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真题讲解:专题十九 检测(四十九)科普文章阅读 专项强化练.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真题讲解:专题十九 检测四十九科普文章阅读 专项强化练 2017 届高三 语文 第一轮 复习 讲解 专题 十九 检测 四十九 科普 文章 阅读 专项 强化
- 资源描述:
-
1、检测(四十九) “科普文章阅读”专项强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潜在影响葛剑雄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一个阴影开始遮蔽阳光,天空渐渐暗淡,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天上现出点点星星,大地一片昏暗。毫无准备的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灾难,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得匍匐在地;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不知所措,奔走呼号;有人举火照明,有人鸣锣击鼓。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没过多久,天色渐明,太阳重现,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人们转悲为喜,纷纷叩谢上苍的庇佑,也有人依然忧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天降奇祸。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发生时的情景。在人类对日食产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
2、能对日食的发生做出预报,出现这样的情况毫不奇怪。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但每次能观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100多万平方千米,只占地球面积很小的一部分,并且有些地方未必有人居住,观察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心理。奇特的日全食更会引起震惊。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意即懿王元年,在郑这个地方,天亮了两次。这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千真万确,并且已经得到科学的验证。1997年3月9日,科学家在新疆观察到了一次
3、类似的日全食:早上日出前,天已大亮,这时日全食发生了,天空重新变得黑暗,星星闪烁,然后第二次天亮。有了这样的实证,科学家断言,“天再旦”发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28分,今陕西省华县(当时的郑)一带可见到此次日全食,于是当地人产生天亮了两次的感觉。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国家、部族、家族乃至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们还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做出解释或判断。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通过观测太阳和星宿来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
4、05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观测,没有及时做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惊。尽管这些传说还没有充足的证据予以证实,但到春秋时期,天文官已对日食做了完整的记录。在春秋所记的242年中,发生了37次日食,每次都有年月日的记载。照理说,日食不会像其他自然灾害那样给人类带来直接损害,既然有了预报,大可不必再惊慌,为什么还会被视为不祥之事,被当作灾难呢?这是因为,中国古人一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与人事相对,太阳自然是与国君相应,所以太阳中若出现黑子,就说明国君有错误,应该好好反省;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这说明国君肯定有更大的罪过,所以上天才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580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