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讲散文阅读考点5探究散文中的其他问题课件.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文学 文本 阅读 散文 考点 探究 中的 其他 问题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考点5 探究散文中的其他问题难点考点帮考向1 探究散文的标题 高考对散文标题的探究,主要有:对标题的艺术手法及作用的分析;对标题内涵的理解;对标题意蕴的探究;对标题优劣的比较;等等。关键技法探究散文标题的注意要点1.理解标题的意思。要通过理解标题的关键字词,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标题的意思。2.分析标题的修辞。联系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分析标题使用的修考点帮辞手法,是否具有比喻义或象征义。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通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主旨。3.分析作用。题目有时要求对标题设置的原因、优劣等进行分析,考生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阐释理由,如线索、悬念及语言的简明、形象、生动等。4.明确思想情感。分析写作背景
2、,注意标题中的关键词,思考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态度。考点帮典例1 2020全国卷,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阅读文本见【考点帮】考点1典例1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答案“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锤头”相关;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每点2分)考点帮分步解题角度分析理解标题的意思“记忆里的光”对应的是作者小时候看火车时,火车头上“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
3、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分析作用后文围绕着“镰刀锤头”,按时间顺序又讲述了作者青年和中年时期的经历,“镰刀锤头”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明确思想情感根据原文中的“在锻钢打铁的同时特殊感情”可知,文章结尾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了“我”对“镰刀锤头”的特殊感情。考点帮考向2 探究散文的意蕴散文往往具有丰富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意义等。从读者角度来说,探究作品意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作品本身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把握;二是对作品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进行个性化思考。考点帮命题示例类型真题设问探究作品本身意蕴2018浙江,13,6分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
4、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汴京的星河)个性化探究2018北京,22,6分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考点帮必备知识意蕴类探究题的考查点具体如下:形象要对散文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精神特质、民族性格、人性内涵等进行深入探究。情节(细节)透过散文的情节(细节),探究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等。环境透过散文的环境描写,探究自然景象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精神象征。语言透过散文中的描写性语言或画龙点睛的议论性语言,探究其深刻内
5、涵、思想意义。主旨把握文本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态度、观点态度等。时代探究文本的时代意义。作者结合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进行探究。考点帮关键技法探究散文意蕴的注意要点1.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探究意蕴的题目往往比较长,有时会给出观点,考生就要清楚题干的意思,找准答题方向。2.紧扣文本,读懂文本。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要深入理解文本,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主题,注重对文本多角度挖掘。3.多方联系,立足自我。考生要联系自己的阅读感受或生活体验来分析和评价观点,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评判标准,要联系社会背景及创作背景来探讨考点帮意蕴。4.规范答题,用语简明。先提出自己的观点
6、,然后阐述原作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要做到语言简洁明了,精练通畅,切中要害。典例2 2021天津,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阅读文本见【考点帮】考点1典例3李大钊说:“中华自身无所谓运命也,而以青年之运命为运命。”结合文章主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考点帮答案示例:李大钊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的命运,是由青年决定的;青年的所作所为,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在国家危难时期,文中的友人选择放弃安逸的生活,投身救国事业。正是有无数这样的青年,我们的国家才能打败侵略者,迎来解放;正是青年的选择,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如今,我国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难得机遇,中国青年仍然是决定民族复兴事业成败
7、的主力军。今日的青年应该像抗战时期的青年一样,热爱国家,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5分)考点帮分步解题1.审清题干,明确要求。这道题要求结合文章主题并联系实际理解李大钊的话。因此要理解李大钊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强调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作用。2.紧扣文本,读懂文本。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主题进行具体分析,文章通过致朋友的一封信,回忆了朋友舍弃安逸的生活、不畏牺牲、投身救国事业的事迹,表现了在国家危难时期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考点帮3.多方联系,立足自我。联系当今现实,指出当代青年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4.规范答题,用语简明。针对本题,考生可先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再阐述文本内容
8、,最后联系实际来说感受。考点帮新方向 多文本阅读多文本阅读的相关知识2021年新高考卷,考查了废名的一篇散文放猖和一篇小说莫须有先生教国语。这种新形式应引起考生重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多文本阅读是继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后的又一种现代文群文阅读的考查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文本阅读材料以双文本材料为主,其组合方式可以是“小说+小说”“小说+散文”“散文+散文”等。考点帮多文本阅读的特色题型往往要求从一个文本的内容出发,对另外一个文本进行分析、鉴赏或评价,或用两个文本的核心要素解决文本之外的问题等。2021新高考卷,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文本一:放 猖废 名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
9、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考点帮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哪里猖了回来呢?”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
10、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慕已极,其中考点帮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算什么呢?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有比这个更显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了。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考点帮着
11、叉,拿着叉当郎当郎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里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的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出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考点帮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
12、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有删改)考点帮文本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废 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第一要学生知道写什么,第二要怎么写,说起来是两件事,其实是一件,只要你知道写什么,你自然知道怎么写。要小孩子知道写什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你便能引得他们写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312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