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有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测试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有答案)一、语文积累(共20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强以仕(qing) 楹间(yíng) 三重茅(cóng) 挂罥 (jun)B.大庇(p ) 蹴尔(jiù) 畎亩(qun) 胶鬲(gé)C.塘坳(ào) 拂士(bì) 傅说(yuè) 间进(jiàn)D.突兀(w) 纳谏(jiàn) 期年(q) 昳丽(yì)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2分)
2、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比较下面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按要求填空。(2分)_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 _组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不/求闻达/于诸侯 B.遂许/先帝以驱驰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躬/耕于/南阳5.(12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述死于安乐的句子是_。(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3) 曹刿论战中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4) 观沧海中虚写诗
3、人想象之景的句子是_。(5) 从下面的语句中,任选四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午意气。(1)_(2)_(3)_(4)_二、阅 读 (共55分)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 (11分)邹忌修八足有余,而形貌日失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4、”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乏美好者,畏我也;客之美好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干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6.联系学过的课文,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吾与徐公孰美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孰为汝多知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余立侍左右
5、,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7.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_8,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4分)_二 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6、耳。一摹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不用也 公与之乘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 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_1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典故“_”就反映了这样的事
7、实。(2分)12.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 (3分)_13.古今中外有许多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试举出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事迹。(3分)_三 (16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堂教学课件.pptx
