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刷题增分练 第5课 言之有“理”5-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语言文字运用刷题增分练 第5课 言之有“理”5-1 2019 2020 学年 人教版 语文 选修 语言文字 运用 刷题增分练
- 资源描述:
-
1、第五课言之有“理”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记一记1.汉语的虚词主要有、连词、助词和。答案:副词介词语气词2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不能。答案:充当句子成分单独回答问题3“的”按所属词类分成和。答案:助词语气词辨一辨判断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是否使用恰当,并进行修改。(1)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未免着急起来。(2)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进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3)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4)如果轻视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这种片面性常常会影响人们一生的轨迹。答案:(1)“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
2、应改为“不免”,“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2)“进而”表递进,应改为表相因相成的“从而”。(3)“而且”应改为“反而”。(4)“常常”应改为“往往”。填一填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本书为何开篇谈“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师创作孩子习作,都必须首先面对“材料”,即靠什么“材料”来编织文学。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契诃夫留下的手记(1892年1904年)就是他搞创作的素材库。它收集了大师在创作成熟期随手记录下的对生活的瞬间感触、未来作品的腹稿、读书心得从别人著作中摘录下的精粹。细细品味,我发现,它是一种包含了大师生活的真实,凝聚着大师对现实的感知、理解、
3、想象与情感的心理复合体。答案:因为无论(从)还是(到)以及(和)既(不仅)又(而且) 理一理虚词的用法感悟体会想一想1.“的”“得”“地”在用法上有何区别?答案:助词“的”“地”“得”的读音相同、性质相近,但用法上有差别,“得”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后面是补语;“地”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前面是状语;“的”的用法除结构上作为定语的标志外,还可与动词结合,表示判断或有指代作用,如:是很好的(表判断),干什么的(指人),另外“的”还是语气词,起肯定或强调的作用。2各类虚词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案:(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都、只、再三、
4、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词。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4)助词: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的一种特殊的虚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态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叹词、象声词从略。3请结合课堂活动中“的”的用法说明虚词运用应注意什么。答案:运用虚词要注意两点:一是虚词的特殊表意作用,二
5、是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如“的”:(1)放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的标志。如:这个区的中心小学/当了教师的他/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他的意见。(2)放在词或词组的后边,构成相当于可以独立指代事物的名词的“的字结构”。如:经他介绍而成家的/闹过离婚的。(3)与“什么”组合,放在表示列举的词语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打架吵嘴什么的。(4)在有些短语中用“的”与不用“的”时,词组的意义会发生变化。如:“夜晚记日记”与“夜晚记的日记”。前者表明“记日记”的行为是在“夜晚”进行的,后者表明“日记”的记录时间是在晚上。高考链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虚词的分类、意义与运用,对应的高考考点是“正确
6、使用词语”。虚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与实词辨析和成语运用结合起来命题,有时也和辨析病句结合起来考查。【例1】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也不乏幼稚之处。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答案:凡必定其中有时却则【例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
7、是()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并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们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就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成分,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A既然尽管既而B不管既然既而C尽管既然因而 D尽管既而因而解析:根据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第一处选“尽管”与“但是”搭配,第二处选“既然”与“就”搭配,第三处前后句子构成因果关系。答案:C【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两千多年以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令人诧异。那种以清散闲适为乐的人是事业心不强的人。某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伤人事件发生了100起。A确实往往不只 B确实往往不止C实在常常不止 D实在常常不只解析:“确实”,对客
8、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书面语色彩较浓;“实在”,的确,完全确实。“往往”,表通常情况下一般怎样或可能怎样,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常常”,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经常用在一句话的上半句,下半句常用连词“而且”等相照应,表示并列的两个事物,后者比前者有进一步的意思。答案:B【例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应当承认,好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不喜欢读书,那么,说什么求甚解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是知识,不喜欢读书也就不能用心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好
9、读书,这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越读越有兴趣,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A无论或因为才渐渐B即使和因此就渐渐C无论或因为才自然D即使和因此就自然解析:抓住“说什么都毫无意义”可排除B、D两项,抓住句末“慢慢”一词可排除A项。答案:C技法指导1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如否定副词要放在“把”“被”之前。关联词语的位置与前后句子主语是否一致有关。2使用虚词,要注意它们所指向的对象。如“对”“对于”要注意谁对谁。3使用虚词,要注意合理搭配。虚词也有成对使用的,不能随意拆开。拓一拓1关于vs对于:关于表关涉的范围。例: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只能用“关于”)。对于主
10、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2必然vs必定: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例:我们必定胜利。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例:缺乏幻想的人,必然缺少创造力。3继而vs既而继而是状态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紧紧相接。例: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既而是时间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例: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然登山。4径直vs径自径直: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例:他出了校门,就径直回家。径自: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例:他没有等到会议结束就径自离开了。测基础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必须保留的一句是()A咱们厂所需的原料已经运来,并被存放在库房里了。B老先生很有度量
11、,他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经常争论不休的人也交朋友。C北京地区今年少雨,大风却比近两年的偏多。D天阴得这么厉害,怕是要下大雨,所以你还是带把雨伞。解析:A项“存放”就是被存放的意思,“被”字多余;C项“的”字可有可无;D项删去“所以”,语言表达更加简明,也更合乎口语的表达习惯。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素质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B李自成等起义领袖内部不团结,贪图享受,严重脱离群众,然而起义失败了。C由于大量捕杀,以至这种珍稀动物逐年减少,现已濒于灭绝。D为什么有的学校对学生反映的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置之不理呢?解析:A项“不只是”与“而是”搭配不当,应为
12、“还是”或“也是”;B项句间具有因果关系,“然而”应为“因而”;C项分句间不是程度的延伸,而是具有不好的因果关系,“以至”应为“以致”。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勇于开拓的企业能获得荣誉当属不易,当前由于名目繁多的荣誉牌的泛滥,使其荣誉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不能把握到的我们必须泰然地放弃,是诗,是自然,还是七彩斑斓的情意。我们学习,并不只是要积累别人创造出来的东西,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A然而不论更 B因此不管而是C因此不论而是 D然而不管更解析:句有转折意味,应该选用“然而”。句选“不论”。“不论”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
13、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也”与之呼应。句表示递进,应选“更”。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部长篇小说有主题、副主题,而每一卷作品也何妨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B同志们盼望早日归队,上阵杀敌,张思德又何曾不是这样的心情呢?C老杨说:“自家兄弟,何其如此客气呢?客气了,反而见外了。”D与其靠外地供应,何如就地取材,自己创造。解析:D项“何如”用于反问语气,表示“不如”;A项“何妨”应改为“不妨”;B项“何曾”之后不能用否定的形式,应改为“何尝”;C项“何其”应改为“何必”。答案:D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8974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