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广东)课件:阅读新课堂 文言文阅读(共22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广东 课件 阅读 课堂 文言文 22 PPT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人教版阅读新课堂 文言文阅读广东中考语文考纲文言文阅读的考试内容及要求是: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理解浅易文言文中的基本内容;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自2014年以来,广东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查课内外阅读各一篇,课内文言文考查范围为考纲规定的24篇背诵篇目,课外文言文选材一般为短小、浅易、生动的文言文,以叙事为主,有一定的故事性,可读性很强。课外文言文阅读是课内知识的延伸、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的提升,与课内文言文阅读形成互补。题型一:词语解释题解题策略:词语解释题考查的词语多为常见实词,注重考查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词语。
2、做题时主要依靠平时的分类积累。直接解释词义的题目,也可以用组词法。古代汉语较现代汉语简洁精练,文言词语多为单音节词,相当一部分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将单音节词组成双音节词,将它代入原文句中,看句子翻译通不通,借以检测词语含义的解释是否正确。选择词义异同的选择题,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代入法,将自己熟悉的一个课内的词语解释代入到另一个搭配句子中,看是否解释得通,以判断异同;排除法,根据记忆分析比较,排除异类选项;词性法,根据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词性,判断两个词的意思是否相同。题型二:句子翻译题解题策略: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指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
3、意思。“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要求译文的措辞考究,语言优美。对于初中生而言,主要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2翻译的原则: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翻译的具体方法:留、换、补、删、调、意。留: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名词,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等。换:即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
4、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补: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删: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词语,因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不译。调:即调整语序。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它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使译句通顺流畅。意:当直译有困难时,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即可。具体而言,文言中用了比喻、互文、借代、委婉等手法的句子,我们可采用意译法。题型三:文言断句题解题策略:1读文段,知文意。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
5、决条件。这样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看虚词,找位置。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3看标志,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4用语法,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5据修辞,巧断句。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题型四:内容
6、理解和概括题解题策略:1原则:内容理解要紧扣文本,不可主观臆断;概括要点要完整、全面,不能以偏概全、丢三落四;表述时用词要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应恰如其分地进行概括。2步骤与方法: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侧重于叙事的,应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结果。侧重于写人的,要弄清楚作者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侧重于说理的,要领会作者所讲的道理及说理的方法。善于抓住中心句、找关键词句,理清文章层次,迅速把握文意。或直接从文中提取中心句、关键句答题;或找出文中关键性词句,然后依题意进行组合答题;或用自己的语言来答题。题型五:评析人物题解题策略:中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726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散文阅读整合必备知识&快速读懂散文“六步法”课件.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