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5 孔繁森 (第2课时)_苏教版(2016).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5 孔繁森 第2课时_苏教版2016 年级 上册 语文课件 15 课时 苏教版 2016
- 资源描述:
-
1、品读释疑结构主旨课堂拓展当堂检测孔 繁 森15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2.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u 核心问题:课文写了孔繁森的什么品质?u 串珠问题:1.孔繁森是什么人?2.孔繁森是怎样对待那三个藏族的孤儿的?3.藏胞们知道孔繁森献血供藏族孤儿上学读书的事后有什么反应?课文写了孔繁森的什么品质?边听边想听录音回顾课文1.“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
2、么?这是本文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2.“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说明了什么?“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说明孔繁森非常关心、爱护藏族儿童。3.“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夜里”“悄悄地”说明了什么?“夜里”“悄悄地”说明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献血,可见他的举动多么无私。4.“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请求”“再三恳求”写出了孔繁森什么样的心情?医生为什么开始不同意孔
3、繁森献血,后来又同意了?“请求”“再三恳求”写出了孔繁森要求献血的迫切心情。医生开始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因为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献血对他身体极为不利。“勉强”说明医生是在孔繁森再三恳求下不得已才同意他献血的。5.“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这件事”指的是什么事?“这件事”指的是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的事。6.“他们深情地唱道: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藏胞们的歌表达了什么感情?藏胞们的歌不仅唱出了汉藏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而且还表明藏胞们为祖国有
4、孔繁森这样无私奉献的好干部而感到自豪。与文章开头前后照应。阅读方法解密:认识前后照应u概念:前后照应是文章的一种写作方法。所谓照应,指对文章前边的内容或标题作必要的回应。u作用: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更具有突出的作用。本课末尾的歌词,反映了藏汉一家亲,生动地表现了孔繁森对加强人民团结做出的杰出贡献。与文章开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相照应。拓展:三个孤儿会对孔繁森说什么呢?三个孤儿会对孔繁森说:“孔伯伯,感谢您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我们。您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供我们上学读书。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的。”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感受到了孔繁森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
5、之门。u核心问题:课文写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品质。课文写了孔繁森的什么品质?1.孔繁森是什么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u 串珠问题:2.孔繁森是怎样对待那三个藏族的孤儿的?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藏族孤儿,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3.藏胞们知道孔繁森献血供藏族孤儿上学读书的事后有什么反应?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深情地歌唱。课文结构总的介绍藏胞感到优秀的援藏干部感人事迹深情歌唱抚养孤儿医院献血关心藏民无私奉献孔繁森本课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感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课文主旨推荐阅
6、读雪山的儿子1979年5月,孔繁森服从领导安排,从山东来到西藏。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学会了骑马,熟悉了藏语。他每到生个地方,就访贫问苦,和人民群众一起劳动,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一次,孔繁森在看望牧民的途中,由于路陡雪滑,他一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当时就昏迷过去。当地藏族群众抬着他,在冰天雪地里跑了30多公里,送到县医院抢救。他昏迷了七天七夜,才转危为安。为了阿里的经济发展,为了人民能过上好日子,1994年11月14日,孔繁森率队赴新疆联系工作。返回的路上,在风雪迷漫的戈壁滩,不幸因车祸以身殉职。人们在料理孔繁森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
7、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阿里地区经济的12条建议。在孔繁森的遗像告别仪式上,数不清的哈达堆得像洁白的雪山,人们用这种方式来寄托心中的哀思。据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死后反响最大的只有班禅大师和孔繁森。雪山的儿子孔繁森,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国学诵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走进中华传统文化【藏(zng)族礼仪献哈(h)达】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丝巾。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zh)的敬意。【藏族民谚】正直的人在危难的时候,越发显得光明磊(li)落;火把往下垂的时候,火舌还是一个劲儿向上烧。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讲述了孔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