纲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_,_,_,_,_,_,特别是各处悬挂的历代楹联,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院落格局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给人一种庄严、幽远的厚重感它集教学、藏书、祭祀于一体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主体建筑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
15、中于中轴线上门、堂、斋、轩、楼,每一处建筑都很古朴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专祠等排列于两旁ABC D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C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文段第一个横线前写岳麓书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一致性”的原则,紧跟其后的应该是对岳麓书院的整体说明或描述;最后一个横线后用“特别”一词引出历代楹联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所以前一句应该与文化气息有关。而所给的六句话,写院落的格局;写岳麓书院给人的印象;写岳麓书院的功能,其中的“它”这个代词值得思考;写书院的主体建筑的布局;写书院建筑的古朴特征;写各类建筑物的方位。由此可以判定:应该放在首位,作为对
16、岳麓书院的解说;是对书院的整体概况,指出其人文性,应该放在“特别是”一句的前面。由此可以通过排除法快速得出答案。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类题通关】前后几个句子的陈述角度一致,会使一组句子显得更连贯。出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要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求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因此,我们的解题对策是:一要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否是从同一对象的角度展开的。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了顶真或近似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一致,但也是连贯的。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2看语气语脉,考虑语
17、意的粘连性。语言运用的连贯问题,实际上是语气相承、语流通畅的问题。大凡表达效果好的句群,不仅上下文衔接连贯,逻辑关系严密,读起来也绝不会拗口。因此,语气语流的相承、音节的和谐也是语言连贯的一个重要方面。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对点训练】22013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作
18、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ABC D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C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第二个横线后面是句号,这表明前两个横线上所填的句子按意思要分成两层。按照主语一致的原则,句和句有主语,可做起始句。句介绍艺术风格,句介绍内容。根据“看语气语脉,考虑语意的粘连性”的原则,中的“他们”照应“几位画家、摄影师”,所以应该放在首句,应放在第三句。的“内容”是“作品的内容”的省略,呼应,的“微不足道”呼应中的“细节”,由此可以选出答案。返回目录 考点vs
19、 技法第1讲连贯【类题通关】衔接紧密主要指句子之间的承接和过渡要自然通畅,无论是承上衔接还是启下衔接,都应根据句子的内容,做到合理、自然、连贯。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3看前后句式,考虑结构的一致性。一组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它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备选句中,与前后句结构相同的句子,往往是能保持连贯的句子。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对点训练】32013广东卷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_。_,更
20、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_。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_,_。_,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类的观念 科学技术的发达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A BC D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D解析 根据句式一致原则。很明显应该连在一起,而且在后面,因为“运用它们”放在前面没有具体的指代内容,据此可排除B、C两项;首句的“生产能
21、力的增强”对应,由此可以选出答案。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类题通关】解题时我们要根据短语、句子等在结构上的一致性、对称性能使语意连贯的道理,利用横线句上句或下句的提示,通过查看比较,研究一段话中几个短语或句子成分的结构是否一致,再进行选择或修改。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4看词语照应,考虑语脉的相承性。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其语脉的链条相承并衔接恰当。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对点训练】42012大纲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22、组是()_。_。_。_。_。_。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A BC D返回目录 考点vs 技法第1讲连贯C解析 解答连贯题可以从词语照应入手,题干中给出的最后一句提到汉印,所以“汉代已露端倪”与之照应;由两句中“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很熟悉”可知这两句应为相邻句,顺序为;再依据这段话先总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286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精品】1.理想(课件)-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