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鄂教版
- 资源描述:
-
1、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25、煮书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会认9个字,读准多音字”卷”。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读书的方法,逐步认识到应学习、培养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煮书”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板书:煮)你能为它找到伙伴吗?(学生发言踊跃:煮饭、煮食物、煮面条等)你们听说过“煮书”吗?(相机出示课题:煮书)书能煮吗?真奇怪!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课文煮书,相信我们会有新的收获!二、初读明
2、意,学习生字新词1书真的能“煮”吗?怎么“煮书”才得法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把你认为难读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记号,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待会我们一起学习。开始吧!(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同桌交流学习、互相质疑、部分解疑。3(出示生词卡片)谁能当小老师,带同学们读准这些生字的字音?(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注意:“煮、章、茶、食”都是翘舌音,“诵、所”是平舌音,“牢”、“朗”是边音。“卷”是多音字。)4(出示生词卡片)谁来为我们读读这些词?通过预习,谁来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注意词语理解的多元化:如:理解”苍劲有力”,可借助CAI辅助再现横幅“煮书”,让学生直
3、观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和运笔的力量,从而增强对词语的感受力。如:理解“得心应手”,可先让学生结合预习,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再调动已有生活经验,用“得心应手”说句子,将词语活学活用。又如:理解“疑惑不解”、“豁然开朗”,可以通过表情演示、打手势的方法,对比感受两种心境的不同。当然,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词语要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点滴渗透。另外,对于“消化吸收”、“诵读品味”、“妙词佳句”等词语只用读准即可,理解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学习才可水到渠成。5刚才老师看见有同学在一些词句下打了问号,这种善于读书质疑的学习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现在能把你们的问题和大伙儿说说吗?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它们。(部分问题可集合学生力
4、量、教师点拨,及时解决)6重点问题的预设: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三、创设情境,质疑问难1你的问题提得真好!瞧,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边读思考老师的问题:小作者看到“煮书”二字时,他向谁提出了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2指导朗读句子:(读出”我”看见“煮书”二字感到奇怪的心情)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我指着横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会煮坏吗?”3真奇怪呀!书不是用来读的吗,怎么可以“煮”呢?想不想弄明白,赶紧到第3自然段去找答案吧!(自由读第3自然段)4相机出示句子,并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学习句子:“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
5、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引导学生理解:1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感受书籍丰富了人的内心世界,使人的内心充实、富足。如:学生通过搜集名言警句,明白爷爷将读书比作“煮书”。又如:教师通过CAI补充资料,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精神食粮”的理解。2食粮可以煮,那么作为精神食粮的书同样可以煮。引导学生质疑:l书怎样“煮”?2书“煮”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悄化吸收”?四、布置作业,质疑小结聪明的同学不仅会提出问题,还会解决问题呢!想知道书怎样“煮”才能方便“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吗?请同学们课下查找有关名人读书的趣文逸事,搜集名人读书的好方法,用自己的话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课时一、复
6、习导入1词语复习。(读词卡)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书是人类重要的精神食粮,食粮可以煮,作为精神食粮的书籍同样可以“煮”!那么,“煮”精神食粮和煮普通食粮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书要“煮”到什么程度才方便“消化吸收”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煮书这篇课文!二、品读赏析,突破难点1面对疑惑不解的“我”,爷爷又是怎样说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4-6自然段,把爷爷说的话多读两遍,说说读后你都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试着在相关的文字旁边写一写。2听了爷爷的话,你们都明白了什么呢?刚才我看见好多同学都能边读边做旁批,这是一种好的读书习惯。把你们的读书感受在小组里说一说吧!3集体交流,逐步解疑。煮书方
7、法之一:品书相机出示并学习词句:1、杜甫小时佳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A、语言训练点:用“非不可”说话,体会杜甫读书的决心之坚毅。B、理解“煮书”就是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诵读品味。2得心应手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A、对比理解引中义的“破”和“读熟读透”在意义上的等同。B、对比理解“下笔如有神”和“得心应手”程度亡的等同。煮书方法之二:读书相机出示并学习句子:l那些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位一番,多有意思呀!A、理解“煮书”是“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B、体会“煮书”使人心情愉悦,?煮书”的过程是“多么有意思呀”!2这样
8、“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A、语言训练点:用“不仅而且”说话。B、通过用?不仅而且”说话,体会“煮书”的好处很多。探究两种“煮书”方法:“读书”和“品书”之间的关系。1煮书离不开“读书”和“品书”。2读书是为了“晶”,细细的“品”后是为了更好地“读”,即读中品,品中悟,悟后再读,读出声音,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意境,在声音、韵味、情感、意境中品味,这就是反复地读,不断地晶,即“煮书”了。3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煮书”的方法?(调动学生课前准备,如:毛泽东、鲁迅、华罗庚等名人的读书方法。)4、在爷爷和我们的共同帮助下,小作者终于明白了“煮书”的真正含义,让
9、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三,自主识字,指导书写1、集体回顾生字字音。2教师范写“食”字,强调:“食”字上方的“人”要写开阔一点,能包住下面的“良”。3学生自主观察其他生字,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四、拓展延伸,小结升华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我们不仅明白了“煮书”的真正含义,而且了解了许多读书、学习的好方法。那么,哪一种更适合你呢?只有找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才能在学习上做到事半功倍。希望你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学习中都有“煮书”精神及时补充精神食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板书设计5煮书“读书”、“品书”我:奇怪疑惑不解豁然开朗课后反思:6、红马的故事教学目标1、学会lO十字,会认9个字
10、(其中1个为多音宇)。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教学重点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教学的难点是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l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1检查认读生字词。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13自然
11、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渎课文213自然段,想想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
12、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中读到的。教师相机板书:老师画得妙(1)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B“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全走路的椅子。”(4)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5)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
13、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再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6)第2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7)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的画真是画得好,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8)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恰当地运用冒号?教师点击CAI:有的,有的,有的。(9)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2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1)老师还讲得好。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讲得好。(2)把老师讲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A、高兴画什么就
14、画什么。B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大家自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3)学生自由读句子。(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同学们知道了可画的东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画。多有耐心的老师啊!不会画不要紧,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脑袋里所想到的画下来。读得好!我和大家来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师生读。男女生读。3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1)老师还夸同学们的画画得好。(2)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评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3)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教师相机出示下面老师的评语:很好!就是要这样画!(4)指导学牛朗读,读出老师此时的喜悦心情。
15、(5)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小红马“很好,很好”?(6)学生自由读课文。(7)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第7、10、12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在读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由画画,而且想象既纯朴又丰富大胆,还很有创意。(8)同桌互相练读师生的对话。(9)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和惊喜。四、小结全文,作业练习l我画小红马得了90分,大家真高兴。美术课上老师画得妙,讲得好,评得好,他把他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也深深爱着他。板书:爱心2作业:根据课后第三题冒号的提示,照样子,写两个含有冒号的句子。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板书设计6红
16、马的故事老师画得妙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高兴华什么就画什么老师讲得好用脑筋想,用眼睛看课后反思: 古诗诵读:鹿柴学习目标:1、 认识2个字。2、 正确流利的诵读古诗,背诵古诗。3、 结合图画和主食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古诗。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语1、简介诗人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多才多艺,诗话书乐无不精通,诗画作品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安史之乱以后,由于王维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坠入空门,作品的风格也充满了空灵的色彩,后任因此称他为诗佛。2、引出诗题傍晚,王维来
17、到鹿柴附近,在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一个人影,只偶尔听得见山中回荡着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晖射入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映照在绿的青苔上。这空山的沉寂,这深林的幽暗,不禁勾起了诗人的寂寞之情,于是他提笔写下了鹿柴。(教师范读古诗)二、 读古诗1、 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2、 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的意思。3、 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4、 指名、齐读古诗。三、品读古诗1、 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2、 学生讲古诗,相机指导朗读。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