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实词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语言文字 应用 实词 01 课考纲 解读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第01课 考纲解读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实词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里的实词指现代文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高考多年来一直很重视考查实词(包括成语)、虚词(包括关联词语),或单独设题考查,或在语言文字应用中综合考查、或在阅读与写作中综合考查。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充任这些成份。从意义上看,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或者能够成为主谓宾的中心。如事物、动作、行为、变化、性质、处所、时间等等,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能充当句
2、子的主语,谓语,宾语,不能成为主谓宾的中心。只起语法作用,本身没什么具体的意义,如“的、把、被、所、呢、吧”,有的表示某种逻辑概念,如“因为、而且、和、或”等等。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除此以外,实词和虚词还有以下一些区别:(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2)绝大部分实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例如“有”可以组成“我有”“都有”,也可以组成“有人”“有进步”“有吗”。绝大部分虚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固定的。例如“吗”“的”总是后置的(好吗、新的),“被”“也”总是前置的(也去,被发现)。(
3、3)实词是开放类,虚词是封闭类。所谓开放类,指的是难于在语法书里一一列举成员的大类。所谓封闭类,是指可以穷尽地列举其成员的不很大的类。 我们从下面的表格中可以大致了解实词概况;名称定义举 例说明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人名称谓:鲁迅同志青年作家事物名称:桌子火车思想道德时间名称:白天夜晚现在未来处所名称:中国北京 上海 亚洲方位名称:上下东西南北前后(1)名词前一般可加数量词,如“两个青年”“四张桌子”。(2)表示人的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复数,如“同志们”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表示动作行为:走 打 爱护讨论前进表示存现、发展变化:有出现 失去增加改变扩大表示心理活
4、动:怕爱喜欢思念 相信表示使令:叫请让要求 命令 号召表示可能意愿:会敢肯可以应该能够愿意表示动作趋向:来去进来 出去 回去表示判断:是等于(1)一般能受副词“不”的修饰。(2)很多动词后面可以带动态助词“着”“了”“过”。(3)不少动词可以重叠,如“走走”“学习学习”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表示形状:长短圆扁胖瘦表示性质:硬软干净单纯 伟大表示状态:快愉快急噪 糊涂(1)一般能受副词“不”“很”的修饰。(2)有的可以重叠,如“长长”“干干净净”“糊里糊涂”。数词表示数目的词。表示确数:整数:一 五 十 百 千万分数:二分之一百分之十 倍数:一倍两倍五倍表示概数:三五个 十来
5、个 五十上下近万人表示序数:第一初三四号(1)数词和量词常组合成数量词。(2)数词一般不能重叠,但量词和数词可以重叠。如“一件一件” “一辆一辆” “一遍一遍”等。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单位的词。物量词:尺斤米吨个张位盏动量词:遍 趟次阵下回同“数词说明”代词指代人或事物名称、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数量的词。人称代词:你 我 他 她 它 咱们大家自己指示代词:这 那 这儿 那边 各 每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怎么哪里几(1)一般不受别的词修饰。(2)有时可以虚指,如“你一言我一语”正确使用词语,就是正确选用词语,属于表达应用层级.考查形式比较固定:一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一般为单向选择题,就是根据具
6、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运用正确的词语.二是单独设题,或与成语一起考查,试题涉及的词语往往都是散见于报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常见词语.近几年的高考试卷都有涉及,2009年仍然有十个省市直接考查了实词的辨析.因此,掌握解答这类题的技巧和规律尤为重要。高考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就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汉语词语是多义的,但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有一个固定的意义(双关修辞义除外).就目前高考试题的特点以及语言日常使用情况来看,词语运用主要强调的是准确性(“使用恰当”),词语使用的一般规范要做到“三看”:一看语意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